深入调查研究 在全媒体时代不断增强“四力”
2021-11-13南隽
□ 南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宣传思想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当前,社会环境、舆论生态、传播格局等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多方面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四力”要求是我国新闻工作者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具体化、形象化、时代化表达,是对调研能力要求的延伸拓展,为新的时代背景下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提供了方法论原则、指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就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站稳人民立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这是宣传思想队伍增强“四力”的内在逻辑。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夯实“四力”基本功,全面提升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既是克服媒体人“本领恐慌”,体现记者职业精神、专业素养的有效抓手,也是深化信息生产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水平的应有之义。
一、增强“四力”与继承发扬调查研究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的新发展
坚持调查研究,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大武器。重视调查研究,同样是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新闻工作者的一贯要求,也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功和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于宣传思想工作意味着什么?如何大力弘扬优良作风,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老一辈工作者用实践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新闻名家无不勤于、善于“跑”新闻,无不源自扎实深入的调研采访。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一代代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着眼大局大势、落笔百姓民生,或聚焦影响改革发展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或针对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采写的不少名篇佳作影响深远、触动人心,为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彰显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方法、路径,更是必须遵循的辩证唯物论思想路线。在一些时期,业界对调查研究的忽视、轻视曾引发严重后果,留下深刻教训。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被快速生产、快速传播、快速消费,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元、便捷,有人认为需要较高时间成本及多方面投入的深度调研、实地调查费时费力,“效率低”“不划算”。然而,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不单是信息的快速传递,“碎片化”并不是浮光掠影、断章取义,“个性化”也不是主观片面、以偏概全,新闻报道需要抢抓“第一落点”,追求先声夺人,更需要高度、深度、广度。对新闻舆论工作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好的新闻报道永远要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优质内容的关键始终在于坚实的实践基础,调查研究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二、在时代语境与现实需求中理解把握“四力”要求、弘扬调查研究传统
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凝聚着新闻史上的优良传统,更体现出新的时代要求。
(一)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一如既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用脚奔走、用眼洞察、用脑思量、用笔抒发,了解人民所思所盼,为民谋利、为民解忧,才能真正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一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新闻工作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增强脚力,在奔走中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强化沟通了解、增进理解信任,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好地去倾听、去发现,才会心中有数、笔下有情,发挥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新闻大家穆青对人民有深厚感情,“勿忘人民”是他跨越半个世纪记者生涯的座右铭。穆青善于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常怀爱民忧民的赤子之心,用自己的职业生涯生动阐释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穆青认为:“要做一个有成就的记者,必须熟悉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必须熟悉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策,必须懂得基层社会、基层工作是怎么回事,必须懂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自觉地建立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思想感情。”这在今天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实践经验,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新生事物,社会上一度刮起怀疑、抵触之风。新闻名家范敬宜在《辽宁日报》做记者时,针对“生产队自主权改革搞过头了”的社会舆论,他扎实调研、深入思考,写出了经典述评《莫把“开头”当“过头”》,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政策是否正确,感受最深的是广大农民,回答事情“过头”还是“开头”的问题,关键要看改革实践的效果是什么、广大农民怎么看,对拨乱反正和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这是新时代主流媒体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由之路
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新闻媒体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如何把准百姓关切、抓住发展关键,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舆论斗争,营造有利中国发展的舆论环境?如何积极应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敲响“定音鼓”?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充分践行“四力”,运用调查研究这一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准确把握世情党情国情,“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推动社会系统顺畅运行。
近年来,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不少新闻媒体聚焦舆论场上的热点、焦点、难点,开展扎实充分的调查研究,以“四力”锻造了大量深度调研报道精品。在经济参考报的《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获利百亿至今未停》、澎湃新闻的《疫情下的代孕市场》等报道中,记者敏锐发现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掌握了真实、丰富、生动的一手信息,由“现象”观“走向”,在千头万绪中多方求证、独立思考、抽丝剥茧、还原真相,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新闻记者要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真实情况、探求客观规律、把握内在联系,在报道中有的放矢、“破”“立”并举,做好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工作,有效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
三、弘扬调研传统,践行“四力”要求,练就全媒体时代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十八般武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前,社会舆论的生成发展更加多元复杂,新兴信息平台的议题设置、舆论动员能力日益增强,主流媒体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迫在眉睫。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要求,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传统,围绕“四力”强化能力建设,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不断提高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水平。
(一)强健脚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推动调查研究与时俱进
“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脚底板下出新闻”,任何时代,新闻记者都应俯下身、沉下心,不断强化“走”的能力。1984年10月,时任《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经报社批准,开始沿红军长征原路徒步采访,一路上数次遇险,历尽艰难,368个日日夜夜,走完长征全程的同时,罗开富几乎每天写一篇见报稿件,将长征路上沿途百姓的真实生活、二万五千里所凝聚的长征精神生动呈现给读者,践行了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今天,信息技术发展为新闻采访提供了极大便利,一些记者惯于“搜材料”“攒稿子”,仅通过上网浏览信息、打电话发微信完成采访,这样的新闻产品轻则不够深入、生动,重则流于主观臆测、跟风式判断,造成失实。互联网时代,真正的“爆款”产品没有捷径,观察近年登上“热搜”“头条”,获得舆论场高度关注的新媒体产品,不少都来自传统主流媒体践行“四力”打造的深度调研、独家报道。下足“慢”功夫,才有真功夫,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信息产品才有强大生命力。
与此同时,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在运用“蹲点”“解剖麻雀”等经典调研方法的同时,应结合具体采访内容及实际情况需要,创新拓展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如重视抽样调查,建立标准化采样点,探索科学的抽样方法等,提升调研质量与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新空间。新闻工作者既要秉持优良传统,练就实地调查的基本功,也要高度重视网上民情民意,深入互联网舆论场,与网民广泛互动、深度连接,实时掌握网络舆论变化动向,真正了解广大网民特别是新生代网民所思所想、所感所盼。
(二)勤炼眼力,见人所未见、察人所未察
“眼力”是“四力”的关键。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炼就一双看得清、看得透、看得远的慧眼,为“脑力”的研究分析和“笔力”的表达传播定向、把舵。
“眼力”不只是“看见”。能“抓活鱼”的同时,还要能更全面地观察、更敏锐地发现、更精准地辨别,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望远镜”“显微镜”,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深入认识事物。全媒体时代,信息过载、鱼龙混杂,一些媒体及信息平台一味求快,往往未经审慎调查核实就发布信息,导致网上传言和表象信息先入为主,新闻时有“反转”,这就需要排除各种蒙蔽甚至干扰,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观察;明辨是非,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善于辨析复杂情况,在扑朔迷离中去伪存真拨云见日;明察秋毫,以独特的视角、宽广的视野观察分析,从苗头性、偶然性问题中预判舆情走向,透过表象抓住真问题。
实践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正为“眼力”全面赋能。智能化信息获取手段在媒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新闻、卫星新闻、传感器新闻等新样态新模式,体现了“眼力”的无限延伸。大数据逐渐成为新闻领域的重要生产要素,借助专业化的收集整合、识别甄选、分析挖掘等数据处理手段,可以从海量、多维度的数据中发现优质内容、预判潜在舆情,大大拓展了感知社会的维度、精度。
(三)激活脑力,避免“调”而不“研”,促进“研以致用”
“脑力”具有先导、统筹作用,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写什么、怎样写,都离不开“脑力”。新闻记者的脚步不只是为了赶路,如果只停留在“走出去”,仅仅把调研视为收集材料的手段,缺乏思考、不加分析,就会收效甚微,甚至无功而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工作“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要注重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不仅要重调查,更要重分析研究,能够综合提炼、见微知著、管窥全豹”。在调查研究中充分运用“脑力”,贯穿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摸透情况,抓住本质,找准办法。社会学家费孝通一生行走在祖国的山水间,每次调研都认真思考,围绕“点与面”“质与量”“因与果”展开分析研究,真正实践了“沉下去,成为农民;走出来,再成为研究者”的调查原则。新闻调查也是如此,运用脚力深入实际调查的同时,更要善于辩证思考,调动脑力进行系统分析研判。
避免“调”而不“研”,首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懂弄通做实,在各种问题交织、矛盾叠加、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以足够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准方向、找准问题。在高度上下功夫,用正确舆论导向和主流价值观去驾驭引领;在广度上下功夫,从具体问题中发现规律、研判趋势。促进“研以致用”,还应在“脑力”中涵盖受众思维、用户意识。毛泽东指出,“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宣传思想工作让读者受众“入脑、入心”,达到好的传播效果,首先要“用心、走心”,充分把握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闻信息生产传播规律,将用户意识、受众思维、产品意识、效果意识融入新闻生产全流程,对网民偏好、信息消费行为等加强调查研究,更加重视传播效果,区分对象、精准发力。
(四)提升笔力,丰富创新全媒体表达手段
笔力即表达力,脚之所至、眼之所见、脑之所思,最终都要付之于笔端。针对现实当中存在的作风文风不扎实不过硬、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现象,要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鲜活事例,坚持精益求精,运用生动的笔触记录、运用鲜活有个性的语言表达,令受众耳目一新、如临其境,才能更好地让主流思想入脑入心。与此同时,受国际国内复杂因素影响,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日益激烈,这也要求我们“笔力雄健”,敢担当、善作为,增强舆论斗争本领,讲究策略方法,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书写有思想、有筋骨、有力道的作品。
增强“笔力”在全媒体时代还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要从“纯文字书写”延伸到“融媒体表达”。当前,新闻传播日益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新闻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表达、个性化传播等成为趋势。好的“笔力”意味着积极响应“万物智联”,用好用活新技术手段、新呈现方式、新传播渠道,适应互联网语态,适配多信息平台,提升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以互联网思维引领跨界叙事,在创意化表达上下功夫,强化差异化、服务性,推出不少“网感”鲜明、直抵人心的现象级全媒体产品,运用“微传播”“融传播”,实现广泛的圈层互动,大大增强了主流舆论吸引力感染力。(本文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系列文章之一,作者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媒体与舆论研究室副主任)
【注释】
[1]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7-8.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8-23.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1992:88.
[4]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
[5]穆青.穆青论新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417.
[6]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9]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534.
[10]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
[1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
[1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
[13]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556.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6-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