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理念下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对策研究

2021-11-12甘永诚

文学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提升对策劳动教育

甘永诚

摘要:劳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形态,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的社会活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辛勤的劳动,各种劳动形态之所以顺利运行归根结底在于人的操控。新时代的发展下,劳动形态也在逐步改变,科技的创新催生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对岗位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及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劳动者无论在传统行业领域还是在新兴行业中就业,均需要顺应劳动形式的转变,需要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及技术水平。而高校的劳动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章对“五育融合”理念下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对策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五育融合”;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对策

引言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为实现国家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学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传统的强调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劳育的培养,力求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一、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意义

高校应把劳动教育融入教育实践环节,坚持劳育与德育结合,大力弘扬劳动创新精神和实干苦干精神,学生亲自参与劳动实践,能够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艰苦,深刻体会劳动成果得来的不易,体会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得来的艰辛,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明确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形成崇尚和热爱劳动、不怕艰辛、吃苦耐劳、勇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塑造实干兴邦的家国情怀,树立坚定的理想目标,实现以劳树德。坚持劳育与智育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深化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知行统一。激发学生劳动实践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进而发展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坚持劳育与体育结合,让学生手脚动起来,身心得到锻炼和舒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耐力、协调力和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进而润养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坚持劳育与美育相融合,实现以劳塑美。劳动创造美,蕴含着勤劳、任劳任怨、诚实等传统美德和精神特质,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滋润学生心灵,让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在劳动中创造美,从而体会劳动的喜悦,既掌握劳动技能,又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保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五育融合”理念下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对策

(一)借助主题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劳动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带着知识出课堂、带着工具出宿舍、带着热情下网络,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学劳动、比效果、受激励。二是以典型引领为重点,引导大学生尊重劳动。高校应该做好劳动教育典型引领,以党和国家评选出的劳模人物、身边的劳模典型、大学生自强自立典型等作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热爱劳动、辛勤工作的优良品质。通过进行典型示范,在大学生中营造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三是以校园文化为媒介,激发大学生劳动热情。高校应该做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深入挖掘建校以来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标语、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引导,让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热爱劳动、人人热爱奉献的良好氛围。

(二)利用人工智能与学生身心结合的劳动环境

高校利用内部优势,保持劳动教育的持续性,不再强调人工智能工具的重要属性,而是以大学生劳动教育根本需要为向导,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积极发展,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使学生充分占领劳动教育的引导地位,深化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发挥集體优势,将集体劳动作为传递劳动教育的主要模式,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导带头精神,在集体劳动环境中,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格。发挥学科教育优势,创新教育形式,在劳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技能的培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学生抵御沉迷人工技术的风险,促进大学生劳动能力与人工智能协调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意识培养

高校应着力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劳动观念。利用相关课堂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先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辛勤付出与时代精神。学校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鼓励开展读书讨论活动,放映优秀劳动人物事迹的影片和纪录片等,通过课堂、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劳动意识,展示新时代优秀人物身上的劳动精神。高校可适当邀请社会上优秀的劳动人物来校讲座,以让学生真正近距离地感受到劳动楷模的人格魅力[5]。此外,高校应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乐于劳动的意识,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尊重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高校应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成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以劳动为荣,实践建设人民心中的理想未来。

结束语

本文指明了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以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和新一代的人才发展要求,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协同,也需要学生在个人全面发展上的自我关照。高等学校要将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去开展,将劳动教育的开展上升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开展好大学生劳动教育,绝不是要求大学生“动动手”“干干活”这么简单,而是站在马克思的人学立场,发挥人的类本质、强调人的社会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用劳动创造价值,用劳动积累财富,用劳动推动社会发展,用劳动实现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彬.以劳动教育为密码,解锁学生五育融合[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4}(11):12-13.

[2]李艳艳.以劳动教育为密码,解锁学生五育融合[J].教育家,2020,{4}(29):68-69.

[3]本刊编辑部.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劳动教育[J].平安校园,2020,{4}(06):20-22.

项目来源:

2021年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重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SKDJ056

2021年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4+5+4”实践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1JGY23

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新时代重庆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ANF21010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提升对策劳动教育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