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危机的产生和对当代的启示

2021-11-12沈泽圆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共产党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关税、倾销等政策使我国农产品价格暴跌,在农民极度贫困和南京国民政府应对不当的情况下,我国出现了农业大萧条和农村危机。区别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直面农村突出问题并开展土地革命。这一农村改革实践为当前开展农村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经验借鉴。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中国农村;农业大萧条;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6-0008-02

1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中国农村地区造成严重冲击

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重创欧美国家,同时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受到波及,间接影响农村经济,在西方列强加剧侵略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危机愈演愈烈,造成十多年的的农业大萧条。自1929年纽约股价暴跌引起全球性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重对殖民地和依赖国的压迫。西方列强农产品危机转嫁至中国便将本国的危机无形中渗透至中国农村。加之不平等的国际政治条约、所谓的商业贸易调查团,都是西方列强期冀掌控中国的恶劣手段。

在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和强权压制下,我国农村充斥着异国资本活动。外商不仅控制着农产品的市场和价格,而且设立了压抑农民自由、造成当时民不聊生的农村高利贷。以上措施缓解了当时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是却建立在践踏中國经济社会发展的恶劣行径之上,给困境中的中国农村埋下了一颗惊雷。

帝国主义汇价倾销破坏我国正常贸易及物价平衡,直接促使我国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利益受到极大损失。1932年“丰收成灾”就体现了农民在丰收的时节仍无法得到好营收,由此更凸显了农民的极度贫困。此外,国内出口贸易大量减少,而进口货物的销售量也因百姓购买能力降低而减退。

贫困交加的中国农民面对危机仰天长叹,而国民政府未能正确预判形势,采取政策不妥,加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我国农村的伤害。

2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导向失误与农村危机的加重

(1)南京国民政府倾向于通过政治强制推动,通过对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税征收制度的变革来实现对农村的社会整合,建立权威政府、改造农村体系。但是当时传统乡绅的衰败使得农村政治结构出现断层,意味着历史上由来已久政府和基层农村之间的命令传达桥梁断裂,国家失去了与农村之间的中介。由此,中央政府权威与膨胀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不断,南京国民政府企图重建的现代化的政治制度结构难以推行,更难整合已然失控的农村秩序。

农村社会破产与国家政权的不断疏离,南京国民政府有所举措但并无成效。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改制,开展农村基层人员培训以提高现代化素质。另一方面,改革土地税收,侧重于纯粹的技术性改良,如创建农村合作社和农业银行,发展新品种和技术。但是这些措施适得其反,使得农村政治与经济不平等再度出现,国民政府的农村政策以失败告终。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国民政府不具备农村有效政治力量,只得依赖于农村保守势力,在土地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未能保障农村绝大多数的农民利益,农民逐渐疏离于其政治统治。

农村土地改革的失败,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官员利益与其土地政策呈现对立态势,因此缺乏执行力、责任心与决心。另一方面,没有牢固的农村基层力量执行政策,地主豪绅作为掌握农村基层政权的“领导者”与土地政策也是对立态势,不可能损失自身利益而落实新政策。

(2)在经济方面,汇价倾销不断冲击农村市场。财政当局不仅不制止倾销,还制定相应货物税法,海关实行新进口税则,由从量税改为从价税,降低税率,推动进口品汇价倾销。中央和地方在农产品的输出政策上没有鼓励机制,甚至加征税收。南京国民政府屈从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使农民深受其害。政府失败的政策导向,农民无力的听天由命,使全中国(尤其是农村)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受到重击。

3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改革实践

南京国民政府不能有效解决农村农民问题,使农村社会日益脱离国家政权之外。在当时大革命时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深入农村,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选择相对偏僻的乡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乡村革命的有效实践结合起来,提出农村改造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

3.1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主的农村经济建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改变方向,进入农村开展工作。只有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土地问题,方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各农村根据地展开。改良农业生产的方法,改善土地,强化生产力,农产品产量上升,充分拓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从而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在土地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引领下、符合当时中国时代的土地革命路线,同时,还确立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乡为单位,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土地新政策改革,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度。

3.2开展农村苏维埃政权建设

土地革命时期,基层政权的苏维埃革命化使得权力进入到苏区农村社会的基层,将国家权威延伸到了每一个村落。这一工农民众的自发组织机构给予农民同等的政治参与权力,传统宗族组织的乡村权力土崩瓦解。苏维埃政府也建立了民众自发组织机构,如工会、共青团、粮食合作社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社会组织,涵盖政治、经济、家庭等方方面面,共同围绕着苏维埃政权的稳固建设。总之,苏维埃政权作为崭新的政权,它本质区别于以往的剥削阶级政权,其中大多数是工农劳苦大众,作为新型政权推翻了旧的、封建的剥削阶级政权,打倒了过时的社会政治体制。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处于谷底,中华民族遇到前所未有危机,发挥农民的力量便能动员全民族一起克服困难。当时的中国不乏有意欲改革的政党组织,基于不同的理念实行相应实践。上文已经论述过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实例,此外还有以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为代表乡村建设派的探索。他们分别从平民教育、文化、实业救国的角度出发,一定程度上农村状况有所改進,但是多数乡村建设派没有抓住农村危机的靶心问题,仅停留于农村改良的方案不能真正解决危机,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方式问题。

在各类政党组织极力解决中国农村危机的过程中,农民的选择体现了民之所向,人民的选择决定了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格局和政治制度。

4当代启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运动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对中国农村展开了全面改造。在党的“左”倾错误思想干扰下,中共在土地革命建设中走过弯路,但是经过几次革命波折之后最终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奋斗岁月,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的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或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直面广大农村的靶心问题,推翻压迫农民几千年的腐朽制度。这一伟大实践,为当前党中央开展农村工作提供了指导。

人民利益原则是最重要的指导准则,是中国共产党长久以来深得民心的根本原因,亘古不变的初心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和农村问题。根据中国当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措施,对症下药以助推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今中国巨大变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城乡社会依然存在不平衡性,仍有农村地区呈现凋敝之景。为解决当今中国城乡差距问题,以期实现中国整体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全国扶贫工作机构在2021年正式重组为乡村振兴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依据相关政策的指引我国已经正式从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发展。

5结论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直面农村突出问题并开展土地革命,通过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证明农业政策和农地制度改革是解开中国农村危机的一把钥匙。农民群众是政策实行的主力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是成功的关键一环。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当下,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上了关键议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恪守初心,点亮了农村改革指明灯,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指出明路、献上宝贵经验。

注释

(1)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M].北京:三联书店,1957:395.

(2)姜解生.1932年中国农业恐慌的新姿态——丰收成灾[J].东方杂志,1932,(7).

参考文献

[1]韩俊.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根本遵循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J].管理世界,2018,34(8):1-10.

[2]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井园园.国家政策与社会衰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豫北农村危机的形成[J].中国农史,2021,40(2):116-128+136.

[4]杨桂宏,王伟.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原因初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7-21.

[5]王款.土地革命时期解决中国农村问题三种方案的比较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8.

[6]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 65-73.

(责编:李慧娟)

作者简介:沈泽圆(1997—),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