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品牌研究与建设进展

2021-11-12常颖聪黄思慧满萌王巍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5期
关键词:品牌营销品牌建设高校图书馆

常颖聪 黄思慧 满萌 王巍

摘要:通过文献调研、实例分析与网络调研等对国内外图书馆品牌理论研究、国内外高校当前主要品牌建设类型及IFLA国际营销奖获奖品牌进行了分析,梳理出高校图书馆品牌发展进程及高校图书馆品牌理论、实践及营销模型,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品牌理论研究,加强理论创新、吸引读者共创品牌、拓展品牌营销策略、深化服务模式改革等建议,为促进图书馆品牌建设、图书馆营销及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品牌 ;品牌建设;品牌营销;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73

0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快速发展,全球信息数字化、开放获取、资源共享以及各类信息资源提供商的崛起,不断地挑战图书馆地位。OCLC《研究图书馆:危机与系统化变革》报告曾提出研究型图书馆面临着价值质疑、技术落后等重大危险。面对网络资源冲击、用户需求变化以及图书馆服务落后、读者粘度降低等问题,图书馆必须转型、突破陈旧服务模式、寻求创新,从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图书馆转型的驱动下,国内外图书馆纷纷开始营销研究,尝试将市场营销理念、经验与图书馆相结合。

1991年McCaughan提出图书馆可以运用品牌战略为信息服务和产品树立独特形象[1],1997年Rowley探讨了如何引入企业品牌为图书馆服务营销提供有效手段[2],1999年Ann J. Wolpert提出万维网环境下图书馆应该学习商业品牌经验,构建“namebrand”(名牌)图书馆[3],同年王昕、初景利[45]先后提出实施图书馆名牌战略。2002 年IFLA设立国际营销奖鼓励图书馆营销,这是首例官方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图书馆营销工作。图书馆营销关键在于要打造长期适用的经典品牌[6],图书馆服务品牌化不仅能够帮助读者识别更多的图书馆服务内容、构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更加亲密的关系,也有助于图书馆打破陈旧形象、传播图书馆价值、促进服务创新、激发图书馆与读者良好的互惠关系[7]。

公共图书馆品牌建设工作较为成熟,并且已经打造了一些知名、有影响力的品牌,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S.U.R.E全民信息素养教育项目、英国利兹图书馆“Whats Your Story”、“Leeds Reads Book Club”项目、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佛山图书馆的“邻里图书馆”等,其中“邻里图书馆”获得了2020年IFLA国际营销奖第一名。而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相对较为滞后,Spenser Thompson认为由于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大学图书馆品牌建设比公共馆更有难度和挑战[8]。本文拟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实例调研等方法梳理高校图书馆品牌发展与建设进程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图书馆品牌建设、图书馆营销及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1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1.1调查方法

截至2020年12月,在CNKI中分别以检索式(主题:高校图书馆)AND(主题:品牌)、(篇名:图书馆)AND(篇名:名牌)检索,经过筛选获取中文相关文献218篇,同时选定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BSCO、Elsevier、Wiley等数据库,分别以“title ‘library+ title‘brand”进行检索,经过筛选最终获得外文文献97篇;其次对部分高校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以及IFLA官网等进行了网络调研。从研究主题、研究内容以及重要观点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试图从品牌理论研究、品牌建设实践两方面梳理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2数据分析

图书馆品牌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1991年Mc Caughan首次提出品牌战略,但直到1997年图书馆学界才开始真正进行品牌研究。1998至2012年国内部分学者以“名牌图书馆”为主题开展过短期研究,2000年国内图书馆品牌研究开始萌芽,自此,图书馆名牌与图书馆品牌研究发生融合与统一。国内外图书馆品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以及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图书馆品牌化的现实应用,图1展示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年度发文发展趋势,图中显示国内外图书馆品牌研究趋势大致相同,大概以每三年一个研究波浪前进,并均在2006年、2008年出现两次研究小高峰,又以2012年为谷底开始重新升温,下文内容分析证明2012是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的分水岭,2012年之后图书馆纷纷开始品牌实践研究。

从已获取的资料来看,國内外图书馆品牌科研成果都比较少,主要因为相较于图书馆营销研究,品牌作为营销策略之一很少引起专门的关注;其次,科研基金支持较少,以国内研究为例,仅9篇成果获有基金支持,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篇、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篇、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篇。综上所述,图书馆品牌研究发展较慢、研究较为小众但研究热度总体处于上升阶段。

2理论研究

2.1图书馆品牌概念

2000年,刘文平[9]提出特色文献经过加工、可快速检索使用、满足读者需求的特殊商品品牌称为图书馆知识品牌。同年,程亚男[10]提出图书馆通过独特的规模、馆藏、特色服务或产品等能在同行业中产生的差别优势就是图书馆品牌,杨剑[11](2003)提出图书馆服务品牌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并能长久坚持的、具有特色的服务规范,Dempsey B[12](2004)认为图书馆品牌是读者与图书馆相关的一切感情、联想、经历和行为的集合, Dellinger[13](2006)认为图书馆品牌就是要传达图书馆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使命。Elisabeth Doucett[14](2008)认为图书馆塑造品牌是定义图书馆服务的过程,借助品牌徽标或品牌元素可以直观地向读者推广和传播服务与知识。张浩如[15](2016)延用了市场营销理念提出图书馆品牌是图书馆通过别具特色的资源、管理、服务等得到社会和用户认可,并以某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展现出来的图书馆形象。

图书馆品牌概念发展是逐步深入演变的,经历了由图书馆资源到图书馆服务、到与读者产生感情共鸣、再到传递图书馆服务理念和社会价值,最后到强调品牌符号的发展过程。综上所述图书馆品牌要设有明确的品牌内容(资源或服务)、与之匹配的符号、能够传达图书馆理念、具有可持续性和生长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并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2.2品牌建设理论

品牌建设理论是基于成熟的品牌概念,对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策略、建设类型等开展的讨论。关于品牌建设策略,Arun K Sharma提出应该通过更好的服务来树立自己的品牌[16],国内学者[1719]一致认为构建品牌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并提供特色、创新、多样、个性化的服务。Kelsey Barker[20]提出了“价值观”“愿景”“传达”“视觉效果”四个品牌建设维度,Peter Hepburn[21]提出品牌建设策略包括使用独特的品牌名称以及品牌营销。Rajesh Singh等认为品牌要有独特性、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并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同时品牌建设定位要与所属高校保持文化一致性[2223]。图书馆品牌类型的建设则主要依据品牌内容划分,如林滋平等提出的学科馆员品牌、服务品牌、资源品牌等[2425]。周莉[26]提出了展览品牌、讲座品牌、文献传递品牌、博客品牌、导读和书评品牌等更加具体化的图书馆品牌。金月华、于秀芬等[2728]提出了品牌环境、品牌服务台、品牌借阅室、品牌阅览室等空间资源品牌类型。

品牌建设理论研究中建设策略强调服务的关键性,要求服务的质量、创新、多样及个性化,其次要求品牌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最后要求配合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推广。品牌建设类型则以服务内容区分、定义,如服务品牌、资源品牌、讲座品牌、空间品牌等。品牌建设策略中所说的服务是广义的服务,包括资源、空间、某种图书馆服务等,而服务品牌则是相对狭义的,是图书馆某项具体服务的品牌。

2.3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根据环境及图书馆情况动态变化的策略,制定营销计划是推广图书馆品牌的关键,国内外图书馆品牌营销策略观点[2931]主要包括:(1)广泛利用社交媒体、全方位营销图书馆品牌,Eunah Jeong等通过调研发现门户网站或SNS(韩国社交平台)是未来图书馆品牌营销的有效战略途径;(2)引入市场营销理论,如Rajesh Singh等认为应该利用口碑营销力量促使图书馆忠实读者转变成图书馆品牌拥护者和推广者,并提出了STEPPS品牌营销策略;(3)设计独特、符合读者心理,易读、易看、易记品牌标志提高知名度;(4)利用“大数据+品牌营销”理念,精准化营销、增强读者互动性;(5)营销需契合、参与校园整体发展,并及时调整、升级营销策略。

国内外品牌营销观点重点集中于网络营销途径以及读者内部的口碑营销策略,口碑营销是忠实读者自发的品牌推广过程,其关键在于品牌内容能否引起读者共鸣,因此需要精心策划品牌建设。尽管互联网时代线上营销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海报、画册等线下营销带来的直接视觉冲击、听觉刺激以及情感渲染的力量仍不可小觑,因此“线上+线下”的营销策略才是图书馆营销实践与发展核心的方向。

3实践现状

3.1IFLA国际营销奖品牌

IFLA国际营销奖自2002年开始,每年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七个特殊奖,旨在促进图书馆营销事业的发展,该奖项有严格的评审标准,要求创新、创意、社会价值以及营销策略、可持续性等,一般获奖项目均是成熟品牌,能够体现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最创新、先进的理念。本文调研了历届高校图书馆获奖信息(见表1),根据品牌内容划分的品牌类型为阅读推广品牌、服务品牌、阅读品牌、数据品牌等,获奖品牌类型所占比例见图2。

IFLA国际营销奖获奖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价值与品牌效应,表1内容显示国内外图书馆品牌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1)参与活跃度。2012年清华大学图书馆首获奖项,截至2020年中国以8个获奖品牌位居参与国家榜首,其次为加拿大4个、爱沙尼亚2个;(2)品牌效应与影响力。国内、外三等奖及以上品牌占整体获奖比例分别为19%、48%,国内三等奖及以上占国内整体获奖比例50%,而国外比例则高达77%,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图书馆更是两次均获一等奖;(3)品牌建设内容。国内图书馆品牌建设重点为阅读品牌和服务推广品牌,而国外则更重视服务推广和资源品牌,其次是阅读品牌。以表1高校图书馆 IFLA国际营销奖获奖信息

获奖年份机构名称国家获奖项目名次品牌类型品牌形式2020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Messenger of Books and Dreams10阅读品牌线下2019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Night at the Library8活动品牌线下2019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Digital Colouring Book1阅读品牌线上2018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BC Historical Newspapers4资源品牌线上2017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国READay1阅读品牌线上2017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Little Paradise Human Library3阅读品牌线下2017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Open Access Week5活动品牌线下2017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Library Orientation:Micro Video7服务推广品牌线上2016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學希腊Thesswiki@ the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8资源品牌线上2016厦门大学图书馆中国Tuan Time2数据品牌线上2014斯泰伦博斯大学图书馆南非Research Week3活动品牌线下2013塔尔图大学图书馆爱沙尼亚Talking Textbooks1服务品牌线下2013台湾大学图书馆中国The Triple C Project9服务品牌线下2012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Fall in Love with the Library1服务推广品牌线上2012滑铁卢大学图书馆加拿大A buttons campaign2服务推广品牌线下2011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美国Lost in the Stacks3服务推广品牌线上2010印度商学院学习资源中心印度Global InfoWatch1资源品牌线上2010卑尔根大学图书馆挪威The Magic of the Librarya pres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Bergen library3服务推广品牌线上2007塔尔图大学图书馆爱沙尼亚The Night Library and TheMomStudent Library Project1服务品牌线下2004澳大利亚伊斯兰学院澳大利亚I came, I saw, I read.1阅读品牌线下2003朱拉隆功大学图书馆泰国Supaporn Chaithammapakorn and Yupin Chancharoensin2服务推广品牌线下上差异说明国内高校图书馆对IFLA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反映出较高的品牌实践和建设意识,但国内图书馆品牌效应及影响力较国际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较大的进步与上升空间,尤其是资源品牌的建设;其次,国情不同导致品牌建设内容略有差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服务推广仍是各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

同时,国内外图书馆品牌实践也存在一定的共性与联系:(1)以人为本,坚持挖掘并满足读者深层次需求,如塔尔图大学图书馆两次获奖品牌分别是面向妈妈读者、盲人读者等特殊群体开展的服务;(2)注重与读者共创价值,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书香大使(Messenger of Books and Dreams)、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的Thesswiki@ the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其中书香大使是邀请读者作为阅读推广人利用假期时间在家乡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在知识分享過程中共创图书馆阅读品牌;(3)不断变革资源或服务形式,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Digital Colouring Book是将馆内珍藏书籍插画电子化、制作成为可以涂鸦的电子画本,以新颖、可互动的方式深化图书馆资源使用;(4)积极探索新技术与图书馆的结合,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卑尔根大学图书馆等品牌采用微视频技术、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品牌采用校园电台形式等。

3.2品牌类型

通过文献与实例调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主要品牌类型有服务推广品牌、阅读品牌、活动品牌、资源品牌、服务品牌、数据品牌、讲座品牌与馆员品牌。IFLA国际营销奖获奖品牌已囊括了绝大部分品牌类型,仅讲座品牌与馆员品牌还未曾获奖。

3.2.1获奖品牌

图2显示在IFLA获奖品牌类型中服务推广类占比最高,阅读类品牌次之,服务、资源、活动类并列第三,数据类最少。服务推广品牌是利用新颖、创新的方式让读者快速、深刻的熟悉图书馆资源、图书馆使用规则等,进而熟悉、使用、热爱图书馆,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最大目的是想通过品牌效应、吸引读者、提升资源、服务使用率。国内已经有一批较为成熟的服务推广品牌,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初遇”“疯子的计划”,武汉大学图书馆“拯救小布”等。

通过阅读活动进行知识、信息推广是高校图书馆长期坚持的重要文化活动,因此阅读品牌也成为高校图书馆重要的建设内容。阅读品牌一般拥有固定的LOGO、周期、地点、活动流程等,并具有持续性,前期“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调查研究[32]结果有16所图书馆建有阅读品牌,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读马拉松”、清华大学图书馆“我是读书人”以及南京大学图书馆“夜读·南大”、东南大学“鸿声东南”、东北大学图书馆“码上阅读”等线上阅读品牌。

图书馆服务与资源是图书馆重要支柱,因此图书馆资源、服务品牌也是主要品牌建设类型,资源品牌包括品牌数据库、品牌机构知识库、特色/特殊文献馆藏等,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CIRLIE”机构知识库、BC Historical Newspapers等;服务品牌如塔尔图大学图书馆“The Night Library and The MomStudent Library Project”、肯尼萨州立大学图书馆远程服务品牌、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八角书斋”等,均是基于读者需求构建的图书馆新型服务品牌。

活动品牌是图书馆每年在固定时间以固定周期(月/周/日)开展的品牌活动,包括读书月或读书节品牌、主题论坛品牌等,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Open Access Week”,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奇妙夜”“读书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月 等。其中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月品牌,截至2020年已举办12届,拥有成熟的运行模式,在校园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数据品牌是图书馆通过数据挖掘与处理、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对图书馆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揭示、形成可视化的数据报告并构成品牌,包括毕业生阅读报告、图书馆年度账单、月/季/年度阅读报告、读者账单等主要类型,近年来数据报告广受国内高校图书馆认可与使用。以毕业生阅读报告为例,前期调查[32]26%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毕业生阅读报告已形成品牌,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圖·时光(Tuan Time)”、清华大学图书馆“读过的青春”、四川大学图书馆“毕业阅读对账单”、北京大学图书馆“书·时光”等。

3.2.2其他品牌

文化讲座是高校图书馆面向读者分享专题知识、信息素养知识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界已经建设了一批成熟的讲座品牌,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一小时讲座”、厦门大学图书馆“i学堂”、重庆大学图书馆“无字书屋讲座”、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讲座”、皇后社区学院图书馆“研究派对”等;其次新媒体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依托微信构建了如东北大学图书馆“微圕学堂”、华中科技大学“微讲座”等线上讲座品牌。

馆员品牌是很早就开始讨论的品牌类型,如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英国莱斯特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品牌,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选择使用第三人称或虚拟馆员与读者沟通、发布或推广图书馆服务、资源催生了虚拟馆员品牌,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师小图”、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复小图”,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小布”、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图书馆 “Pablo”等。陈曼曼认为虚拟形象代言图书馆具有亲民化、可塑化及专属化等特点[33],虚拟馆员品牌能够统一图书馆形象、消除“读者-馆员”沟通的心理距离,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建立信任从而起到品牌营销的作用。

4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品牌建设、营销中每个步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理论研究、实践现状以及IFLA国际营销奖进行调研、总结,梳理出了高校图书馆品牌理论、实践、营销模型(图3)。网络资源冲击、图书馆转型、提高竞争力等驱动因素促使了图书馆品牌研究的发展,图书馆将市场营销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以“读者需求+图书馆服务、资源、活动等核心内容”模式,组合线下线上营销手段构建出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具有创新性的图书馆品牌。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品牌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数十个品牌获得了IFLA国际营销奖,他们在品牌理念、内容建设、营销模式等方面较为先进和成熟,但目前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1)理论研究薄弱,研究内容滞后;(2)品牌内容创新力低、传统业务比重大;(3)大部分品牌为图书馆“自说自话”,缺乏良好有序的互动;(4)营销策略单一,缺乏系统、科学的品牌营销管理;(5)低估忠实读者口碑营销的影响力,容易忽略读者积极或消极的品牌反馈。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深入品牌理论研究,加强理论创新。“品牌”“营销”等因其商业学科背景,一直被图书馆界研究人员所抵触,相应的更多使用“推广”代替相关概念,造成图书馆品牌研究没有被足够重视。因此尽管图书馆品牌有清晰、被广泛使用的定义,但一直缺少官方、科学、规范、被广泛认可的品牌构建模式、品牌评价标准、品牌营销策略、品牌升级管理等理论研究。理论发展滞后、对品牌实践支撑不够,容易导致品牌不能健康、有序发展。未来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是必然趋势,图书馆品牌理论应扎根图书馆特色及实际需求,在市场营销学科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对品牌、品牌营销理论进行图书馆学特色化,构建权威图书馆品牌理论知识体系,支持图书馆品牌建设、推广、升级、评价、考核等。

第二,品牌内容权威化,吸引读者共创品牌。互联网知识信息服务市场的快速扩张不断地瓜分用户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当代大学生习惯知识搜索引擎、网络问答社区、在线学习平台、意见领袖知识传播等及时、碎片化的信息学习方式,但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内容以及大学生信息辨析、检索与获取能力的欠缺又为图书馆依托权威、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向读者提供权威知识服务提供了机会。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其图书馆品牌应该立足权威信息资源、科学筛选品牌内容,有组织、有序地推广,传播系统的权威知识。

品牌内容权威化的同时,应该积极倡导读者共创品牌,引导读者由信息的消费者转变为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寻找并发展读者意见领袖,强化品牌共鸣与影响力形成口碑营销生态,从而避免图书馆单方面知识推送难以被读者吸收、理解的缺陷。价值共创能够促进品牌影响力[34],武汉大学图书馆“书香使者”、湘潭大学图书馆话剧形式阅读推广品牌等均是与读者共创品牌的成功案例。

第三,拓展品牌营销策略,扩大品牌影响力。Carl Grant提出图书馆品牌必须延伸到所有不同的媒体用以营销,好的图书馆优势在于营销的质量[35]。新技术环境下网络社交媒体层出不穷,而国内高校图书馆品牌营销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官网、微博等营销功能不断被弱化[32],因此,除线下海报、宣传栏等传统营销途径,高校图书馆仍需要积极拓展网络品牌营销策略,扩大品牌影响力,包括:(1)调查目标读者群体使用粘度较高的社交媒体,积极拓展新的社交媒体营销渠道,并采用贴近读者习惯的语言、内容等方式深化图书馆网络社区参与度,但要确保所有营销渠道发布的品牌内容、关键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2)积极发展忠实读者、意见领袖构建口碑营销生态,以读者影响读者的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3)组织建设品牌运营团队,专注品牌建设、升级、营销等工作,减少由于疏于管理而出现的品牌弱化、老化等情况。近两年已经有一些高校图書馆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开始招聘新媒体运营岗、宣传推广岗、宣传策划岗等,引入传播学、新闻学等技术人才。

第四,深化服务模式改革,创建新型服务品牌。初景利[67]提出新时代图书馆的主要矛盾是读者对图书馆新型服务的需求与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图书馆发展应不断探索新空间、新模式,用以满足读者对新型服务的需求。以图书馆空间为例,在“河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图书馆使用调查”结果(有效问卷401份)中87.53%的读者认为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提供个人学习、思考空间,并且81.55%的读者选择到图书馆目的为上自习、83.79%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应该设置朗读空间,由此可见读者对图书馆空间服务有更强烈和更明确的新型需求,这提示图书馆应该改变传统“储存”思维,加速空间变革进程并向复合型、功能性、柔性化空间转型。智慧服务背景下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无感借阅、智慧书房、智慧场馆、云课堂、智能导航、数字出版、数字学术、科学数据管理、数据保存等图书馆实体与虚拟空间服务提供了技术可能,高校图书馆应该立足读者需求深化服务模式改革、创建新型服务品牌、扩大图书馆影响力,从而推动知识普及、提升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最终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McCaughan. Brand strategies and libraries[J].Special Libraries.1991,82(3):178-182.

[2]Rowley J.Managing branding and corporate image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J].Library Review.1997,46(4):244-50.

[3]Ann J. Wolpert. Marketing Strategies: Lessons for Libraries from Commercial Brand Management.[EB/OL].[2020-12-06].https://eric.ed.gov/?id=ED433844.

[4]王昕.图书馆信息工作的名牌战略思路[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16(2):33-35.

[5]初景利.论圈书馆的名牌战略[J].图书馆杂志,1999(7):10-11.

[6]张吉,郭晶.基于科学营销理论的IFLA国际营销奖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6):77-84.

[7]David Hood, Kay Henderson.Brand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public library service[J].New Library World,2005,106(1/2):16-28.

[8]Spenser Thompson. A Disciplined Brand Approach to Marketing Libraries[J].Marketing Libraries Journal,2018,2(1):16-23.

[9]刘文平.试论高校图书馆创造特色知识品牌问题[J].河北科技图苑,2000,23(2):18-19.

[10]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J].图书馆,2000(3):5-7.

[11]杨剑.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创建服务品牌[J].图书馆学刊,2003(3):50-51.

[12]Dempsey B. Target Your Brand[J]. Library Journal, 2004,129 (13):32-35.

[13]Dellinger L. Branding for libraries beyond logos and taglines: Creating a true brand experience. [EB/OL].[2020-07-11]. https://www.metgroup.com/assets/364_wlabrandingforlibssm.pdf.

[14]Elisabeth Doucett .Creating your library brand[EB/OL].[2021-03-11].http://nwcentral.org/wp-content/uploads/2015/01/9780838909621_excerpt.pdf.

[15]张浩如.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品牌建设与营销[J].图书与情报,2016(5):70-75.

[16]Branding and Marketing your Library and Services: case study of Rabindra Library[EB/OL].[2021-03-1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8494231.

[17]赵越.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品牌战略[J].现代情报,2004(5):5-6.

[18]石明芳.高校图书馆服务品牌的构建与研究[J].晋图学刊,2005(4):67-68.

[19]许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建服务品牌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3(5):16-17.

[20]Kelsey Barker. Creating a Unique Brand for Your School Library: Values, Vision, Voice, and Visuals[J]. Young Adult Library Services.2017,15 (3):31-35.

[21]Peter Hepburn ,Krystal M. Lewis. Whats in a Name? Using Card Sorting to Evaluate Branding in an Academic Librarys Web Site[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08(5):242-250.

[22]Rajesh Singh. Engaging Your Library Community through Effective Brand Advocacy: STEPPS to Success[J]. 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2014,3(60):27-29.

[23]Carol Anne.A Brand New Way of Looking at Library Marketing[J]. Public Services Quarterly,2008,4(1):73-78.

[24]林滋平.學科馆员制度——图书馆的服务品牌[J].图书情报工作,2008 (S1):262-263.

[25]张艳华.浅析高校图书馆品牌管理[J].现代情报,2006 (3):119-120.

[26]周莉.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品牌建设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5):69-79.

[27]金月华.加强品牌建设——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战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105-107.

[28]于秀芬,赵玉英,黄磊.打造图书馆品牌,提升图书馆文化品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0):61.

[29]Eunah Jeong,Seunglee Choi,Jeongil Choi.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Cultural Marketing Activities on Brand Image and Loyalty[J]. J Korean Soc Qual Manag,2018,46(4):1015-1021.

[30]Rajesh Singh ,Gabriella G. Community Connections: Advocating for Libraries through Effective Brand Advocacy[EB/OL].[2020-02-17].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1616846.2019.1613626.

[31]龚晓婷,肖铮,周绍彬,等.图书馆营销品牌升级实施策略——以厦门大学图书馆“Library Go”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2):29-33.

[32]常颖聪.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模式与现状研究——以“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20(7):12-20.

[33]陈曼曼.虚拟形象代言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必要性[J].法制博览,2016(11):282.

[34]Jing Wen Dong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reation Shared Value Activities on Continuous Use Intention in KoreanChinese Library Big Data Service: Focusing on Brand Quality and Social Resistance[J]. Journal of The Korea Society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2019,24(10):129-137.

[35]Carl Grant.Its Time to Define a New Brand for Libraries. Lets Make Sure It Leaves People Soaring, Not Snoring[J].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15(34):99-106.

[36]初景利,高春玲.新時代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重新认识——兼论图书馆学教育的本原回归[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25-31.

作者简介:常颖聪(1990),女,硕士,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

黄思慧(1985),女,博士,东南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满萌(1988),女,硕士,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学科服务。

(收稿日期:20210728责任编辑:张静茹)

Progress of Brand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Chang YingcongHuang SihuiMan MengWang Wei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 studies and network research,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brary brands, the main brand building typ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the IFLA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ward winning brands, 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sorted out the brand theory, brand practice and marketing model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deepening the brand theory research, strengthening the theory innovation, attracting readers to cocreate brands, expanding br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deepening the service mode reform and so on,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library brand construction, library marketing and library service development.

Keywords: Library Brand; Brand Building; Brand Marketing; University Library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品牌建设高校图书馆
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策略研究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以经济学的观点分析苹果营销方式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