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准确性研究
2021-11-12周忠斌
周忠斌
(莘县中心医院超声科 山东 聊城 252423)
在临床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当中,肝癌患者较为常见,主要可以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病变类型[1]。对于患有肝癌的患者,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2]。对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而言,临床多选择影像学检查的方法配合治疗,包括B超、CT与超声造影等[3]。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且超声造影的敏感度可能更高,对这一方法进行分析存在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4]。本次研究针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选择不同方式进行影像学检查,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癌症患者中选择62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平均分成联合组(31例)及超声造影组(31例),联合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51~71岁;超声造影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9~69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癌诊断标准;②具有介入治疗指征者;③患者自愿入组。
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癌症患者;②精神功能障碍者;③认知和沟通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⑤介入治疗禁忌证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⑦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在接受治疗之前,联合组患者接受B超与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病灶所在的位置以及病灶的数量、病灶大小等,之后对患者实施对应治疗。
超声造影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患者需要在治疗前8 h保持禁食、禁饮的状态,在空腹状态下接受检查。护士选择2.4 mL维诺作为造影剂,并将10 mL 0.9%氯化钠溶液注入患者体内,查看患者的超声造影情况。医生在用探头探查时,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呼吸,并对肝脏部位的血流图谱进行截取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MVD敏感度、病灶的增强时间与增强强度,并进行浅析。
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选择QOL量表进行分析,量表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等,总分值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治疗后的满意度,选择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指导患者进行自评打分。患者评分不足70分可视为不满意,71~85分为较为满意,高于85分为十分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即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超声造影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敏感血管数/个 病灶增强强度/dB 病灶增强时间/s联合组 313.2±0.926.4±2.311.4±1.3超声造影组 317.1±0.818.7±1.317.5±0.9 t 18.03316.22721.480 P 0.0000.0000.000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QOL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造影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得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前后QOL得分(±s)
表2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前后QOL得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联合组 3153.3±1.266.4±1.7超声造影组 3153.1±1.487.7±0.7 t 0.60464.506 P 0.5480.000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超声造影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整体满意率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在我国,肝癌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癌症,且受到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肝癌患者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呈年轻化趋势发展[5]。肝癌患者的痛苦感较为强烈,且患病后生活质量出现明显下降,经济负担也会十分严重,患者如果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死亡,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6]。对于肝癌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关键,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方式,虽然可以将患者的病灶组织切除,但是对患者有较为明显的创伤,患者的术后康复可能较慢。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肝癌患者的治疗当中,微创治疗、介入治疗的应用变得十分明显,而超声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成为目前的常用方案之一[7-8]。
大多数患有肝癌的患者在确诊的时候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阶段,接受外科手术的效果相对较差,对于这类患者而言,介入治疗就成为首选方案。想要保证介入治疗的效果,医生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病灶的数量、大小以及具体的位置。在常规的临床治疗当中,医生大多会选择B超与CT检查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也能观察患者的病灶情况,但是对于MVD的敏感性相对较差。一般来讲,MVD密度越高,患者病灶组织转移与复发的概率也会越高,而让患者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在无创的状态下,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具体情况,并分析患者病变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而了解血管的密度,为介入治疗做好铺垫。
针对超声造影检查,医生需要选择超声造影剂配合检查,超声造影剂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目前常用的类型分为四种。从其自身本质分析,超声造影剂主要就是体积很小的带有气泡的液体。第一种常用的造影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但是这种造影剂的稳定性不强,且直径相对较大。第二种类型的造影剂主要是带有空气包裹的造影剂,自身直径多为3~4μm,可经由患者的肺循环包膜形成肝脏造影,但是这种造影剂的稳定性较差,且很容易出现破裂的情况,可能无法及时截取图像。第三种类型的造影剂主要是微气泡造影剂,这种造影剂的成分主要是惰性气体,稳定性较强,直径一般不足2.5μm,且气泡稳定性较好,弥散度也会更低,可以有效延长造影的时间,便于形成动态性的图像,且操作难度较小。在此次研究当中,医生选择的维诺造影剂操作较为简单,且效果较好。
与CT检查相比,超声造影检查的优势更为明显,虽然CT检查的扫描速度较快,但是成本较高,且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辐射。患者接受CT扫描的敏感度不高,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而B超与彩超等检查方式只能帮助医生观察到患者一个断面的肿瘤血流图像,且可能出现重叠、混淆的情况,对于患者微血管的敏感度较低。医生在让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后,可以有效判断患者肿瘤组织的血流情况,并分析患者病灶的各方面情况,且超声造影检查对于患者微血管、低速血流的血管有较强的敏感度,也不存在辐射,不会给患者的身体组织带来不利影响,应用的可靠性较强。
结合此次研究的结果可看出,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常规检查的患者,且患者对于检查、治疗的满意度更高,QOL得分也要更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改善。这一结果显示,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而言,超声造影检查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