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探究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感心理

刘 萍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新课改风潮的推进,高校教学模式日益完善,但高校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增加,学习压力增大,且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容易激化。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也是新课改风潮下改善教学方式的主要手段之一。下文将从实际数据出发,对人际交往、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引起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提出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的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剖析

1.大学生心理问题分类。

根据调研发现,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如下:

(1)对即将就业感到焦虑。

(2)学生人生规划意识薄弱,对所选专业不满意。

(3)人际交往问题。

(5)有部分学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被处罚,引起其余学生产生学习压力。

(6)因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出行问题。

(7)部分职业道德低下的教育工作者给学生造成心理问题

2.原因剖析。

(1)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增加了交通出行的压力,也使社会氛围更沉重压抑,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积极响应抗疫,各高校选择暂停开学,而通过网络平台让教师进行远程教学,虽然保证了课堂授业,但缺乏面对面交流仍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跟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学习压力增加,尤其是对于成绩本就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对学习成绩产生焦虑,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即将就业的毕业生来说,也增加了就业难度;二是在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经常充斥负面信息,因无法正常开展学习活动而产生焦虑的学生容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学校不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随着新课改深入而不断被重视的新型教育理念,与传统的认知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更重视通过引起学生情感反应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在日常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也能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由于教师工作热情不高,通常采取“下课即走”的工作方式,教师同学生缺乏交流机会,即使是认知教育的质量有时都难以保证,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更是采取忽视态度。而高校学生处于从学习生涯过度到职业生涯的特殊阶段,对于社会的接触、人际的交往等往往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如果缺乏教师和学校的引导,容易出现焦虑情况,进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3)人生经历。人生经历是养成学生性格,决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些不好的童年经历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影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外界情况的干预,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加。根据调查数据发现,一些人生经历并不美好的学生往往心理更为敏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学校应当注重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大学学习中。

(4)就业压力的影响。我国人口数量技术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达,导致基层型工作岗位充足,但管理型工作岗位同每年的应届毕业生相比,数量稀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而在突发的卫生事件背景下,大量企业、公司倒闭,管理类工作岗位更加稀缺,而工厂类基层型工作岗位却在增加,无形提高了毕业生就业选择难度,造成心理焦虑。

此外,高校是大学生从学习生涯过度到工作生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思维观念、行为习惯、心理变化等都会产生影响,阶段过度造成的迷茫感也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此期间,大学生正在发生改变的“三观”十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判断力、思辨能力产生冲击,一些学生因适应能力较差而陷入困境,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此时,学校还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鼓励学生认同自我价值,减免学生因信心不足而产生的就业焦虑。

二、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措施

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设想人身未来前景、乃至决定自身学习重点的重要基础,在学校生涯中做好基本的职业规划才能提高学习动力,明确自身学习重点,并制定一个学习工作目标,充实学校生涯,在充实且明确的学习规划中,学生才能正确展开学习,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学生也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但在目前高校现状中,由于压力的突然减小和自由度的提高,导致许多学生陷入迷茫的阶段,对学习热情低迷,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生活没有清晰的想法,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以至于学生对自我能力和所学的专业没有正确的认知,学习过程枯燥且乏味,也容易降低学习成绩,进而产生焦虑心理。

所以教师首先要遵循知行统一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陈述或下发学习任务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充实的学习中找到人生理想,毕竟从实际的数据可以得出,大量学生因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而产生焦虑,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能有效改善学生懒散的作风。教师可以多利用新媒体技术,要求学生观看学术视频或模范人物事迹,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职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后,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实际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让实际能力提高学生自我信心,能有效降低学生的焦虑感,也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缓解就业压力。这一阶段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展开,既能利用二课视频教育向学生展示关于自身专业的竞赛视频,向学生讲述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也可以利用微课制作课件视频,以卡通化的形象来更直观、更简洁的向学生讲解书本知识。

2.开展心理普查工作。

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缓解学生焦虑,除了要制定正确的方法外,对于学生心理状况的观察和掌控也必不可少。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当前心理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来缓解学生压力,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对学生进行谈话、慰问等,尽最大努力防止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时应当着眼于大一或大四的学生群体,以为新生从高考突然进入低压的学习环境,容易出现懒散迷茫等情况,而大四学生面临就业压力,需要学校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同时,要发挥好班级心理委员作用,指导心理委员要以耐心、温柔的态度了解学生情况,并赋予心理委员一定的工作职责,发现异常及时上报辅导员,及时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措施同样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实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心理测试,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能通过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话,互联网为媒介的通话方式更能使学生降低防备心,引导学生倾诉烦恼与忧虑。

3.重视师生关系,获取学生信任。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对学生心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学生愿意根据教师指导来排解压力。所以如何了解学生情感特点、协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学生对教师具备一定的信任,学生愿意跟随学校或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应当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尊重学生个性,要懂得以良好、温柔的心态同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常的日常交往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过度打骂和批评,严格按照课堂时间制定教学计划,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才能让学生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倾诉心中的不良情绪,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制定计划,帮助学生正确排解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4.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在新课改开始之前,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及课堂学习的分数转化率,忽略学生核心素养和心理健康,所以情感教育没有得到重视。但高校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茫和焦虑,学校与教师忽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会导致学生养成错误的学习观念,无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所以要在在突发卫生事件背景下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要从日常的教学计划入手,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的优秀性格特点,协调学生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急剧发生变化的心理情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对待日常学习,同时倡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学习生涯设定正确的奋斗目标,让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大学学习中。

三、结束语

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和学习压力增大,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心理健康问题,这时高校和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加以辅导和开解,帮助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心理感受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