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育人实践探究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公众育人微信

何 炜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微信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与人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当前最受各大高校学生欢迎的一个社交媒体。公众号作为微信平台上的一项重要文化传播载体,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在无形中拓宽了高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与传统高校育人方式相比,微信公众号突破了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经常性地浏览微信公众号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微信公众号文化育人的效果。

一、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传播的特点

1.碎片化传播。

当代高校学生是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网络媒体上的内容抱有极大兴趣,并且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浏览网络上的各种消息资讯,其中微信就是他们最为频繁接触的一种社交平台。学生除了使用微信与他人进行交流外,还会经常翻看朋友圈,公众号等。[1]公众号上的文章往往语言轻松有趣,内容较为简短,并且大多图文并茂,有些还有视频插入,这些碎片化形式传播出的内容往往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比起教师在讲台上聚精会神地讲解,公众号这种轻松愉快、碎片化的内容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助于高校育人取得更好的成果。

2.受众范围广,传播面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项必需品,甚至可以说当今社会没有微信寸步难行,微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人际交流、交通出行、支付交易等等。对于当今高校学生来说,入学后首要工作就是扫码建群,互加微信,关注学校的各大公众号,这是因为学校的许多重要消息除了在官网发布以外,还会发布到相应的公众号平台里。由此可见,学校的公众号平台具有受众范围广,传播面大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宣传校园文化,起到教化学生的作用。[2]

3.情感丰富,容易引起共鸣。

高校微信公众号在制作发布前往往会在线征集学生意见,鼓励学生上传图片文字,让公众号内容更具感染力。例如高校开展关于珍惜粮食的主题活动,如果只是采取传统的开设讲座、朗诵比赛等形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就不会特别深刻。但是结合公众号进行宣传,比如拍摄一些食堂阿姨辛苦做饭的图片上传到公众号上,学生就会在点击观看的过程中被公众号上的图片或者视频所打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对宣传讲座的抗拒感,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起到更好的宣传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影响

1.促进学生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传统的校园交流模式中,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校长信箱,意见征集等方式实现的,这种交流方式难以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交流。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都是自下而上的交流,缺乏双向沟通,难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不敢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高校微信公众号构建了一个轻松交流的双向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微信公众号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校也有专门负责微信公告运营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加深了学生和高校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情感上的互动,更有利于各大高校在学生中开展文化育人工作。

2.强化学生在校园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与传统教育方式的不同在于学生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关注或者取消关注公众号,或者重点关注哪一方面的消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击观看,摒弃自己不喜欢的新闻资讯。除此之外,学生在接收消息之后还可以自主分享朋友圈,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学生在这一整个过程中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样加强了学生在校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产生了归属感和自豪感,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关注学校的一些动态,自觉接受学校公众号平台的文化熏陶,由此可见,通过公众号文化的传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高校文化教育。

3.丰富高校育人文化内容。

当代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单包括文化知识内容的教授,还包括社会上一些正能量现象的传播,以及培养学生对国家大事、时事政治的关注了解等。这些如果都利用开设专题讲座,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势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其具有简单便捷、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可以打破高校文化传播的壁垒。高校可以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放在微信公众号上让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现象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让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这样可以丰富学校育人文化的内容,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三、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1.公众号内容方面不具有吸引力。

高校微信公众号虽然作为学生经常关注的一个平台,但如果推送的文章内容不具有吸引力,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个公众号失去关注的欲望。很多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平台都缺乏文案组织能力,只是单纯地叙述事件内容,没有很好地组织语言,从而导致推送出的内容不具备创新点,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经常性地点击高校的公众号平台进行阅读观看,只是将其简单地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3]例如当今高校会要求学生关注某一公众号平台,定期进行观看学习,学生只是机械地点击进去,随便浏览几分钟后截屏退出,或者以转发朋友圈来证明自己浏览过、学习过。这些都是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内容枯燥,不具有吸引力造成的。

2.对公众号运营者的考核机制不完善。

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大多数高校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处于起步状态,大多数是由学生团队运营,而且缺乏对运营团队的考核机制。学生在公众号运营方面经验比较欠缺,知识技能不够完善,再加上没有学校进行监督,往往敷衍了事。而且学校在选择微信运营团队时没有进行深入的考察选拔,大多直接交给学生会负责,学生会也只考虑报名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摄影能力以及对公众号运营是否有兴趣这几方面,并未对报名者的相关技能进行考察,都是边实践边学习。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会导致学生在运营公众号时简单地应付差事,并且不注重提高自己制作公众号的技术能力,从而影响高校微信公众号与人能力作用的发挥。

3.公众号没有稳定的受众群体。

高校微信公众号所面对的受众主要是本校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刚入校时会因为学校各部门或者教师的要求关注一系列高校的公众号,在刚开始时会经常性地点击翻看,关注公众号上的消息,但一段时间后会随着对学校的了解熟悉,加之公众号平台上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是学校各部门发布的一些通告等,学生对公众号的关注度就会降低。因为学生平时想要了解的并不只是学校发生了什么,而学校微信公众号就只是简单的对信息进行转达,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导师没有稳定的受众群体,从而使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育人的作用难以很好地发挥。[4]

4.高校公众号相互独立,过于分散。

当今各大高校内部往往会有多个公众号,除本身官方微信公众号外,还有学校各个部门各个院系独立的设立的公众号。一个学生往往同时需要关注多个微信公众号,而这些公众号为了确保经常更新内容,会针对学校发生的事件在同一时间进行相同内容的推送,这就会造成公众号资源的浪费,而且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对学校所有的公众号失去关注的兴趣。所以高校的微信公众号相互独立,过于分散的现象不利于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

四、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育人改进策略

1.创新高校公众号内容和形式。

首先,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内容篇幅要较为简短,这是公众号碎片化宣传的特点所要求的。在互联网时代,图文视频相结合是信息传达的一种重要手段,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能够为受众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因此高校要以这样的文章形式进行公众号信息的推送。其次,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在发布内容时要注意文章语言风格特点。微信公众号的受众大多是年轻群体,他们喜欢追捧新奇的网络用语,同样是传达一则消息,传统用的公文用语、公文格式会让人感到沉闷刻板,而在微信公众号中用个性化的话语来表达感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建立健全高校公众号运营团队的考核体系。

各大高校要建立对公众号运营团队的考核体系,加强运营团队对微信公众号功能的应用和开发,必要时可以对微信运营团队进行培训,提高高校公众号的制作水平。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对公众号运营的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水平,定期对运营团队开展晋升考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实现运营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划分专门的文案策划组、摄影组、视频剪辑组、页面制作组等,对发布出的公众号定期进行综合测评,找出问题所在,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从而确保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信息准确与传播价值的方向正确。

3.整合高校微信公众号资源。

各大高校要加强对公众号资源的整合,巩固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主导地位。首先,要合并其他各个部门的公众号资源,[5]将其他各个部门的公众号平台融入到官方公众号平台当中。其次,要加强对官方公众号平台的建设,对官方公众号进行页面升级和功能完善,让学生在官方公众号中就可以搜索到学校的其他部门。对于一些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只在官方平台上进行发布,仅针对于个别部门的特色消息可以让相应部门单独发布。这样学生就不需要关注过多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也不会在不同的公众号上重复看到相同的消息内容,从而使公众号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微信公众号平台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载体是极具影响力的。各大高校要加强对微信公众号平台文化育人的重视,注重微信公众号平台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并不断加强对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创新和管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扬各种优秀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达到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公众育人微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微信
微信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