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播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1-11-12牟诗文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时政政治课政治

牟诗文

桓仁满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

新闻是指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一般限定为三天)发生的对国际、国内或者一定区域内或者某个行业或组织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交通、社会生活、生活习惯等任意一个方面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新闻播报是指新闻传播者依据不同的新闻类别,在考虑不同受众群体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对消息类新闻进行口头传播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2020年6月18日,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其中在本次修订中明确提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在新时代,要求高中政治课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挖掘优秀教育资源,拓展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弥补政治课教学中资源不足和内容滞后的问题。引入新闻播报,是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新闻播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做好时政新闻的搜集、整理、加工工作,在政治教学中充当了教学资源的角色,因为时政新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政治课教学中融合时政新闻更容易引学生的共鸣,因此相对来说在教育领域里更能够起到内化的作用,因此,将新闻播报引入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盛不衰的基础,中国自西汉以后,一直是公权力与私权力糅合在一起不能获得很好的区分,自此每个人产生的收拾私权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独立人格具有法治意识的人,而是甘心为皇权奉献一切文武艺的犬儒。

公民意识是现代法治社会所特有的意识思想,公民意识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尊重公权力,参与公权力分配,对公权力是发自内心的理性认同。在公民意识充足的社会,每一个人的权利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每一个公民在法律的框架内能够恰当行使自己的权利。

将新闻播报引入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能够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更多的高中生能够主动关系时事政治,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一批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2.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岳阳楼记》流传千古不仅是因为范仲淹的豁达、坦荡的人格品质,更是因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通过新闻播报的形式,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

作为政治课的任课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号安排新闻播报员的顺序,可以由其自主选题,然后在每堂课上课前播报。如果实践允许,可以增加类似“新闻发言人”的角色,这样就能够将时政新闻和政治教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政治课时不再感觉到枯燥无味,反而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更好理解政治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等。

3.树立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

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还需要具备挖掘时政新闻的教学价值的综合素养。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应当着重做好学生政治观念的培养。将时政新闻引入政治教学,采用新闻播报等可视化的学生参与方法,既能够让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形势,又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时政资源逐渐养成政治学中特有的思维、实践能力。

比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时,可以通过援引世界各国的抗疫现状,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通过李子柒这样一个网红,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新闻播报归根结底是传播学中传播新闻的一种途径,在政治科技的教学中,无论课堂内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播,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的职位使命。

二、新闻播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政治的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常中澳,因此从教育部到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高中的政治教学工作。将新闻播报等形式引入政治课程教学,能够有效的将政治理论知识和时事新闻结合起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政治学习和政治素养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囿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时间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新闻播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师不够重视新闻播报。

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广大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而是广大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有限的高质量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表现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高考成绩方面。在不改变高考选拔方式的情况下,整个高中阶段所有课程的学习都以成绩为最终导向,包括新闻播报在内的灵活的教学形式无法受到教师的重视。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改革就是一场革命。邓小平同志作出这个判断,是基于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经验积累,其实这种判断也符合经济学的理论。

教师都会习惯于自己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旦自己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成为习惯之后,内心深处缺乏改变的动力。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到教学计划、教案等各种教学文件,一旦将新闻播报引入政治课程教学,那么将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各个政治课教师缺乏重视新闻播报引入政治课程教学的动力。

2.缺乏充足的教学时间。

自2018年开始的高考改革备受瞩目,新的高考方案中将高中期间课程选择与未来大学报考的专业相结合,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大学期间政治是必修课,大学毕业之后考取研究生还是必考课,但是在高中阶段选择政治课的人非常少。

选课较少的事实使得各个高中忽视政治课程的资源投入,在课时安排上就不会提高到语文、数学、英语这种课程的数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要想将新闻播报等教学形式引入到政治课程教学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种背景下,政治课程教学自然回复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不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迁移能力,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获得有效提升。

3.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在目前我国高中政治课的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阶段学习过一些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是这种学习的系统化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暨将教育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多少年来,我国高中课程的教学一直沿用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的三部曲教学模式,甚至一百年前在欧美就已经流行的“五步教学法”,许多教师没有听过,因此更无从谈及创新。

另一方面,我国高中政治课的教师大多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存在一系列日常工作需要处理,这些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深入研究政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对时事政治不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新闻播报引入到政治课程教学,连政治老师自己都没有完全认识清楚时事新闻的性质以及对现在和将来的影响,那么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很难讲清楚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学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在情理之中。

三、新闻播报引入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

大多数时政新闻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然后采用新闻播报的方式作为教学情景的一部分,无疑会有效提高政治课程教学效果。但是,将新闻播报引入高正政治课程的教学,也必须遵循教学规律,考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实做到新闻播报和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

1.挖掘新闻播报的教学价值。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先贤就开始研究政治学。政治学不是枯燥乏味的,政治学是兼具知识教学和德育教学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政治学的教学过程中,政治课教师除了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使命以外,还存在着培养学生价值取向的工作职能。

完成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必须创新教学形式,高中生的心智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将新闻播报引入政治课程教学,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具有现实可能性。

鉴于时政新闻的多样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设置和运用新闻播报的内容,适当取舍。可以通过选取具有正能量的时政热点,作为学生比赛或者播报的知识点,然后以时事政治新闻作为政治课程讲课的切入点,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讲政治学的一些基本原来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丰富新闻播报的教学方法。

依据记忆力的一般特点,距离时间越近的事务,记忆越清晰,对大脑的刺激程度越高。时政新闻因为刚刚发生,因此很容易获得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关系国家大事,因此将时政新闻以新闻播报的方式引入枯燥的政治课堂,是提高政治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新闻播报中,可以采用改编热点新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可以通过小品表演、情景模拟、命题作文、漫画图片等各种方式,将时政新闻的内容展现于课堂之上,如果能够将不同的时政新闻所阐述的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高中生在课堂上将政治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教学效果自然应当是事半功倍。

比如在2021年3月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审议通过了《民法典》,在这个新闻播报的时候,可以设置下面这些问题作为政治知识的延伸: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是什么?哪些机构能够制订和修改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出台《民法典》在政治上、经济上、科技上、法律上都有哪些现实意义?通过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够解释我们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教学理论都认为,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从教学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必须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新闻发布会中,最美女翻译张京冷静、从容以及她高超的英文水平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偶像。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政治课教师可以以张京为楷模,要求学生在新闻播报中模仿张京的风格,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注意丰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语音、图像等立体化的展示方法,印发学生思考和想想,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特定情景的思考和判断之中。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歌曲最好的回馈,意犹未尽或者回味无穷是新闻播报引入政治教学最好的回馈,因此在知识构建方面需要做好设计工作,保证知识承前启后,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高中政治课程教学需要实现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经过专家的凝练额总结,确定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学科核心素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而是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想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高中政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将新闻播报引入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并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探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时政政治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