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2021-11-12杨秀文
杨秀文
田林县初级中学
兴趣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是汲取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受内在动力不断驱使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爱学、想学、乐学的积极情感,主动学习不再是一件困难事,而是常态。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数学,并产生经久不衰的数学志趣,这是初中数学教师所要探究与钻研的教学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整合已有的教学经验,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剖析教学规划和模式,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上教学日程,而不是形式上的敷衍和轻视。
一、中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数学公式定理背后的高度抽象性、交错逻辑思维性、实际应用的广泛性,让数学学科总是与“难”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一些中学生对数学烦恼不已、兴趣不浓,在学习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厌倦心理,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数学难度较高,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各个科目学习任务的堆积,难以均衡数学和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学生学业繁重,长时间持续性学习活动不免心力憔悴,学习效率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错误率的增大也无时无刻打压着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消极情绪占据主导,学习压力促使厌倦心理的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容易让学生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2.畏惧心理,自我能力否定。个别中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刻苦努力程度不够等,数学学习进程缓慢、数学练习的高错误率、考试结果时常的不尽人意,形成较为严重的落差心理;或是与同学数学能力的显著差距,会让他们缺乏自信;当付出的努力与实际的收获不成正比,怕同学打趣、老师轻视,各种焦虑、自我否定等消沉情绪的交织,无形之中就产生了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3.急躁心理,急于求成。许多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陷入题海战术,多而不精,知识不内化;有的妄想靠考试前的“冲刺”而快速提升做题能力,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进步便沾沾自喜,松懈下来,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二、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自身的教学吸引力的积极作用
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学习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自身的教学吸引力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1.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表达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学生听起来不费劲,才会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语言的生动幽默、简洁明了、富有启发性,学生听起来没有学究式的枯燥乏味,才会产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授课前可设计有趣的“开场白”,充满趣味的课前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避免讲课时毫无起伏的语言基调,积极探究数学教学语言技巧,修炼和提升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学习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致。
2.尊重学生,耐心引导。初中数学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贯彻“师生平等,共同学习”的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疑问,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发自内心地敬重教师,促使其以努力学习的姿态回馈教师的引导。
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大多停留在具体和形象知识的学习中,面对抽象性的概念、公式换算无所适从。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此阶段的思维特征,加强对数学概念、法则等知识的直观形象教学,将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范畴,以此来降低数学的理解难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实物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进行“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准备几个实物温度计,每一小组共用一个温度计。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对应着不同的读数,液面处在不同的位置就可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就可测出所量的温度,0以上的8个刻度表示8°C,0以下的6个刻度表示-6°C;与温度计的刻度相似,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出对应的数值和方向,在直线上标出原点0、正方向、负方向和单位长度,具备这些要素的直线叫什么?通过具体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概括分析,在符合学生认知的基础之上,引出数轴这一教学内容。
四、结论
随着初中数学难度的不断加深,很容易让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畏惧的心理,有的学生则存在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在面对一次一次的打击,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教师的悉心教导和耐心引导是学生摆脱消极心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幽默风趣的语言技巧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起点;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可联系学生已有认知,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