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

2021-11-12韩娅楠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素质体系

韩娅楠 张 延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目前,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显得各位重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出现快速增长态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机会也大大增加。所以,高职院校应该 按照“大众创业”的要求,响应“大众创新”的号召,要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作为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牢牢把握当前时代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通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完善,不但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还要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业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要从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出发,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整体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的发展同步于目前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努力查找目前高职所开设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解决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构不平衡。

只有充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才能确保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正确的,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但是,目前好多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与当前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没有完全吻合,没明白优秀技术人才的培养预期是什么样的。

2.专业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得到充分加重。

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的实践教学往往深度和强度不够,过于强调理论教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专业课程的设计本身存在问题,理论课与实践课安排的比例失衡;第二,许多教师在认识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不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在作业的安排过程中也没加强指导。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多时候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学生来说,最终实际掌握的内容却非常有限。

3.忽略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有效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是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对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教育,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责任感。这就导致毕业生纪律性不够,无法在相关专业岗位胜任。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1.加大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改变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1)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大实践实训课程所占的比重。高职院校应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明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教育教学内容应该仅仅围绕创新创业和能力培养这个教育导向,调整完善专业课程的结构。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了基础教育课程和职业道德课程,同时还包括了基础专业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实践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发展前景课程等,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这样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如果想实现这一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就要下功夫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首先,高职院校可以把内容上高度重叠的不同课程整合在一起,以提高实际教学效率。其次,高职院校也可以增加实训课程的数量和课时数,加大实践实训课程的比重,从而充分的锻炼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高职院校可以加大职业素质培训课程的教学,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最终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2)颠覆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等项目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法一般都是采用单向、线性灌输知识,学生不仅难以深刻的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学生失去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如果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同时改革。这些年,项目教学是被大家认可的,是一种有效果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应该被高职院校接受来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首先要分析实际就业市场需求,精心提炼出教学内容,设计若干教学项目,然后围绕项目开展任务驱动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中,各组学生分工完成对应的项目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达到实际动手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的目的。

2.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能大赛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重要的大赛让学生充分展示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

4.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过程和企业的应用衔接。

企业是学生未来的最终去处,高职院校通过深度进行校企合作,可以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真实感受。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形式的联合培养,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来,缩短毕业生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

三、小结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仅关系着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关系着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高职院校只有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解决在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才能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后续发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技能人才,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素质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