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2021-11-12王梅
王 梅
贵州省威宁县哲觉中学
一、创设适宜的阅读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对阅读情境的创设,以便学生可以融入到情境中更加深入的体验文章内容。在创设情境的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来进行创设,同时还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创设。将情境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但要想让他们对一篇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还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拓展。而情境的创设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二、利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来提升深度阅读效果
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兴趣与动机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加强学生深度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合理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确阅读要领,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但由于学生们的知识基础层次不一样,所以学生们在进行文本的解读和理解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些差异。对此,教师就应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对这一阅读方法加以指导和运用。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一种适合于自身学习规律的阅读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浏览、泛读、精读、略读、品读等,但是在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合理选择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阅读的高效性。
三、制订阅读计划,实践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1.选择深度阅读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与阅读能力有限,特别是阅读对象缺乏鉴别力,在阅读内容选择上,教师要为其提供及时的帮助。语文课本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入选教材的文章一般为名家名篇,体现出较高的阅读价值。在语文课外内容选择方面,教师可推荐一些阅读范文。除了应当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之外,教师和学生也要一起制订具体的阅读计划。阅读内容的选取是实施深度阅读的目标和方向,而阅读计划的制订是深度阅读的实施过程。教师首先和学生们一起,根据所选取的具体阅读内容,然后分层次地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最后教师带领着学生们进行深度阅读,一同对文本的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
2.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在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进而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掌握学生阅读的个性表现,并据此制定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案。而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对学生每天的实际阅读情况作出初步检查,以督促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阅读的动力来自于“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文字交流过程中,思维的灵动性常常伴随文字的呈现不断涌动,假如没有及时记录到纸上,那么灵光一闪可能就会成为过眼云烟,且不能还原。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四、深入解读体会文章情感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同时语文教学还可以传承文化,而深度阅读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内容有深刻领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并且在同作者的情感碰撞过程中能够顿悟。中国自古以来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理解。对于语文来说,深入解读文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应当被读者反复诵读,反复品味,在不断的深入解读中方可领会到其中的妙处。初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就是解读文章中的情感。在进行文章情感的探讨时,让学生们带有情感地朗读全文,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在诵读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从而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情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深入解读研究语文篇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指导方案,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五、沉浸角色,增强学生的深度体验
体验是使学生更好地深化认识投入文本的重要路径。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投入角色中,使学生能通过阅读进行角色置换,不仅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同时还要将学生放到文章的角色进行深入体会,使学生从文章情境中,不断转换思考的角度,从而对文章有更加全面丰富的认识,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获得深度的情感体验。
语文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可以对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价值做深刻的解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