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1-11-12王永
王 永
贵州省德江县第一小学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程,使得阅读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营造舒适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大意,进而掌握文章内容,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完整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阅读,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将学生的阅读作为更为丰富的内容,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从而为课下阅读的形成做铺垫。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更为丰富的阅读素材,推动不同主题、形式等的群文阅读,以实现对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展。
二、家校互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就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进而通过家校互动来实现对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加之阅读本身也是一件从心之事,家庭是学生课下阅读的主战场,此时良好的环境氛围构建,是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此外,家长的阅读习惯、阅读意识等都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由此可见,教师主动与家庭建立互动,围绕学生课下阅读提供思路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此,教师就要通过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等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以传递出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关键,并且解释清楚习惯的养成应当是一个周期性的,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关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育专业的角度为家长进行解析,进而在家校互动下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推荐书单,以便学生在日常书籍选择中进行阅读。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家长提供一系列的指导,以启发家长在家庭中陪伴孩子共同阅读,逐渐找到阅读的乐趣。
三、实现课上课下的联动
课堂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想要实现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注重课上课下的联动,启发学生在课上进行自主的阅读与互动。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课下的联动,以为课下埋下伏笔。例如,在教学《西游故事》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讲述一个与教材中不太一样的故事,以预留悬念,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阅读。此外,在课堂中为课下留下伏笔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阅读中,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做读书笔记,将文章的优美句子记录下来,使阅读笔记看上去广而不乱,具有效率。其次,教师还可通过课上课下的联动来为学生讲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方式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课下阅读欲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充分挖掘学生生活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关注到对学生生活的挖掘与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日常观察、家访等形式来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家庭环境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在对学生生活的了解中,教师不仅要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找到阅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可能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阅读可能遇到的阻力及困扰,以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出指导。在对学生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找到对学生指导的思路。例如,就兴趣而言,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共挖掘的素材有很多,对此,教师就可将一些关于伟人闹市读书等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阅读与互动,进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坚持阅读的好习惯。此外,部分经典的影视作品、电视剧也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其热播期间,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更为全面地推动教学的发展,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兴趣、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从而感受阅读的魅力,真正爱上阅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