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高职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现状分析*

2021-11-12甄丽坤

大众文艺 2021年20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资源防控

甄丽坤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一、研究背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为顺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以“互联网+教育”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得到快速应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随后,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停课不停学并非单纯的上网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网上教学的特点,合理选择学习资源”,“利用好国家、地方、学校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共享优质资源”。这就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打下了政策基础。

混合式教学普遍意义上被理解为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混合,是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实际远非如此。早在1999年美国就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概念,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引进了混合式教学的理念。经过多年实践,相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交互方式,甚至教学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给混合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办学类型和专业特点,对疫情防控下高职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现状进行探究,不仅是解决当下困境的必要措施,也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长远规划。

二、教学困境

(一)疫情防控带来的困扰

1.复学前的线上授课

A.技术问题影响教学流畅度。互联网资源的集中使用造成网络卡顿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得不错峰上课,从而打乱了教学计划。

B.沟通问题导致课堂体验差。由传统课堂形成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多通道沟通模式,减少为仅剩听觉的单通道模式,老师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也客观上稀释了课堂监督的权力。

2.复学后的防控压力

在疫情防控下,教室作为公众场所也必须采取隔位就座的措施,这导致原来容纳100人的教室,此时只能容纳50人,教学资源捉襟见肘。

(二)高职教学带来的困扰

职业教育旨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表明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但是,疫情防控形势下,实践性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学生参与实训需要的场地、工具、设备、操作环境等均受到了极大限制。

(三)设计课程带来的困扰

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艺术设计类学科知识结构庞杂,学习难度大且无统一的评价标准,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如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所涉及的美学规律虽相对固定,但是它们在实践应用时则充满了可能性,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就给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带来很多障碍。而当这个过程加入了互联网的变量之后,沟通的过程将变得更加复杂。

艺术设计类课程往往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一生一题”,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而辅导的效率有赖于语言、图像、操作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因此,疫情防控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课程辅导也面临着变革。

另外,艺术设计类课程一般采用小班授课,班容量10-30人。同时,在课业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创作灵感出现时间的不一致,需要有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方便学生的创作和沟通,所以一般会给每个班配备专业教室。这也是疫情防控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课题。

(四)教师认知带来的困扰

通过访谈发现,很多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认知不足,比如他们认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础条件。恰恰相反,正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是符合当下教学场景的积极探索。

三、教学建议

(一)转变教师观念

疫情防控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个别老师存在的对于传统课堂优势的执迷,对于线上教学的偏见,对于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担忧等,均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阻力。所以,当务之急是讨论如何把混合式教学做好,而不是畏葸不前、心存侥幸。也不存在哪一门课、哪一个专业适不适合做混合式教学的问题,而是所有专业、所有课程必须尝试开展混合式教学。这一基本观念必须建立。

(二)扩展教学理解

混合式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线上线下相结合”,而是要因地因时制宜,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学生不能正常返校,则需要全线上授课,既要结合录播课程和直播课程,又要进行自学和集中学习;如因身处中高风险地区而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正常返校上课,教学中就需要对同一个班的学生采取部分线上、部分线下的授课形式。以上两种情况均可视为混合式教学。

正如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李炜曾在《MOOC背景下三种常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提出的混合式教学的三种模式:传统混合式教学、混合同步教学、混合在线教学。疫情防控下,混合式教学必然是以上三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模式的结合。

另外,混合式教学也不仅限于“授课”,还可以是教学资源的混合、教学方法的混合、教学内容的混合等。在疫情防控这一复杂形势下,只有不断探索和扩展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才能真正有效的服务于当前的教育形势。

(三)改变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学设计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关注老师怎么教转向关注学生怎么学。所以,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知识学习的角度切入,兼顾教师的承受能力。

首先,鼓励教师使用线上优质课程资源进行备课。混合式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巨大,包括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等,让很多老师望而却步。但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资源不一定由授课教师本人录制。《国家级一流课程评审指标(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中,将“线上资源选择随意、课程质量差,不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列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否决指标。所以,提倡不具备录制教学资源条件的教师选择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在提高课程内容质量的同时节省备课时间。

其次,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引导式互动协同备课。混合式教学的课前准备不只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而应该通过课前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准备教学案例,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主动思考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师生的课前互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对修课程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

第三,引导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线上资源应以学科的发展史或者实际案例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由浅入深,适当融入设计发展规律等比较抽象的理论内容。同时,在后续的线下或线上直播课程中,还要利用案例分析、设计评价等不同教学环节,对上述理论进行多次重复,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第四,开展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教师发布实训题目后,应适当对题目予以解读,并通过课堂答疑和讨论,加深学生对题目的了解。同时,优化学生分组,组内学生以双数为宜,在面临线下教学资源不足时,可以采用一半线下、一半线上的授课模式开展混合式同步教学,并适时进行轮换。既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又保证了学生能够获得公平接受辅导的机会,实现了师生间混合式课堂的全面互动交流。

第五,丰富课堂讨论、答疑等环节的课堂设计。具体来说,可以采用探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性格互补的方式分组,引起学生的讨论热情;通过变换题目类型的方式激发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如将“问答”换成“判断”或者“选择”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交流入口。

(四)完善课程评价

教师应建立对设计课业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应包括学生自评、互评等。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设计作品也可以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网络渠道对外发布,引入第三方评价,给学生与行业专家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本质上说,及时的评价是一种激励措施,属于过程管理的范畴。教师可以通过在课程的不同阶段设置学习目标、评价规则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完成度进行评价反馈,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最终,课程的总体评价需涵盖全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并通过数学建模或原型图(如雷达分析图等)的方式形成科学的评价数据。

(五)探索技术手段

各大慕课平台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方便了教学资源的上传和选择、课程作业的发布和考试、设计问题的讨论和答疑等。但是,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来说,教师的课堂辅导尤为重要,幕课平台的单一语音交互难以胜任,而腾讯会议、ZOOM等软件则可以满足多通道沟通的需要,方便教师进行在线辅导。可见,教师要善于挖掘不同软件的特长并为混合式教学所用。

四、结语

疫情防控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面临巨大挑战,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成为很多高校破解上述谜团的重要路径。本文研究了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建议,包括观念转变、教学设计、软件选择等多个层面。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混合式教学必然会在各种不同语境(包括但不仅限于疫情防控背景)下持续发挥作用。同时,相关理论的研究还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教学资源防控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