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要做新闻传播的“多面手”
2021-11-12鲁云峰
◎鲁云峰
一、新闻生产趋势发生变化
在媒体融合下,新闻的表现方式是由简单的“文字+图片”向集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大量的相关信息链接的立体式报道发展。所以,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是聚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在保持各自原有的传播语态和理念的前提下,选题、采访方式、报道手段上均有不同,各有侧重,表现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大媒介”形态。因此,新闻记者除掌握基本的采写技巧外,还要依托网络这个高科技平台,熟练操作和运用数字化采访工具,写新闻、摄影、摄像、操作数字录音机制作网页等,做到快速编稿,及时发布。
2019年底,笔者在新春走基层的时候采写了一篇留守儿童和亲人团聚过年的新闻,当时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用摄像机拍摄,而是用手机全程记录下了留守儿童在村口翘首以盼、见到父母拥抱流泪、母亲给留守儿童换上新衣、一家人吃团年饭等多个感人的场景。拍摄完成后,简单地配上了音乐和字幕,笔者就立即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报道发了出去。让人没想到的是,短短三个小时,报道点击量就突破了五万,排名当月第一,着实“火”了一把。后来,笔者又写了一篇《留守儿童过新年》的新闻特写,在广播、电视播出后传播效果却并不是很好。这一事例说明,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成为全媒体人才。
二、“一专多能”是适应媒体转型发展的需要
当前,全国大多数传统媒体特别是市、县一级的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影响力下降、广告创收下滑,许多媒体面临生存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而转型发展靠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
上海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媒体的转型发展也走在全国的前列。2011年左右,上海的传统媒体也遇到了发展困难,上海报业集团关停了多个子媒体,将《东方早报》整体转型,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媒体《澎湃新闻社》。上海广电集团也实现了整合转型发展,关停了多套没有影响力的地面频道和频率。面对生存发展的危机,两个传统媒体集团都裁减了一定的人员。采编人员减少后,上海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的新闻采编实行了“中央厨房”式的流程再造。以广电媒体为例,一个新闻事件,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派出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路记者,而是由一名记者同时完成广播、电视、新媒体的采访素材,第一时间先发新媒体,然后发广播、电视。一篇新闻稿件一人采写,多媒体传播。如今,很多的省级、市级媒体都实现了采编队伍的整合,成立了融媒体新闻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县级媒体的记者也必须一专多能,会拍照、会录音、会摄像、会简单的前期制作,会通过多种平台传送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成为一个掌握多种采编技能的全媒体记者。全媒体记者不会再像从前“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这对于单位开源节流,提高采编工作效率、提升节目质量都有很多的好处。
三、“一专多能”是培养专家型编辑记者的需要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一个媒体,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才,难于生产出优质的节目;没有优质的节目内容,就不能吸引广告投入。如今,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融合发展,新闻工作者只有转变观念,经常学习,不断“充电”,才能当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多面手,及时、准确、客观、生动地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公众。全媒体时代,各媒体急需的是价值观正确、业务能力好、人文内涵丰富、全媒型、专家型的新闻人才队伍。笔者2004年进入原荆门人民广播电台,最开始从事广播新闻的采写工作,比较单一。
2012年初,荆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合并,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笔者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个时候,每当有新闻采访,笔者总是和电视记者搭档采访。为此,笔者还专门向同事学习了摄像和出镜。外出采访的时候,有时帮着摄像,有时帮着出镜,两个人分工协作,顺便拍照传给新媒体的同事,录音做成广播稿,两个人完成了三个媒体的采访任务,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四、“一专多能”是融合传播的需要
在全媒体时代没有到来的时候,可能每个新闻工作者只需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就可以。但是全媒体时代,不仅仅要求新闻记者要会采访,会写稿,而且还要会拍摄,通晓各种网络语言,能够准确预判当今年轻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能够和新生代群体做及时和有效的互动沟通,这就要求每个新闻工作者要增强自己的“单兵作战”能力,从一个“专才”向“全才”的方向发展,力争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2015年开始,荆门市连续几年举办爱飞客飞行大会。第一年举办,荆门广播电视台派出了广播、电视、新媒体、广电周刊等各子媒、各栏目的12人报道团队,大家各自采访,互相之间基本上不配合,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传播效果也不好。到了2018年,荆门广播电视台仅派出了4人的报道团队,这4名记者不仅完成了新媒体的网络直播,而且还向广播、电视、广电周刊的多个栏目供稿,采写的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网络直播的点击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那么,如何成长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升全媒体思维能力
全媒体时代不是简单的物理整合,而是起化学变化的融合。全媒体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拥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思维,拥有创新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途径的融合思维。现在的读者、观众与原来不一样,他们的阅读、收听、收看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媒体只有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改变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传播方式,根据不同受众的“口味”提供个性化的媒介产品,同时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融入共享、开放、互动的元素,才能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当前的媒体,最难的是突破原有的传统媒体思维和固有的媒体界限意识,变受众为用户,变宣传、灌输为引导、服务,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同一条信息,在“全媒体”平台上可以呈现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但全媒体人才不能仅仅将信息做出各种形式就完结,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出差异化的内容。
(二)培养综合业务能力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要想使自己的报道有时效、有深度、传播广,每一名记者外出采访都要能够独挡一面,顺利地完成新媒体、广播连线、电视采访等工作,依据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熟练的修改精编,然后分发到不同的媒体平台,实现同一素材,差异化发稿。笔者认为,全媒体记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有以下几点:
1.新闻写作的基本素质
无论是全媒体记者还是传统媒体记者,新闻采访与写作是基本的技能和职业要求。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差别很大,功底好的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写出精品佳作,而有的记者可能只是简单的记录、陈述,甚至连最基本的新闻事实都无法呈现。现在虽然传播渠道发生了改变,但“内容为王”永远不会过时,好的作品一定会吸引人的眼球,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2.熟练的编辑技能
全媒体记者编辑,不仅仅是对文字稿件进行修改加工,还要掌握视频、音频、图片等的编辑能力。一个好的新媒体作品与后期的制作包装有很大的关系。荆门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刚成立之初,小编都是由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转岗过来,当时微信平台发布的都是文字加简单的图片,与报纸新闻差别不大,让人看了索然无味,点击率很差。后来小编们不断学习,精简了文字,增加了图片和动画、短视频,现在的点击率有了大幅提升。
3.新闻传播技能
全媒体时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两微一端”已经普遍成为全媒体记者传播新闻事件的渠道,运用图片文字结合以及新人短视频等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特殊新闻事件需要记者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加快新闻传播速度,而这些都已经成为优秀的全媒体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4.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记者,不仅要有扎实的采访写作功底,掌握一些必备的技能,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融媒体记者十分重要。“脚板底下出新闻”,这是新闻界的一句名言,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广西日报柳州记者站站长谌贻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7年8月,广西柳州融水杆洞乡突发洪水,谌贻照开车8个多小时进入灾区采访。杆洞乡在经历2次山洪,3日洪水围困后,全乡通讯中断、交通中断、电力中断、供水中断。谌贻照在与外界失联的40多个小时里,拍摄了大量的视频和图片,为了尽快把杆洞乡灾情往外传递,谌贻照和同事们徒步行走了20多公里,穿越40处塌方,抵达滚贝乡,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新闻。面对困难甚至是危及生命的艰险,谌贻照没有退缩,在一线坚守两天两夜,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并通过多种媒体发布新闻。他采写的《柳州融水突围记》这一作品荣获当年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结语
总之,努力锻造一支”一专多能”的融媒体新闻队伍刻不容缓。记者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本领,掌握更多技能,才能多出精品力作,承担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