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剧《杨仁山》的音响设计
2021-11-12姚雄健
■姚雄健
话剧《杨仁山》主要讲述了1911年10月8日,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革命即将爆发,南京城内到处草木皆兵、剑拔弩张。清晨,杨仁山正在为《金刚经》之事所困惑,院内突然传来的一声枪响,官兵瞬间包围了刻经处,准备抓捕院内的革命党。墙里墙外,两个世界,危机四伏,一触即发……杨仁山即将踏往西方净土,却要一边寻找丢失的记忆,一边面对后辈和刻经处的安危与未来……
主角杨仁山一直在舞台上,随着场景的转换,讲述自己的故事。与不闻师傅对话为始,以秒空法师为开端开始刻经,与谭嗣同探讨变法维新,与南条文雄交流经书,与玄奘论佛法,与魏源讲变革,与苏氏回忆佛缘,这些都贯穿在当天的家事之中。为了避免冗长枯燥的讲述,需要有一个媒介来促使这个交流进行的流畅,引起共鸣,舞台音响效果就是充当了传输媒介,可以使用各种拟音或大自然的现实音响和非现实音响,经过艺术处理去重现生活中的气氛,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营造环境产生联想。剧中的杨仁山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与现实中的人物和意向中的人物不断的对话与碰撞,虚实转变之间,一问一答,一叙一述。而整部剧,仅仅用杨仁山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概述了他整个一生的志愿、理想和家国情怀,他用佛法的思想和智慧诠释了佛法哲学的相对性。通过对剧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导演对作品的解释与阐述,与导演交流沟通后。本人采用表现性的音响设计理念来呈现这部剧虚与实的融合。
音响效果与全剧整体演出完美和谐,不仅可以增强戏剧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提高戏剧艺术的品味和审美价值,可以烘托剧情,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完成剧中用形体动作和语言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如第三场的后半部分中由远而近的马蹄声和脚步声,显示危机的逼近。本人用了“敲门”、“砸门”、“撞门”三种音响效果来推进剧情的发展,帮助演员准确掌握内心情感及相应的心理节奏,极大的冲击力体现出一定的艺术震撼。舞台气氛是舞台技术工作者通过技术手段再现相关的生活场景,使观众在观赏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音响效果可以通过特定的声音,来营造特定的舞台气氛,通过对音响的控制调动,控制舞台上的画面,让其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来。如在第四场中官兵包围金陵刻金处,由于舞台的局限,不能过多展现官兵场景,剧情通过演员的独白和表演来呈现。在这种剧情下,就需要音响来辅助配合舞台上的表演。开场是不闻师傅一个人的独白,本人首先在演员独白中插入经过艺术处理过的抽刀声,本人对音响效果进行了强化与渲染,让巨大的抽刀声在观众席间久久回响,铿锵有力的音效融合在演员的台词中。一次一次,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先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然后随着舞台上家眷的台词:“门外的混乱越来越加剧,刀枪的碰撞声越来越刺耳”。舞台上演员们的表演,加入刀枪声、喧闹声、撞门声。当不闻师傅讲到:“也许他们进来就会放枪,抓人,因为他们知道里面也有枪。”本人对带有金属音的枪栓声和刀声的音响效果使用了特殊的电子效果表现手段,瞬间增加了延时的时间,加大了混响的湿度,使声音在整个剧场空间里回荡,长久不息。紧张的气氛忽然加剧。紧接着家眷们的台词:“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一起逼近了大门!”整齐划一的脚步音效配合演员的台词层层递进,从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到外在的舞台行为表现,使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音效和表演融为一体,准确地传达此时演员表演人物的心理状态。通过声音效果把舞台上演员表演难以展现的力量、场景传递给观众,塑造意境,引起观众共鸣,让观众感受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有效渲染了剧情的扩展力。
音响效果能创造特定的环境氛围,来深化剧情主题。在剧场演出中可以促进表演者之间的交流、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加温、发酵、放大,使剧场成为情感的磁场和熔炉,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情感穿透力和感染力。如在第一场杨仁山与妙空法师的对话中,当杨仁山讲出:“清风,垂柳,鸟鸣”时,本人用风铃和晨鸟的音效来体现一个清新的早晨,与接下来院内的一声枪响产生鲜明的对比。声音的效果不在于尖锐刺耳的烂俗音效,而在于声音的寂静和声音强烈的冲突,隐喻着深层的矛盾冲突即将展开,有力推进了剧情的发展。
在舞台表演中,观众能亲眼所见的是演员的表演动作,如果想要将演员的内心想法告诉大家,就需要音响效果的辅助。在第二场开场,一声枪响,惊醒了刻金处的家眷们,一段严肃的音乐把一群家眷引上场,家眷们在舞台上到位时,本人在音乐中插入缓慢、稳重的心跳声,音乐渐渐隐去,强有力的心跳声将观众牵引到剧中,与角色一起或急或悲,使观众产生代入感。引导观众对人物进行立体的、人性化的理性认知。这时演员的心理活动通过音响效果有了更为突出的表现,使观众对演员的心理状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更好地渲染了舞台的气氛。
为了能够营造和增强时空感,给观众心灵和听觉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又通过声音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在第一场和最后一场中,意念中的故人在舞台上围着杨仁山诵经时,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本人在演员诵经的声音上进行了艺术处理,让观众感觉到一种似乎融于世俗而又超脱红尘的氛围。在第八场杨仁山与苏氏的对话中,苏氏讲出退婚未成、佛缘不够,娓娓道出《金刚经》的由来后,从远处传来经过艺术处理的金刚经佛音,隐隐约约、虚幻缥缈,创造出一种既真实又带有一点“梦境”的质感,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现实和回忆来回穿插的意境效果。
音响效果可以烘托剧情,揭示人物内心最深处的世界,更好地反映了人物情绪,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在第六场戏中,杨仁山意识到自己将往生极乐净土,而眼前的困境还没有解围,后代子孙以及家眷围在杨仁山旁边。这时本人采用了不和谐的自然音效加心跳声的音响效果去充分渲染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烘托人物心理发展状态,解释人物心理活动,丰富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以音响揭示人物的情感世界,突出主人公在时代的巨流中关于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历史、生命与生活的思考和实践。
将声音作为空间转换的标志,突出其与人内心世界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在杨仁山与南条文雄的那场戏中,本人采用沉闷、或急或缓的火焰音效形成的不同声音节奏来配合舞台演员的表演。这样既是剧中人物心理动作的总体的外在体现,又是沟通人物与观众的感受的纽带。并进一步打破了舞台空间表现内心世界的局限,逐渐让人的意识流动、心理活动成为舞台空间的主导。台上不断变化的音响节奏,不仅放大了特定空间状态下主人公自我选择过程的矛盾和艰难,而且对引导观众进入不同叙事空间,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想象、思考,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剧音响效果的设计与运用,是试图通过选用不同的音响效果形象,来分别表现不同场景的戏剧节奏,以表现性的手法,融合而成该剧音响效果系统的整体化,很好地体现了该剧突出心灵交流碰撞的艺术特点。对刻画人物性格,强化人物角色外部的舞台动作,塑造立体、真实可信的舞台人物形象,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综上所述,一场完美的戏剧演出,不仅取决于好的戏剧主题和戏剧风格,还离不开好的音响效果。音响效果是高科技与艺术的结晶,是整场戏剧演出的灵魂,所以戏剧音响设计应该将创作艺术与舞台表演艺术完美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展现出戏剧的艺术魅力,为观众带来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