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几点认识
2021-11-12周浩淼
■周浩淼
舞剧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舞剧发展至今,应该是集舞蹈艺术、戏剧原素、音乐表现、以及各舞台美术部门设计等,高度融合并形成有机结合的表演形式。自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舞剧发展迅猛,据相关资料显示,至今已有500多部舞剧与观众见面,真可谓是一个舞剧繁荣的时代。中国舞剧的形成,虽然并非是中国舞蹈艺术的原创,但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外来艺术”的引进和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先驱的探索,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式民族舞剧艺术。本人近年来在舞剧的创作和参演过程中,对中国民族舞剧的创作等一些艺术表现问题形成了一些思考,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民族舞剧的渊源
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含着民族戏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等多种艺术形态。中国的戏曲艺术是综合性艺术,集说唱、音乐、舞蹈、表演、诗词、绘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成为了世界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国的民族舞蹈艺术,自然也完全有可能、有土壤、有机缘地提升为更高境界的舞剧艺术。舞剧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舞台艺术形式的存在,自然必须在原有舞蹈艺术形态的基础上,呈现出更有别于其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表现样式,而获得独特魅力的价值彰显。舞蹈与舞剧的区别就在于:舞蹈是一种形态或情绪的舞姿表现;而舞剧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表现,具有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情节等诸多细节,且充满一个长度的舞台呈现,其核心是戏剧情节发展的动态表现。舞剧比舞蹈在时空上、内容上、特别是文学的结构上,都有了极其广阔的拓展,更主要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呈现,且又不能用人物的说唱言语来表达,只能通过美妙的肢体语言来展现,并能让观众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写照,从而产生审美的感官体验和心灵感悟,以及美伦美奂的视觉享受。
二、舞剧的故事取材
所谓中国式舞剧的形态存在自然有两个前提,一是要用中国式的民族舞蹈来表现;二是要用中国的故事来演绎。既然称为舞剧,那必须要有故事,且这个故事要让观众看得的懂。至于故事能否被观众接受,那只能另当别论。那么对于一个舞剧的编导来说,创作一台舞剧,首先遇到的是故事的取材问题。故事取材也有两个前提,一是故事最好是家喻户晓,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新编创作的,但故事情节不宜太曲折,而便于观众能够简单明了的看懂故事,同时也便于情节顺畅展开。二是故事易于舞蹈语汇呈现,音乐旋律表达。我们从新中国历年来所创作的舞剧作品中发现,比如舞剧《宝莲灯》《梁山伯与祝英台》《小刀会》《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丝路花雨》等,都是遵循着这些创作原则而获得成功的经典范例。
讲好中国故事,也应该是我们舞剧编导进行创作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史记》《尚书》、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四大名著等,都是我们舞剧创作的故事源泉。同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土地革命、长征诗史、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建国大业、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时期的红色题材,也都是我们舞剧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财富。用舞剧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情感诉求。
在舞剧的创作中,一定要防止和避免单纯的舞蹈艺术思维的孤芳自赏,将舞蹈艺术绝对艺术化,片面追求完美表现,用所谓的“意识流”逻辑,凌驾于思想性传达;用所谓的“朦胧诗”的语汇,消解人民性的大众审美接受;用所谓的纯粹舞蹈技巧展现,来取代故事的戏剧性演绎。
三、舞剧中的人物塑造
所谓舞剧就一定要讲故事。有故事就要有人物,有人物就要有形象,有形象就应有血有肉,有血有肉就要有生动的情节,有情节就要有感情,有感情就要有细节。那么细节就是展现人物的最好表达。如何来表达细节呢?首先,细节是为了刻划人物服务的,细节的设计一定是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铺陈。爱情故事从来都是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主题,舞剧自然也是如此。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爱情故事,既然是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就一定会从相识、相知、相爱、相恋、相欢、相聚、相别等过程中展开。那么每一个过程,都会有一个事件发生,这个发生的事件就是典型事件。所谓典型事件,是指这个事件既是故事进程中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是几乎所有人都能体会得到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合乎自然的逻辑关系。因而,观众能够看的懂,清楚明白故事发展的走向,从而与舞剧中的人物产生同悲同喜的情感交流,产生强烈的心理审美情趣。典型性绝非独一性,追求逆奇的、怪异的独一性,必然会与观众产生审美差异,更无法与观众交流共鸣,切不可盲目自信或刻意挑战观众的智商和情感。
四、舞剧中的艺术表达
中国式舞剧自然是舞蹈语汇的生动表达。中国式的民族舞剧自然是中国民族舞种的艺术表达。中国民族舞种的艺术表达,自然是中国民族特色舞蹈韵味的表达,其中包括民族的舞姿、民族的音乐、民族的服饰、民族的风情、民族的习俗,以及民族的精神状态等。舞剧是舞蹈的全面升华,除各种舞蹈技艺和技巧以外,还会有各种变化的舞蹈形态呈现,比如: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各种场面的群舞等。一般情况下,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及四人舞等,都是与剧中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所密切关联的。而群舞则是群像人物的代表和意象事物的拟人化角色扮演,比如舞剧《牡丹亭》里的花仙子等。这是舞剧艺术的优势,也是舞剧艺术的魅力之所在。舞剧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结构,也决定了舞剧编排的意境表达和舞韵体现。故事的叙述与场面的节奏,也决定着一台舞剧的精彩呈现。
五、舞剧的音乐烘托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所谓无音不启,无乐不舞。音乐对舞剧的戏剧性表达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舞剧中的音乐与舞蹈中的音乐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性的舞蹈音乐,主要是表现一种情绪,随着情绪的转换而变化节奏和音调色彩。而舞剧音乐,是一种戏剧性的音乐表达。所谓戏剧性的音乐表达是指:音乐的旋律、色彩、调性、节奏等,都要有人物形象的存在,戏剧情节的铺陈,矛盾冲突的渲染,以及悲欢离合的情境营造。舞剧的音乐一定要有主旋律,且这个主旋律要贯穿始终。主旋律随剧情发展可以变幻调性、节奏和色彩,但主旋律一定要起到烘托剧情高潮的强烈推动作用。主旋律不仅要让观众在剧场里铭刻在心,就是走出剧场也会一直萦绕在耳,且永远留在脑海的记忆中。除了主旋律之外,还要有人物形象音乐,意像人物音乐,以及环境和意境音乐的塑造。比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舞剧中的音乐表达,至今都会在脑海中萦绕,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只要音乐响起,就会立刻呈现出舞剧中那美伦美奂的舞蹈场面。
六、舞剧的舞美效果
舞剧中的舞美设计,其核心要素是为剧中人物和剧情环境的营造而服务,切不可喧宾夺主。舞美设计首先要统一在编导的总体要求和布局中呈现。舞剧中的舞美设计,一定要把握虚与实的关系。所谓虚,是剧情和环境的抽像性处理和意像性表达,让观众能够相信是剧情中规定情景的环境发生地便可。所谓实,是指舞台呈现中,用虚的手法已无法表现剧情所规定的环境和人物所要表达的目的,而必须采用实景、实物等,方可让观众确信无疑的艺术手段呈现。舞美中的服装设计,一要符合剧情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特征,二要便于舞蹈演员的舞姿和技巧的表演顺畅,而不受场景的干扰或阻碍。三要符合大众审美的基本规范。舞剧中的造型设计,一是要符合剧中的时代特征,二是要辅助剧中人物的形象刻画,三是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舞剧中的音效设计,一是要统一在编导的总体构思中,二是要体现剧情的时代风貌,三是要准确表达剧情的特殊效果,四是要把握剧情的轻重缓急。
舞剧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艺术家赋予文化意义的创造性表达。其艺术创意之“意”即文化之意,情感之“意”和象征之“意”。舞剧艺术也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表达,舞蹈语言与音乐语言、戏曲语言、绘画语言等,有诸多相似之处,都属于符号表意系统。舞剧艺术的创作,虽然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行为,但也必须要符合艺术的创作规律和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