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二更视频”的创作理念

2021-11-12廖为

声屏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纪实性纪实纪录片

□廖为

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理解是“对现实存在的创造性处理”。从创作观念上看,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纪录片是取材于现实;二是纪录片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不是简单的记录流水账。

立足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纪录片与新媒体有关,新媒体纪录片既要有纪录片的一般特征,在创作上也要继承发展纪录片的创作手法。新媒体环境给纪录片带来的变化使其在创作内容上更加多元化,提供了更为自由和便捷的传播环境。新媒体环境改变了纪录片在创作上的封闭主观,与观众的即时交互性也为纪录片提供了多样的传播渠道。

二更自2014年创办以来,积极寻求互联网基因。从2015年李明加入以后,它真正地开始做有互联网基因的视频创作,依托微信平台将短视频与新媒体相结合。2017年,二更进入融媒体时代,吸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打造融媒作品,实现互利共赢。近几年,从新媒体作为二更创作的大环境来看,一直保持着和新媒体密不可分的态度,创作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作品在众多的视频中脱颖而出,也是二更成功的手段之一。

新纪实主义风格

一直以来,纪录片在写实与表意上存在两个极端。重纪实而轻艺术,重艺术而忽略了纪录片的纪实性都会导致纪录片不被看好的结果。极端化的现象给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考,即怎样平衡纪实性和艺术性的表现。王增伟在《新现实主义纪录片》中提出了新现实主义一词,为新媒体纪录片的纪实性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新纪实理念。“新纪实主义主张纪录片应该秉承影像本体内容真实性的美学原则,强调纪录片的表意功能,即建立在影像本体内容真实基础上的艺术表意的合理、适度表意,提升纪录片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新纪实主义是传统纪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建立在新纪实主义理论上的新媒体纪录片,加强了真实与艺术的结合。

新媒体纪录片以新纪实主义为理论基础进行创作。从创作者的角度讲,纪实要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将创作者融入到现实中去领悟和感受现实的本身,从而创作出素材的价值,可以通过人物、题材、叙事、声音等多种手段展现;从观众的角度讲,通过镜头之间的组接和画面的表意,进而从中发现作品的某种内涵,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创作者的情感。简而言之,在新纪实理念的推动下,新媒体纪录片的“内容、主题、光线、构图和色彩”等可以艺术化形式表达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主观表意。

二更出品的新媒体纪录片是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由总编辑负责把关内容生产,形成统一的流水式制作。二更董事长丁丰曾说道:“技术能够复制,但优质的内容不会,这一点,对每一个领域都是如此。”为了保证内容质量,二更创作团队各司其职,形成统一的样式输出,共同为作品服务。

商业元素下的纪实性挑战。新媒体纪录片和其他视频一样,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商业性的干扰,这种干扰也可以称作交互性存在。商业的介入可以为新媒体纪录片提供创作的素材,新媒体纪录片的商业化使得产品的宣传更加多元化,在制作水平上会更加出色。

2011年,互联网视频市场竞争白热化,更多的视频网站将目光投入到纪录片这种高端艺术视频上,对于网站品牌的建设和价值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市场因素也受到了广告商的青睐。在各类门户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中,爱奇艺走在商业突破的前列。2011年荣威汽车与爱奇艺合作,推出《梦回滇缅》的纪录片,该作品植入了荣威广告,让受众对其品牌的精神有所领悟。除此之外,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也一直在深耕主打投资出品内容,《乡村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与BBC合作的《中国新年》在平台的点击量都位于前列。

投资方和广告的植入引发了纪实性美学的思考。在新媒体纪录片中,以二更视频为例,明显的特征是影像讲究、视觉很美。这也归结于二更有一个流水线的内容标准,核心是走内容联盟。2015年6月起,二更开始尝试商业化。广汽三菱与二更合作打造商业片《爱不缺席》,二更推出的纪录片《女儿的选择》植入奔驰汽车广告。这里说的商业化是指商业元素,包括广告、合作伙伴、产品宣传都纳入考虑。形式化的表达和纪录片的纪实性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出现分歧。

当纪录片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从收视率走向流量的同时,商业的介入势必会给纪录片带来更大的价值和素材的积累。从新纪实主义角度来看,商业性质其实只是纪录片的一个外在的形式,合理地将商业元素表现其中,可以提升新媒体纪录片的艺术魅力。

“创造性”表现

“创造性”的手段是创新,从主体上看,是创作者的思维创新,从作品上分析,是题材的创新、画面的创新、叙事的创新。总的说来,创作者创新地运用各种素材,即纪录片的“创造性”表现。二更在“创造性”的表现上,笔者总结为两个方面。

叙事——戏剧性矛盾、故事化表达。新媒体环境改变了纪录片的叙事,特别是新媒体纪录片不能流水账地记录生活,创作者创造性的叙事加工才能呈现精彩的故事。从这一点讲,与电影的叙事相比,人物形象塑造没有本质区别。要将生活中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就必须对人和事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以戏剧性和故事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让一部作品具有戏剧性,就需要运用戏剧化的技巧。戏剧性处理技巧可以体现在“矛盾”的设置上,“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性”,纪录片的矛盾并非与生俱来的。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创造和人物主体的内部冲突决定了“矛盾”的时间和空间设置。短小精致的二更新媒体纪录片在“矛盾”的处理上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象本身的客观“矛盾”。例如二更创作的《天梯的孩子》,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与其所处环境形成反差,注定了他们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这是环境带给孩子们的客观矛盾。另一方面是创作者设置的主观“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可能是对象客观“矛盾”的放大,也可能是创作者强加表现出来的。例如,二更创作的《中华锁王》为了突出这位锁王的个性,创作者通过画面和讲述强调这位锁王的独特性。同时,为了表现邻居忘带钥匙的急切和锁匠的淡定之间形成的“冲突”,创作者将一位在路边抹眼泪的婆婆剪切在画面中,凸显了邻居的“燃眉之急”。可以看出,创作者是可以利用故事的本身客观矛盾而强调放大主观矛盾,从而建立观众的“猎奇”。

新媒体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技巧运用,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可以颠倒,按照既定的真相假定过程,将画面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如此,创造出的作品画面散乱,“碎片化”情节明显。新媒体纪录片的内容时长局限了长镜头的使用,擅长采用蒙太奇技巧拼接画面,完成克拉考尔称呼的“找到的故事”。

重演——“情境再现”的艺术。历史上的纪录片经历了情境再现的五个阶段,从影像资料和文字的运用到专业演员扮演的发展和跨越。从狭义上讲,“情境再现”是纪实作品中的一种创作手法,新媒体纪录片讨论的情境再现,不是通过数字技术、特效模拟的场景,也不是演员的扮演,而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情景还原。纪录片的情境再现把拍摄人物置于真实的场景中,实现场景还原。情境再现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纪录片的故事性,实现纪录片的情节表达,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

“重演”的审美效果。新媒体纪录片画面讲究审美,以景别、构图等多种方式呈现。创作者往往为了画面的观赏性,要求拍摄对象“再来一条”。这样的“再来一条”不是电影中专业演员的表演,需要掌握动作、神态和走位的路线。创作者只需让对象自然而然地把刚才的画面再做一遍,摄像师重新构图捕捉即可。

“重演”刻画细节。细节决定纪录片的成败,从摄像的角度看,纪录片比电影的拍摄难度更大,不可预料的风险更多。纪录片的拍摄对象不像电影中的演员,直接参与了剧本创作,事先了解了细节的表现。这样一来即使创作者预估了画面细节,也无法知道拍摄对象何时展现,况且人物还会给你另外的惊喜的细节,而摄像机却来不及准备。像这样的情况,创作者通过“重演”描述细节、放大细节,供屏幕外的观众体会。

“重演”打破时空界限。纪录片的拍摄与剪辑,本身就包含了时空的分割和组合。纪录片没有剧本,创作者往往到了一个地方,临场发挥的空间大。素材按照计划拍摄,素材拍摄的先后运用灵活。比如:下午喝咖啡不一定下午拍,早上去菜市场可以下午去,在合理的范围内重新排序剪辑通过“重演”获得的素材。

猜你喜欢

纪实性纪实纪录片
砚边纪实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纪录片之页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研究
从绘画出走的摄影对绘画的影响
公益广告的纪实性研究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