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发展模式研究
——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

2021-11-12周奕含宣景容甘雨丝

戏剧之家 2021年32期
关键词:锦城四川大学青年教师

周奕含,宣景容,甘雨丝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即面向应用,服务社会与市场。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应用,其师资队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实践教学上(如锦城学院的翻转课堂、两课设计),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属于独立院校或民办院校,缺乏一定的资金、资源扶持。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科研工作很容易成为应用型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短板。

下面,笔者将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分析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存在的主要困境以及相应解决措施。

一、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经费问题

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典型代表的应用型独立院校在资金方面大都是自给自足,自负盈亏的。考虑到成本控制等问题,这些院校在科研上的资金、资源投入相对其他公立高校来说,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以理工科为典型代表的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引进等,更需要以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为科研发展的有效前提。但由于缺乏财政补贴和相关扶持政策,在硬软件的配备上,这些高校很难凭借一己之力走在前列。

(二)自身平台资源限制

除了缺乏资金投入和财政补贴之外,由于独立院校的特殊性,青年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田野考察等活动的机会比公立高校教师少很多,这一资源的缺失直接导致很多青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科研发展的第一线,错失很多自我科研能力提升的良机。同时,由于资源的缺乏,即便有的青年教师申请到了质量较高的科研课题,但缺乏相关配套经费、设备的支持,其调查研究也往往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教学任务繁重且注重实践性教学

很多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后,任教时间较短,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新课备课、教学设计、翻转课堂等基础教学工作,同时伴随课下需要同步进行的课业答疑、科研指导以及工厂实践等辅助教学工作,其基础性教学任务日渐繁重,加之应用型大学比一般的研究型大学更加注重实践,相对于科研理论,青年教师们更看重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或者实践性教学,对于理论部分或者科研方面,青年教师大多只能完成规定范围内的工作量。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虽然对青年教师的普遍要求是每年不少于两篇论文,但同时,学校也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完成两课设计与翻转课堂。在该校早年实现教改之前,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完成两篇基础性论文后,大多投身于两课设计与翻转课堂。除此之外,他们很难积极主动地开展科研。即便有少数青年教师有科研意识,但其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角色转换

随着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生源不断增多,学校对高校教师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大多数青年教师更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师或者辅导员。青年教师的加入给高校注入了新生力量,他们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比其他教师更能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大多对科研缺乏正确的认识。多数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刚来单位,首要任务是完成教学任务,上好课,对科研的兴趣不高。加之在读研期间,即便他们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部分课题的具体研究,大部分人从未真正独立完成一个课题的申报与结项。因此,科研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申报?如何立项?如何选择突破创新点?大多数青年教师对此毫无头绪。因此,多数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的头几年里科研申报几乎为零。

(五)成果转化率低(高质量科研成果少)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青年教师刚入职不久,多数人职称不高,大多为讲师或者助教。这也导致他们很难成功申请级别较高(如863 计划、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的科研项目。除偶尔能够成功申报一两个省部级项目外,大多数人只能在市厅级项目或者最低的校级项目里打转,论文大多数只能在普刊上发表。这也直接导致青年教师的科研普遍存在有量无质的情况,研究水平较低,内容同质化严重,成果转化率低。

二、解决措施

(一)团队管理及建设

为了有效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高校需要建立良好的科研氛围,让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2018 年11 月成立了青年教师科研协会,旨在推动“锦大博士群”发挥科研带头作用,不断推进科研多出显性成果,增强学校的科研能力与竞争力,为“双一流”建设共同努力。经过不断发展完善,该校不仅设立了青年科研人才专项“人才发展基金”,为青年教师学术活动、对外交流、沙龙及其他活动和科研互动提供具体支持;还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报告,从科研的准备与选题、申报书的写作、科研的技巧、创新与突破的选择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详细指导和帮助。同时,该校还建立了“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提升科研能力。

(二)健全科研奖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青年教师科研协会成立的当月,发布了“关于设立科研基金支持重点科研项目的意见”和“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效’评价的原则意见”,将科研和教学提到同等重要的高度。按照“经费随项目”的原则,根据项目级别、性质,按照“出高水平成果”“确需支持、必须支持”的原则,核定项目的科研启动费、配套费。按照“影响大”“贡献大”的原则,对高质量完成的各级纵向重点科研课题,分别给予适度的奖励。同时还将论文、著作、专利、项目、科研获奖、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等列为科研显性成果贡献率,并正式纳入绩效考核。对显性成果贡献率设定指导线,即全年相应职称教师贡献率应当取得的最低分值。划定的指导线主要用作评奖评优、晋职晋级的参考。

(三)树立青年教师正确的自我科研意识

要培养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主动做科研的意识。所谓主动做科研,就是出于一个学者的自觉自愿,既非他人逼迫,更非功利诱惑。主动做科研的另一个要点,还应是从学术志趣出发,对学术生涯有长远的规划,对学术前沿有准确把握,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手忙脚乱地申报项目。要让青年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主动做科研不仅能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更好地站在学术前沿,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大餐。这就是高校教师口中经常提到的教学相长。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自建校起就把“科研促进教学”的思想植根于每个老师的心中。现在该校的科研队伍建设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老师等为首的冲锋队,以老骨干教师为代表的支撑队,还有由青年教师组成的接力队,这三支队伍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分别做好传、帮、带,共同组成学校“研究型+应用型”的科研队伍,力争一流。“学术为天下公器”,在完成个人钻研,达到专业领域精深的同时,青年教师更应该用学术知识启蒙大众,回馈社会。这是作为一名大学青年教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四)鼓励跨学科研究、协同创新,共同申报科研项目

前文提到,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青年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大多是市厅级项目或者最低的校级项目,青年教师的科研普遍存在有量无质的情况,研究水平较低,内容同质化严重,成果转化率低。针对这种情况,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跨学科研究、协同创新,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利用“互联网+”和应用型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优势,转变思路,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学校的优势强项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跨学院协同创新,使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可能,提高成果的可用性和显性成果转化率,在服务市场、服务企业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内容同质化,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这使青年教师真正做到提升自己,服务大众,承担起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猜你喜欢

锦城四川大学青年教师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长江银兴影城西安御锦城凯德广场店
锦江春色
五律·诗朋春宴锦城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