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钢琴弹唱教学模式建设研究
——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弹唱钢琴音乐

郭 娟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00)

高校的钢琴弹唱课,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课程,已经成为集音乐各学科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课,钢琴弹唱也成为实践教学中一项必备的技能。在各省市乃至全国的音乐类教学技能大赛中,钢琴弹唱一直都作为一个重点比赛项目,由此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之前举办的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音乐组)的比赛中,虽然韩山师范学院的学子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但仍可看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弹唱部分还存在一定的短板。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师范生,要加强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两者要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接下来,笔者结合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本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2011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钢琴弹唱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并在实践中总结体会。

一、目前钢琴弹唱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

目前本校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过于死板。在以往的教学中,钢琴弹唱课以唱为主,经常是以小组唱或者齐唱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固定和弦配置的伴奏,弹和唱两个环节基本分离。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只弹不唱,或者只唱不弹,更甚者弹和唱都无法完成,在一学年的课程结束后,没有任何收获,也无法达到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最后只能重修,从而对钢琴弹唱课程产生畏惧心理。

其次,教学模式还固守着“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此外,学生的钢琴、声乐基础不一,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然而,以往采用整齐划一的方法,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同的要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最后,与本课程的相关课程,比如钢琴、声乐、视唱练耳等课程联系不紧密,在课程内容的融入上有所缺失,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联系在一起,造成学生学完整门课程后,仍然不知对歌曲如何配置,无法做到“弹”和“唱”的和谐。

二、钢琴弹唱课程具体的改革内容

(一)根据调研走访以及学生们定期反馈的结果选择新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潮州市一些中小学进行走访,获知现阶段中小学对于钢琴弹唱这方面的要求及需求,然后结合广东省中小学音乐课程教材,重新调整钢琴弹唱课程的教学大纲,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利用不同专业学生互相配合表演的优势,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身演奏、演唱水平的局限,使其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与优化,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评价机制: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模式,采取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为不同程度的学生确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增强了灵活性,不仅缓解了基础薄弱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恐慌心理,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三、高师钢琴弹唱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确定具体的课程内容

笔者通过到本市区的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需求,同时根据当下中小学音乐教材调整教学内容。从以往大部分都是儿歌教学,转化为“基础儿歌——中小学音乐教材(歌唱课)——专业化歌曲”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框架。同时结合相关课程,将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课程学习初期阶段:初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调性和声,以及常用的伴奏织体。在教学上采用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如慕课、微课、超星学习通等媒介,在课下将知识点分解,并布置给各个班级,课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查方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课程学习中期阶段: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钢琴弹唱技能的基础要求。因此,中期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视唱曲的弹唱练习,让学生掌握较为简单的旋律伴奏,用不同的母音发音来伴唱。这一阶段的视唱曲仍然会以不同的调性呈现,学生结合自己在第一阶段积累的和弦连接的固定模式,根据视唱曲的风格选择伴奏织体进行伴奏,再过渡到弹唱。第三,课程学习后期阶段:后期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歌曲的和声配置、演唱处理,做到完整地弹唱一首歌曲。这一阶段歌曲的选择由老师依据每个班级学生的钢琴和声乐水平来决定,以中小学音乐教材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同时可穿插专业的声乐曲目,如果曲目的难度较大,可以用互相配合的方式,分别进行弹和唱,然后通过角色互换,达到弹和唱都能胜任的目标。在钢琴弹唱中,歌唱是必不可少的,歌唱能力的高低关乎着钢琴弹唱整体水平的高低,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从气息、位置、咬字、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以课上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查,老师可以在已成形的作品上再进行优化和加工。最后根据每节课考查的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并计入期末成绩之中。

(二)启动教学新模式

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钢琴弹唱课一直以来还是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钢琴弹唱实践教学中,一般先由任课老师讲解钢琴弹唱要点,再进行示范,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训练。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和枯燥,忽视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不利于提高学生钢琴弹唱水平。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是必要的。而当前笔者则是在课前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思考。到了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将上节课的作业进行演示,然后再分析其是否正确、合理,最后再进行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探讨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角色互换等方式,让学生处在课堂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真正地使学生把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技术点。

同时,笔者认为可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穿插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载体向学生发送课前资料,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实践教学的特点,通过各种互动教学手段紧抓学生注意力。除此以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比如将教学示范视频、音频发至学习通、钉钉或者微信等平台,学生则通过线下听、唱、练,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基础练习,以此来辅助学生探究式自学,提高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在线上进行专业问题解惑,做到及时解决学生在专业上遇到的困难。更有学生在课下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将课下练习制作成视频,希望获得教师的点评和指导。这些举措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帮助学生们突破重难点,确保了教学效果。

(三)梳理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要求

在之前的教学目标中,没有对学生掌握的调性做出具体的规定。笔者通过调研后重新确定钢琴弹唱教学内容,把和声24 个大小调性重新规划,明确在第一学期主要掌握C 大小调以及一升一降之内的大小调的和声连接、伴奏织体、视唱曲弹唱和乐曲弹唱。在第二学期则掌握三升三降以内的大小调的弹唱。其中和声连接的掌握是最基本的训练内容,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牢牢掌握三升三降以内所有大小调的Ⅰ-Ⅳ-Ⅴ-Ⅴ7-Ⅰ的和声连接,这也作为考试的必考内容。伴奏音型、视唱曲和乐曲则紧紧贴合对应的调性进行拓展训练,让每个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和声并在钢琴上弹唱出来,并且拥有移调弹唱能力。只有掌握了以上内容,学生才可以在未来入职面试和日常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在之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每周课程结束时安排下周教学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在钢琴上实践操作等方式完成对每周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课上再通过对和弦配置的讨论、师生联合演奏等方式,完成对课程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但现在,则是在以上的教学要求之外,还要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比如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歌曲配置上用最简单的和声和伴奏音型,同时把歌曲演绎完整,保证整体的完整性即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配置上尽量饱满,声音上表现出细腻的处理变化,高水平地完成整首作品的弹唱。除此之外,在平时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求学生采用简谱和五线谱这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和声配置,尽最大可能训练学生首调概念(简谱)和固定调概念(五线谱)的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更加灵活多变,适应不同的需求和挑战。

四、结语

在过去一年的教学改革中,笔者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单调、枯燥的形式,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的期末考查和考试中,没有出现不及格现象,优秀率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在第八届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音乐组)的比赛中,我院(音乐学院)学生也首次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其中的教学环节(包含教学弹唱内容)获得了在场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高校钢琴教学中,既要注重钢琴弹奏,又要强调歌曲演唱。创新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锻炼,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对今后的音乐课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开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作为任课老师,应立足于突出师范性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独树一帜的观念,从而不断推动高校钢琴弹唱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弹唱钢琴音乐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江南的弹唱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