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应用探析
2021-11-12王芃粤
王芃粤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48)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文化,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沉积下凝炼出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中特别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亟需下一代和教育者们的传承发展。从幼儿阶段起中华儿女们就对民族文明的延续负有重要责任,教育者们更是应该通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研究改革来推动文化的传承,重中之重是培养儿童强大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一、民族音乐与学前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意义分析
(一)民族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
民族音乐特指中华民族音乐,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生并努力使其流传下来的,具有典型的中华各民族文化特征,代表中华各民族精神风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与不同民族传统密切结合的各种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舞蹈音乐和戏曲音乐等等)。中华民族音乐在中国是最具有时间沉淀,具有最广泛群众,最接地气的音乐艺术,它凝结着我们国家独特的历史文明、精神风貌和民族情感。民族音乐这种全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赋予其最重要的文化传承,这也是所有教育者工作不可推辞的首要任务。
但我们也看到传承、发展、结合的道路从来不是顺理成章,我们土生土长的音乐艺术文化在当今时代,一个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极其密切,也就客观存在着民族音乐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的各国竞争关系,民族文化是朝着独立的方向自我发展壮大,还是被其他文化同化受限,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我国是拥有历史文化五千年之久的国家,早已形成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但是我们国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
(二)学前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时期
学前教育是指对6 周岁之前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智力,性格和人格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阶段,是成长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阶段是音乐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本民族音乐教育最好契机。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指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以民族音乐为主要载体和内容的早期教育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学前教育场域实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可以使学前儿童接触到丰富的母语文化,体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健全的人格,提升儿童综合素质。
(三)世界优秀音乐教学法素材源于本民族
目前在国际上,英国、俄罗斯、日本等许多国家,包括一些成功的音乐教学法,都会在幼儿时期让孩子接触本民族音乐及文化习俗的相关教育,匈牙利的柯达伊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其音乐教育的素材则是通过采风收集匈牙利各地民谣,运用民谣创作儿童合唱曲,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目前世界上所广泛应用的教学法之一,不仅本民族音乐得到传承,更成功地把其精华推向世界。
二、民族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用不理想现象分析
(一)幼儿教师对民族音乐认知和能力的不足
学前教育是幼儿正式接受教育的起始,如果能够使得学前音乐教育与本民族音乐文化有效地结合,才能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达到从幼儿时期培养本民族文化自信的目标。但从现在社会教育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民族音乐在广大幼儿园的实施和应用推广上体现完全不足。幼儿教师一般在入职前接受传统中小学和职前培养的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本身涉及民族音乐的深度广度有限,并且在众多文化学科中音乐课程本不受重视,受到外来音乐文化极大的影响,学前教育中倾向西方音乐教育理念,盲目崇外并认为民族音乐文化是不够国际化,不够高大上的。这是我们国家音乐教育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这样的体系培养出的幼儿教师必然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存在欠缺,必然不懂得如何将民族文化与幼儿音乐教育相结合,更难以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这不是单纯幼儿教师所匮乏的,而是整个音乐教师系统所匮乏的亟需改变的社会现象。
(二)民族音乐在我国各地区发展应用体现不均衡
民族音乐文化在全国幼儿园的应用效果体现出不均衡的现象,有些地域性特点突出的幼儿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明显比经济发达地区的效果突出,从全国音乐教学现象来看,越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发达的地区越是倾向于西方音乐教育理念,认为这是与国际接轨的先进体现,然而在这些发达地区,本民族音乐教学的开展是有限的,民族音乐活动多是公开课的形式,没有持续性。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区域,部分幼儿园民族音乐活动却开展得绘声绘色,如宜昌市五峰县,由于该地区是土家族人口聚集的区域,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很多幼儿在听到音乐后都会自然而然地即兴表演。而很多教师的反馈中也提到了,正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很难借助钢琴、多媒体现代化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所以为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利机会,随后也被当地教育部门当做特色音乐教育重点扶持。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好多区域的民族音乐文化濒临消失,幼儿园教育教学根本体现不出地方特色的情况在全国占据大多数。
(三)民族音乐活动在幼儿园实践不足
我国幼儿园开展民族音乐活动多以主题活动和公开课的形式展开,但是这两种形式对于蕴藏深厚底蕴的民族音乐则过于简单,还没有把民族音乐课程作为日常的教学体系,这样特殊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教学,学生能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国家和教育部门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体现越发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使得国家教育管理研究部门以及教育实施机构都在大力倡导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政府机构需要认识民族音乐巨大的教育作用,也有责任和义务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进行扩大传播,加强对当地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思想进行传达和集中管理,促进民族音乐课程研究,提供开发本土资源的政策支持。只有全民的参与和重视,才能真正地把民族音乐重新融合进日常的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地让中国人建立起文化自信。
(四)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引领者,指导书籍不足
在传统文化备受关注的今天,幼儿园中大部分教师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是一般的,但很多教师和园长是能够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的,需要找到民族音乐与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更切实的切入点,民族音乐中哪些好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要解决民族音乐应用的困难,教师自身应该做出努力,多学习和观看有关资料,努力探索民族音乐与幼儿园活动的共通点,当然,除了一线教师的努力,更应该看到在我国缺乏的是民族音乐的引领者,我国虽然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并没有形成本国特色的音乐教育理论,更没有以本国民族音乐素材为源泉的特色音乐教学法,那么像我们的一线教师,即使是非常渴望教授和传播民族音乐,找到能与幼儿园音乐活动相关的民族音乐教学资料是很困难的,往往需要老师们独立溯源自创活动,好在像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教育有很多指导书籍可以参考,这样会使老师们在应用民族音乐时不至于无从入手。
我国民族性音乐资源开发显著不足,能够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很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她一直探索、寻找、实践着一条民族化的中国音乐之路,退休后谷老师为优秀的古诗词谱曲,让古诗词歌曲成为孩子们的“新学堂歌”,歌曲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新学堂歌”自创作以来,谷建芬老师亲自到多个城市推广,真正地把中国文化和音乐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广大儿童的心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