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场的形成与转换
——论戏剧传播的媒介特性

2021-11-12李雪涵

戏剧之家 2021年32期
关键词:舞台剧戏剧符号

李雪涵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 100000)

首先,戏剧的主要的媒介的出现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戏剧的传播以及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接受戏剧的演变,同时戏剧的“场”也在不断变化,戏剧通过各种渠道以及媒介和人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影响人们的感官及对戏剧的接受程度。随着当前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戏剧已经以全新的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包括但不限于电影、电视剧、网络剧以及广播剧等等,这让人们已经感受到戏剧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审美交流的“场”。所以本文根据当前戏剧的传播以及媒介的特性来分析审美场的形成以及转换,以审美场的角度来审视戏剧的传播途径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

一、戏剧的传播媒介离不开符号元素

戏剧是剧场艺术,包括但不限于演员本身的表现,还包括灯光舞美等效果,例如“演员、剧本、布景、灯光以及道具和演员的妆容等等”。但是从外在的表现形态来看,是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产生的,同时戏剧完全可以称之为创作者(导演、编剧等)和接受者(受众、演员)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其中交流的方式特别多,例如镜头语言。

在张艺谋执导的许多电影中,都喜欢利用红色来传达感情,但是不同的红色能够传达不同的思想,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例如《我的父亲母亲》电影中,张艺谋的红色是为了表现喜庆;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则是为了表现出压抑、血腥、暴力等思想,这些都是创作者在戏剧的符号元素之中,与受众交流,通过色彩作为媒介来传达戏剧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个传达的过程就是创作者与接受者共有的戏剧的传播以及接受的过程。

由此可见,戏剧的传播交流离不开符号元素的媒介,戏剧传播交流的过程就是创作者利用符号(布景、灯光)等进行交流的过程。如果从符号元素本身出发,当前能够了解到的就是符号元素指的是符号的对象以及符号的含义,即符号的载体与符号的对象以及符号的含义进行了组合。

深刻解析这三个元素可以得知,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1.语法关系,也就是符号与其他符号的载体关系;2.语义关系,指的是符号以及与符号对称的对象的关系;3.语用关系,即为上文所解释的符号与符号的使用者即为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当其中一种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让整个符号发生变化。简而言之,如果某个符号发生了变化,会影响整个戏剧的媒介的传播途径。举个例子,若是导演不通过镜头语言来传播电影的思想,全程都是平拍并且随意使用色彩,则符号和符号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就不存在了,会缺少大量关于创作者的传播媒介,例如电影、电视剧等等。

在符号的交流中,符号的创作者,例如导演将镜头语言传达给观众,那么观众就能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完成整个戏剧的传播,以上即为戏剧的传播的形成。

传统社会的剧作人员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或落魄文人。他们曾饱读经史子集,接受过一定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却未能获取一官半职或实现人生抱负;也有一些是在官场斗争或权力争夺中的失意者,对社会现实及统治阶层抱有不满或怨恨,故而将心中的不快寄托于戏曲文本。他们将现实中的不平事,在戏曲中予以理想化的解决;将现实中缺乏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在戏曲人物中得以充分体现。

他们大多是从民众中成长出来的,熟悉普通民众的喜好,创作出的人物形象更符合群众的审美需要。比如豫剧中有名的包公戏:《秦香莲》《铡美案》等,剧作人员赋予了包公形象民间的价值标准和尺度,契合了民众对好官的渴盼和正义必胜的心理期待。因此,《秦香莲》在农村演出时,观众无不同情其悲惨命运而伤心落泪,恨不得冲上台殴打扮演陈世美的演员;而看到包拯铡陈世美时,无不拍手鼓掌,喝彩不止。所以戏剧的传播也是依靠着情感共鸣产生的。

剧目包含的价值观是通过传播才得以深入人心。演员贯穿了豫剧经典剧目对所蕴含价值观传播的始终。演员自身即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传播媒介。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剧中的价值观才能够形象化地在舞台呈现,并得以扩大到更多的受众群体、传送到更远的距离,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传统社会中,豫剧的演职人员大都是没有土地可以耕种的贫苦农民,被称为下九流的戏子。他们从群众中来,十分熟悉底层民众的生活,戏唱得好的演员,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百姓喜爱。

有些演员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符号的载体。拿豫剧《花木兰》来说,演员常香玉是位爱国艺人。1952 年,为支援抗美援朝而编出的《花木兰》在全国巡回演出,常香玉对花木兰这一角色的生动演绎,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人们纷纷捐款,最终以演出收入为志愿军捐出一架战斗机。常香玉还在1952 年率团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半年,由一位爱国艺人来演唱花木兰这样一位饱含家国大义价值观符号的人物,极大地鼓舞了前线战士们的爱国斗志。所以,戏剧文化主要是靠价值观进行传播的。

二、戏剧传播媒介与接受方式的轮转

如上文所述,媒介与符号的不同,会影响戏剧的元素接受以及传播交流。在此我们将影视剧与舞台剧进行比较,可以得知戏剧在不同的形态和传播途径中都会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可以得知戏剧的转换是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以及观演的环境来决定的。

在此我们需要提一个名词,即为““蒙太奇””,“蒙太奇”本来是用在建筑之中,后用在戏剧之中,多用于电影的表达方式。一般的舞台剧中,“蒙太奇”是核心的视听综合拍摄方式以及表现方式。所以舞台剧在演出的时候,会随着表演的情感变化和镜头语言的变化而被影响,这即为情感“蒙太奇”的影响。

再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到这是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蒙太奇”作为载体。所以事实上,戏剧的不断演变之中,电影以及电视剧因为有“蒙太奇”作为载体,对于舞台剧的冲击更大,媒介的特征更为明显。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能够发现,电影以及电视剧对于观众的思想的感染能力比舞台剧要更强,虽然舞台剧也可以通过一些元素(灯光、表演、妆容)等等来影响观众和吸引观众的视线,但是局限性比较大。电影的元素明显更多,就如上文所述的“蒙太奇”以及镜头语言等等,都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镜头的运用,以及故事的发展,让观众能够集中在表演的对象之中。

举个非常浅显的例子,在镜头语言之中有推镜头和拉镜头,推镜头能够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而拉镜头则是让观众脱离某一个场景之中,进入另一个场景。电影是戏剧的影像化的表现,观众也能够接受这一种全新的戏剧性转换。

电影可以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来满足人们的观看欲望,并且通过“蒙太奇”的运用,即用剪辑方式将两段戏剧连接到一起,这是舞台剧以及广播剧所不具备的方式手法,这是戏剧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力。

虽然电影作为戏剧的一种,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观众观看的欲望,但是相对于广播剧而言,电影定式思维不可避免影响了观众的想象力的发挥,同时电影在观影方式之中还保留了戏剧最重要的特点,即戏剧的接收需要一个“场”,也就是特定的场所。一般而言,电影和舞台剧一样,都需要在固定的时间之内接收艺术的传达内容。

对于影视剧而言,画面的大小以及内容、清晰度高低等现象都会造成不同的审美区别。例如电影的超大屏幕和在手机上观影是会带来不同的感染力的。但是电视剧不同,电视剧主要是为了叙事以及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塑造人物,主要是以人为主。

虽然近些年以来,我国许多电影都在叙事的过程中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但是更多的壮丽风光是电视剧不能表现出来的,类似的有国外的《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以及《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国内的有《流浪地球》等比较有名的科幻电影,电视剧传播的思想最主要还是以日常生活之中的感情纠葛、家长里短等等为主,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主要是审美的转换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一定程度之上会影响接受者在接受方式上的差异。

总而言之,因为媒介形式的不同,导致了电影审美场的形成以及转换的不同,不同的媒介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无论是舞台剧、广播剧还是影视剧,都是存在差异的。在差异之中,电影主要是靠镜头吸引观众,一方面是因为电影的好坏主要是由镜头的技术本性所决定的,在剪辑以及“蒙太奇”和特效等多重的作用之下,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这是舞台剧所不能做到的,舞台剧在观看的时候,永远都只能让人感觉像个旁观者在看着别人发生的事情。

就以近年来比较成功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作为例子,在舞台剧中,画面效果以及震撼程度都没有电影那么精妙,虽然智取威虎山这个故事广为传颂,但是拍成电影,表现出了人们心中所想看到的,即成功了。

所以审美场的转换,都是因为媒介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随着戏剧的媒介不断发展,网络剧和多媒体剧的艺术自主性也会产生不同,但是不管艺术自主性还是媒介的不同,都不能够减少创作者即技术的主体(演员、导演、观众)的参与,所有审美场的转换,都可以归类为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元素文化的交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所有的媒介都不能够演绎出戏剧本身独特的美丽,因为他们不能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亲和力以及传导力,所有的戏剧传播的媒介都是艺术中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交流,而艺术本身无尽的美丽也只能是审美交流中的“场”的不断变化。

猜你喜欢

舞台剧戏剧符号
有趣的戏剧课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舞台剧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符号的由来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舞台剧
戏剧类
变符号
舞台剧改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