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平凡的世界》平凡结局的探究
——以主人公孙少平为例

2021-11-12顾海倩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顾海倩,林 燕

(宁波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300)

《平凡的世界》影响了无数人并且多年来一直高踞国内大学图书馆排行榜前列。著名企业家马云和地产大亨潘石屹谈到这本书时,都直言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作家路遥通过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1975 至1985 这十年间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化,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许多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错杂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现了普通人如何在这艰难道路不断前进的昂扬斗志。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从懵懵懂懂的高中生,慢慢成长成了一名独立自主的男子汉,他在书中的命运也牵动着千万读者的心。

一、社会环境

(一)文化教育

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难以行得通。十年“文革”,也就意味着高考录取政策取消了十年。文化教育事业大受打击,政治方向正确与否是各科教材选编的唯一尺度。教学内容也趋于政治化和极端的实用化,各学科围绕政治目的和生产目的选择教学内容。小说开始的时间就处于这个水深火热的阶段之中,1975 年的孙少平成为一名高中生,但这个高中形同虚设,各学科的教学目的已完全政治化,能学到的实际知识少之又少,大多数农村学生也意识到毕业只能回去务农,对于未来也不抱有幻想,孙少平也是其中一位。1977 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虽然已经高考毕业的孙少平和他的同班同学积极参加考试,却全都名落孙山,其中包括城里长大,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田晓霞和顾养民,可见当时不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危害影响之大。高考失败后的孙少平认清了现实,贫农成分的他无法像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田晓霞和顾养民一样全心投入到复习中,再战高考。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条路他深知无法继续走下去,回家务农的命运在等待着他。

(二)生产关系变革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先后一共进行了四次调整。《平凡的世界》十年的故事线经历了由集体生产方式转变为生产责任制。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孙少平不甘心一辈子是个农民,他离开村子,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的他,在县城能找到的工作只能从事体力工作。同时期的社会百废待兴,哥哥孙少安在这种环境中把握住了商机办起了砖厂,村民们养鱼、养蜂,也在积极创业,此时的孙少平还在满足于工地繁重的劳动带来的一星半点报酬,把他与想方设法创业的农民相比,总让读者感到他的平凡与普通。这种感受并不是读者们觉得揽工汉的职业低下,而是在社会激荡的年代,孙少平这样思想不凡的人总应该干点什么“大事”,而不是去干改革开放前就有的体力工作。

二、家庭原因

孙少平的家庭贫苦,作者一开始就已经从孙少平的吃穿用向我们形象地展示出来了。上有体弱多病的奶奶,下有仍在上初中的妹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考恢复时,他别无他求,只想尝一尝参加高考的滋味。失败后,他更是无法自私地选择继续复读,回来帮助家里多挣点工分是全家的盼头。贫困的家庭供他学得了知识,但是也是因为贫困的家庭阻碍了他继续学习知识的脚步。孙少平的同学田润生和他同期毕业,因为父亲是大队干部给他提供了个村里教书的工作,孙少平沾了光也一起当了临时教师。这个既可以挣工分,又可以不用从事繁重劳动的工作,他并没有牢牢抓紧,没有很好地把握住空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或技能,他只是满足于看报纸了解新闻和对精神世界的补给。这里我们对比下现实,电影《中国合伙人》主角之一成东青的创作原型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他和孙少平几乎是处于同一时期的人物,而且情况大体相似:家庭贫苦、高考失败、当过临时老师……但是两个人的命运却是大相径庭,俞敏洪高考失败了两次,第三次为了能考上大学,一狠心把整本英文字典背完,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而且他的母亲非常支持他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想方设法地帮助他,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同样是家庭贫困,孙少平缺少了俞敏洪那种势如破竹的决心和魄力,也缺少那种理解自己子女的家长。

三、自身原因

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多少带有点浪漫色彩,作家路遥笔下的他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者。比如摒弃前嫌,勇敢对于嘲笑自己的同学展开营救;帮助“初恋”郝红梅摆平偷窃事件;揽工时利用休息时间为雇主家小孩补习功课,雇主给他涨工钱后,拒绝接受多出来的报酬;发现包工头诱奸未成年少女,辞职并解救已经麻木习惯的受害者,将自己的辛苦钱给小女孩;帮助已故师傅照顾老婆孩子;拒绝城里的工作机会……他自身的想法与行为过于稚嫩理想化,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难以生存下去,或者说太过于“圣人化”,只能存活于小说中。其中孙少平的恋人田晓霞似乎也在侧面烘托孙少平的平凡结局。虽然他们有共同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生追求。但作为社会的人,一个是领导的千金,是省报的大记者;一个是山沟沟里农民的儿子,是挖矿工人,社会身份的巨大差异注定了他们走不到一起。他们之间的爱情,就是发生在现在,也能够成为一则爆炸性新闻,更何况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作者可能意识到孙少平的平凡让他和田晓霞的爱情注定是没有结果的,所以为了维护他们美好的感情,路遥不得不把晓霞投入到滚滚洪流中,连她的死也是那么伟大,让人不禁对她的死以及他们的爱情扼腕叹息。她的死是偶然的,但对于孙少平来说却是必然的,这也是两个人爱情的最好结局。

四、孙少平形象的教育意义

(一)青年的自立自强意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黄原时,做过教书匠的孙少平不怕吃苦,争做苦活累活,反而还怕别人知道他读书的经历,将他排除在吃苦耐劳的大门外。他不仅是一个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还是家里的顶梁柱,省吃俭用给家里寄化肥钱,给妹妹每月寄生活费。繁重的苦力工作并没有压垮他,他仍旧在艰苦环境中保持阅读,展现了一位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有志青年形象。在进行矿业工作时,他不局限于僵硬机械的开采,还去了解煤矿知识,认识到国家当前的开采效率低下,决定要报考相关院校,改善开采效率。苦难生活的锻造,让他成熟起来,路遥在对他的描写刻画中,贯穿他的人物主旋律是自强不息,而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自强不息,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少年自觉自强则国强,做一个当代四有青年,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二)知识就是力量

列宁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无论是“揽工汉”还是“挖矿”的孙少平,看书都是他一直丢不掉的习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一直坚持给精神世界进行补给。他通过看书,建立起强大自信,克服了因物质层面缺失而产生的自卑,并且勇敢地走到人前表现自己;他通过看书,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给妹妹指出“要从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抛弃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他通过看书,坚守自己的想法,去黄原闯荡,在煤矿厂干活,终于在劳动中找到了价值并为之努力奋斗。读书是人生的一种塑造,一种机遇,一种技艺,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逐步取代传统书本进行知识的传播,使得知识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人群更多。当代青年应该好好把握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多阅读、多了解、多思考、多感悟,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进步做出努力。

五、结语

作者从社会、家庭和自身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这位人物遇到或存在的一些问题,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去理解作家在小说中为孙少平命运埋下的伏笔——平凡。孙少平没有一门手艺活,没有妹妹擅长数理化的天赋,过于追求精神世界忽略社会现实,不圆滑世故,太过于浪漫化……他最后选择挖煤矿,肯定也有过对自身的拷问,他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所以他选择了平凡。虽然他的结局总有种一身志气难以展现的失落感,但是孙少平身上所体现的教育意义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

猜你喜欢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追寻平凡中的幸福
《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比较
黄土高原上的文化情怀
《平凡的世界》富有生命力的美学价值
成长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