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
2010-11-18王仁芬
王仁芬
内容摘要:生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确立过后又指导着人的生活。生活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有了崇高的精神追求,人活着才有了不懈的动力和激情,生活才变得有意义。《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贫穷的农村青年,但他不像一般人一样庸俗,而是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下,追寻着另外一种崇高的生活。本文主要阐述了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他从平凡简单的生活中得出:人可以平凡却不可以平庸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实践着他的想法。
关键词:孙少平 人生价值观 平凡 平庸
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①
它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黄土高原上的历史为主流,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是对十年浩劫的总体反思。小说的人物有近百个,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个性鲜明,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更富有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艺术魅力。他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村青年,却有过不平凡的经历,他卑微地生活在残酷的现实当中,遭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却依然坚强,也不失做人的美德,正义而善良。是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他不甘于旧樊篱的束缚,背井离乡,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寻求自身的人生价值。
一.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
孙少平是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的农村青年。他生长于极度贫寒的家庭,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他从来吃不饱,更不用说吃得好;吃得不如别人,穿得也是破破烂烂。刚开始,他自己觉得在吃穿用度上低人一等,因此虽然个子是最高的,但是从来都抬不起头。后来,经历了许多风雨,他开始慢慢成熟了,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条件打倒。
他从不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而是在生活中把对精神的追求奉为人生哲理: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他认为众人都是普通人,因此他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二.孙少平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人生,看似平淡无奇的字眼,却蕴含了太多深奥、复杂的成分。生活,这土地太广袤了,淘汰了一些人同时也造就了另外一些坚忍不拔的人。只有经受住了岁月打磨的人生,才是硕果累累,绚烂多姿的。孙少平就是在黄土高原上经历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洗礼后,成长起来的不屈的有志青年。
(一)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萌芽
1.孙少平贫困的生活环境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原的农村,人们的生活还是很艰难。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孙少平的家庭情况已经临近崩溃。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瘫在床上;父母亲也一大把岁数,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入了公社初中,吃穿用度都增加了;姐姐又寻了一个不务正业的丈夫,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家里实际上只有大哥一个全劳动力——可他才二十三岁,亲爱的大哥从十三岁就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按说,这么几口人,父亲和哥哥两个人劳动,生活是应该能够维持的。但这么多年来,庄稼人苦没少受,可年年下来常常两手空空。队里穷,家还能不穷吗?再说,父母亲一辈子老实无能,老根子已经穷到了骨头里。年年缺空,一年更比一年穷。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能上到高中,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在目前的环境中是自卑的,他穿着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极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一双旧胶鞋已没有了鞋带,裤子显然是前两年逢的,人长布缩,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他每顿只吃两个黑面高粱馍,虽然他在班上个子最高,但他感觉比别人都低了一等。贫困又使他过分的自尊,所以每次他都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耻笑。
2.课外书让他的意识开始觉醒
尽管上学如此艰难,但他内心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从山乡旮旯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每天,只要学校没有什么事,他就看课外书。他无意中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下子就被这本书迷住了,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特别是那段经典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③他陷入说不清的思绪当中。这思绪纷乱而又漂浮,幽深而莫测。他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他艰难的日子除过一天几个黑面馍以外,没有什么了。只有这书,才使得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
3.恋爱风波后,他反省自我
在他眼下的生活中,实际上还有一件令他无法言明的,给他内心带来一丝温暖和愉快的小事件。就是每天他取馍时,还有一个女生做同一件事。后来他们慢慢熟悉了,并且对她产生了好感。但那个年代那种暧昧关系一旦被公布,就会引起不小的轰动。而事实上,她却喜欢班长顾养民。他非常失望,甚至伴有恼怒,他确实无法和顾养民相提并论。所以他的朋友们暗地里打了顾养民。但顾养民并未报复什么,而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他被顾养民在精神上镇住了,慢慢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他现在认识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当然普通并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个不平庸的人。在许多平常事情之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凡的看法和做法来。比如顾养民挨了打却不报复打他的人,就值得好好思量。这期间,少平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在最平常的事情中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了!
如果说孙少平刚入校因自己不体面的黑面馍而自卑,那么在后来的几个月中,他的思想开始觉悟了。课外书让他的视野更加广阔了,让他认识到人在基本的物质条件之外,还应有更多的追求。他开始慢慢认识自我,特别是在与郝红梅发生的恋爱风波后,他认识到,他是一个普通人,应该过平凡的生活,但他要做个不平庸的人。endprint
(二)孙少平人生价值观的确立
1.孙少平与田晓霞结识后,他的人生价值观进一步提升
由于孙少平看了不少的课外书,平时也爱给其他同学讲讲他看的东西,所以在文艺方面就表现的突出一点。学校要组织一个文艺宣传队,他就参加了。他们去乡下演出,尽管他的物质生活仍然没有什么改变,但他的精神世界却丰富起来。现在他还有一身漂亮的衣服,站在集体的行列中看起来和别人也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由于他个码高大,反倒显得漂亮和精神。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校时的那种拘谨。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羞于拿自己不体面的黑面馍了;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孙少平已经隐隐约约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
在这一段时间的演出过程中,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许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认识了。
孙少平和田晓霞是搭档。晓霞是一个个性和对事情的认识都非同一般的女孩子。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看法不同。他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他和她交谈,看她带来的读物。所有这些都给少平精神上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因而对生活增加了一些自信和审视的能力,并且开始用各种角度从不同侧面来观察某种情况和现象了。晓霞对他的认识的提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她,少平看到了更为广袤的世界,看的那些书更使他的心灵充实丰盈起来,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追随内心的脚步,从未停歇。
2.孙少平修养不断提高,在生活中实践
正是在这样思想不断提升下,他做出了常人无法企及的事。在一次全班户外劳动中,天空突然铺过来一片乌云,不多时,那云就遮住太阳,布满了整个天空。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场暴雨眼看就要倾泻下来!所有同学都爬到山洼上躲雨去了,唯有跛子侯玉英不听劝,一个人扛着锄,一跛一跛走到一个石崖下面。其他女同学说怕沟里起洪水,那地方危险,劝她不要去。但跛女子让这些人别管她的事,她说雷雨就这么一阵,怎能起洪水呢!
大暴雨说来就来了!随着狂风吹过,雨帘就从山后漫过来。不多一会,就听见沟沟渠渠里传来了滔滔的流水声。在一片混乱的暴风雨中,沟道里突然传来了侯玉英尖锐的哭喊声!少平缩在一个小山窑里,看见洪水已快要涨到侯玉英避雨的那个石崖下面了。跛女子正哭喊着,两手揪着几棵丛草,企图爬上去逃命。但由于腿不干练,三番五次爬上去又跌了下来。
孙少平知道,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洪水就会把跛女子一浪卷走。其他同学早已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少平立刻冲出去,冒着瓢泼大雨往沟底跑去,不知摔了多少跤,才到了怒吼的洪水边,他一筹莫展了。侯玉英在河对岸,小沟水急浪尖,要游过去太困难了。这时传来玉英绝望的呼喊声。少平攒足所有勇气,奋不顾身地游了过去,他飞快伸出手,救起了侯玉英。当他游回来时,全班同学都从山洼上跑下来了,他们叫喊着,扬着手,像看一幕惊险的戏剧。他们之中没有人敢从这洪水中游过去。
但在人命关天的时刻,是少平骨子里的那种不平庸的想法占据了他的灵魂,在关键时刻做出非凡的决定,彰显出他人格的伟大。
三.孙少平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高中毕业后,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但他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不是因为劳动受累,本来活着就应该来动。而是发自一个青年意识的巨大觉醒,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男性的尊严。他渴望独立,渴望寻求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奢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生活,他就心满意足了。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荣誉还是屈辱,他都心甘情愿,他都无怨无悔。他向往的正是这一点。
按说,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眼下那社会正是创家立业的好时候。只要心头攒劲,哪怕纯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过上好光景。但我们知道,孙少平是一个读了很多书的人,他知道了村子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所以这个闭塞的小村庄再也留不住他了。他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他每天从早到晚的干活,晚上唯一的向往就是倒头便睡,连胡思乱想的功夫都没有。一个有文化而又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这些倒也罢了,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常常陷入深深地苦恼中。
他一个人独处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外面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但肯定是无比艰难。但正当年轻气盛为什么不追随自己的梦想呢?哪怕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经过内心激烈的斗争,孙少平痛下决心,提起一卷破烂的行李挤上了长途汽车,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
(二)在工作中的体现
对这样一个既无经验,又无一技之长的青年,他只能混杂在农民工当中,当小工。可即使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工作,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所以好不容易得到了,少平就异常珍惜。他尽全力做到尽善尽美,一方面是为了生计,但另一方面是为了心灵上的满足。他深信,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再苦再累都可以生存下去,而且可以体面地生活下去。刚开始,为了寻求住处,他低眉顺眼地为别人干活。为了求得一份工作,他主动降低自己的工价,又拼尽全力挑最重的活干。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主人家对他格外的好,让他干轻松的活儿。他不愿白受别人的情,对主人家也尽心尽力。这使他明白:只要自己诚心待人,别人也才可能对自己诚心相待,加深如此重大的人生经验,对一个刚入世的青年来说,也许要比赚钱更为重要。孙少平就是在这样边学边悟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他工做满了,再另换一家又接着卖苦力。但是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少平也没有忘了要给自己补充精神食粮。晚上,他就躲在煤油灯下看书。虽然没有多少时间,一天只能看一二十页,但无论如何,这使他无比艰辛的生活有了一个安慰。书把他从沉重的生活中拉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仁。通过不断地读书,少平认识到,只有一个人对世界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才能更心境祥和地看待生活中的欢乐和幸福。他的生活虽然艰苦清贫,但却自由充实,或许,这才是他所追寻的人生吧!endprint
(三)在爱情中的体现
孙少平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他的人生之旅的,天天出工,看书,睡觉,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符合他的要求。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件事,为他的生活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他的爱情。我们知道在他高中时期,田晓霞对他的思想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但鉴于他们家庭背景相差悬殊,毕业后,她考入了大学,而少平当了农民,就主动和她断了联系。但只要思想相通,他们所处的地位又能影响什么呢?自从在一次看电影时再次相遇后,两人又进入了深层次的交流。这次不是晓霞给他讲,而是少平凭借对生活的感悟教导她了。晓霞被他对生活的理解深深吸引了。即使少平现在是一个小工,他也不觉得低人一等了。如果说高中是因为家境的原因不敢爱,那么,现在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爱了。虽然他现在还是一贫如洗,而且晓霞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但他们在思想上是平等的,在心灵上是相通的。我们知道,这都是生活教给他,和他善悟的思想中得到的。
四.孙少平人生价值观的意义
池莉说:“热透一次,冷透一次,甜透一次,苦透一次,爱透一次,恨透一次……于是乎,人生也就不那么平庸了。”④
如此说来,孙少平的人生已无所谓平庸了。虽然他不知道未来还要经历怎样的磨难,但这一路走来所遭遇的风风雨雨,已经使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丰厚的物质财富,甚至独自在外承受着常人难以胜任的工作,但他却得到了自由和独立,按一个男子汉那样,靠双手体面地挣回生存所需,并且在另一个思想天地自由充实地畅游。虽然与他心心相印的女子不幸永远地离他而去,但他曾刻骨铭心地爱了一回,爱得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他对她的爱至死不渝。如果待他老年回首,他肯定会知足地想,如果人生重新来过,他还会这样选择。因为虽然他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他活得并不平庸。
孙少平一路走来,他挣扎过,彷徨过,犹豫过……
他走过苦涩,艰难,痛苦……最终走向了成熟,他还将继续走下去,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奔走,不论是思想还是身体的脚步,他不愿停歇。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都是平平凡凡的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生活可以平凡却可以不平庸。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孙少平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生活在一个平平凡凡的世界,但他的思想却不平庸,所以他的生活也就不平庸。
注 释
①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0549_1.html
②]路遥.平凡的世界[I].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③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I].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2
④池莉.熬至滴水成珠[I].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0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I].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2]路遥.平凡的世界[I].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3]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I].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
[4]陈泽顺.路遥小说名作选[I].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6
[5]江少川.中国西部人文地图[I]. 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5
[6]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I].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4
[7]蔡仪.文学概论[I].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8]阎刚.学者随笔[I].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
[9]肖云儒.路遥的意识世界[I].延安文学.1993年第1期
[10]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I].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
(作者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