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红年谱看萧红(下)

2021-11-12整理荐评

黑龙江史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端木萧军萧红

何 宏 整理 左 则 荐评

萧红年谱(1937—1942年)

1937年 26岁

1月3日,完成组诗《沙粒》。

1月9日,由日本东京至横滨,乘游船“秩夫号”回国。在船上,邂逅徐淑娟的哈法大同学高山。

※同许广平、海婴、萧军去鲁迅墓拜祭。

1月13日,抵上海与萧军住在吕班路256号,即后来的重庆南路256弄。这是他们在上海最后一处住所。

※为逃避感情烦躁,曾出走三天,去私立的犹太人绘画学校学习美术。后萧军托人把她找回。

4月22日,只身去北平小住,重逢李镜之、李洁吾和出狱后的李书堂(即舒群)。

6月,返沪与萧军关系缓和。参加《鲁迅先生纪念集》的编辑工作。

8月,结识端木蕻良。当时,胡风正准备办一个刊物,已邀艾青、萧红、萧军等11人参加,端木是后赶到的。该刊根据萧红的提议叫《七月》。

9月上旬,萧红、萧军和梅林三人应胡风之邀,离开上海,前往武汉。在船上结识诗人蒋锡金。下船后,就住到水陆前街小金龙巷12号蒋的住宅里,开始创作《呼兰河传》。

《大公报》10月28日第四版副刊《战线》发表8月1日作的《八月之日记一(上)》。《八月之日记一(下)》载同年10月29日《大公报》副刊第三十七号:《八月之日记二》作于8月2日,载同年1月3日《大公报》副刊第四十一号。

12月,萧红、萧军和端木被警察抓走,在办公室里关了一宿。胡风连夜托人,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董必武找到蒋介石营救,未经审问,第二天就把他们放了,弄得他们三人莫名其妙。原来国民党武汉当局担心他们再写出什么惹事的文来。

1938年 27岁

1月,民族革命大学副校长李公朴的代表臧云远来武汉,邀端木蕻良、萧红、萧军、聂绀弩、艾青、田间、塞克去山西临汾任教。(端与臧原都是北平“左联”成员,在红楼曾同住过一个房间。)由丁铃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二位女作家初次见面,分外高兴。因为彼此闻名而未曾谋面,更有说不完的话。期间,萧红、萧军感情裂痕加大。

2月,日本逼近临汾,他们不得不撤出,萧红、瑞木、塞克、聂绀弩和丁铃率领的服务团结伴奔向西安。在火车上,丁玲邀请他们为服务团写个剧本。一路上大家热烈讨论,设计故事结构,由服务团的大学生李金才纪录。最后,经塞克整理,为三幕话剧《突击》,立即公演。受到爱国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并与之合影。后《突击》发表在《七月》二集12期上。

※在西安他们住在八路军办事处大院里。聂绀弩、萧红、端木、艾青、田间等,组成抗日艺术队,艾青任组长。

※撤离临汾时,由于萧红、萧军争吵激烈,唯萧军未走,准备留下来打游击。

※春,丁铃曾劝萧红去延安,但她不听。

※在西安,萧红、萧军离异。

4月,在武汉,给端木写下定情诗:桥头载明月,同观桥下水。在武汉大同酒店,萧红与端木正式结婚。参加婚礼的有胡风、鹿地百妻子池田幸子。

8月,武汉遭日军轰炸,文艺工作者纷纷撤往重庆。端木与罗烽先行,萧红、冯乃超夫人李声韵后走。

9月,到达重庆。

※萧红、端木的结合,引来一些非议。萧红苦恼地吸烟、喝酒,并已患上肺病。

11月,主持中苏友好协会工作的曹靖华,应苏联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著名汉学家罗果夫之邀,向他介绍了一些中国著名作家。萧红和端木应邀出席纪念十月革命的酒会。这便是他后来翻译出版《中国短篇小说选》中有萧红作品的缘由。

12月22日,在苏联塔斯社驻重庆分社,萧红应罗果夫之邀,与之长谈鲁迅。后来,他写下《记萧红的谈话》。

1939年 28岁

1月,在重庆白朗家生下一男孩,三天后死亡。

※与日本友人绿川英子、池田幸子同住来花街1号。

3月,搬至歌乐山。

6月,与端木住在黄桷树镇复旦大学文学院宿舍。该学院曾请萧红去任课,但被拒绝。

※时任《星岛日报》副刊编辑、诗人戴望舒和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杨刚女士都曾来信邀稿,吸引他们去港。

8月18日,《星岛日报》发表短篇小说《梧桐》。

1940年 29岁

1月,曾去《新华日报》主编华岗处告别,日本飞机频频轰炸重庆,促使他们决心去港。但未与邻居靳以告别。

1月30日,与端木飞抵香港,住在九龙。在以后的两年中,受尽疾病的折磨,但还是努力完成了《呼兰河传》《马伯乐》(部分)和哑剧《民族魂鲁迅》。

2月5日晚,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香港分会举行全体会员聚餐,欢迎萧红、端木这两位重庆来港的作家,有40余人出席。萧红即席报告了重庆文化人士粮食恐慌,希望香港文化人士能加紧供应。

3月初,香港著名女校联合成立了纪念三八劳动游艺会的筹委会。

3月3日晚七时,坚道养女子中学举行座谈会,题目是《女学生与三八妇女节》,廖梦醒、萧红出席。

4月,短篇小说《后花园》在《大公报》的《文艺》和《学生界》连载12天,即从4月10日至25日。该文与《呼兰河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久,戴望舒就来看望他们,并邀他们去他家做客。他家在薄扶林道香港大学网球场对面的山坡上。那里风景优美,还有瀑布。他家取名“林泉居”,也请他们搬过去。结识“国新社”社长胡愈之,又通过他结识在港的东北民主运动领袖周鲸文。周鲸文倡议创办《时代文学》。

※孙发冰来港,说大时代书店隔壁有空房(九龙金巴利道纳士佛台3号),他们就搬了过去。

8月3号下午三时,在加2路连山的孔圣堂里,由香港文化界联合举行纪念鲁迅先生60岁诞辰会,由萧红报告了鲁迅先生的事迹。该日晚上,还是在孔圣堂里举行纪念晚会,仅戏剧就有三个,即田汉改编的《阿Q正传》、哑剧《民族魂》、鲁迅的《过客》。其中《民族魂》是香港文联在筹备纪念鲁迅先生60岁诞辰时,请萧红“费了几昼夜的工夫完成了一个严密周详创作”,即采用这种最庄严的戏剧形式——哑剧, 在中国尚属首次。但当晚演出的是由冯亦代为首的文协,漫协会员参照萧红原剧本改编的一个适于当时演出条件的一场四幕剧。

10月,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萧红的剧本《民族魂》分十天连载在《大公报》的《文艺》和《学生界》版上,即10月21日至31日。

1941年 30岁

1月,《马伯乐》(上部)由香港大学时代书店出版。下部载《时代文学》第三卷六十四期、第四卷八十二期,第九章完,但全文未完。原名《马先生》,后端木建议改为现名。

2月,由九龙尖沙嘴金巴利道纳士佛台3号搬到乐道8号。

3月,小说《北中国》发表,载《星岛日报》4月13日至29日。

※身体逐渐衰弱,但仍坚持创作。

4月,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过港,去探望萧红,并介绍她去玛丽医院就诊。还劝他们去新加坡。

夏,胡风自桂林抵港,立即探望病重的萧红。她欣喜异常地说:“我们一起来办一个大杂志吧!把我们的老朋友都找来写稿子,把萧军也找来。如果萧军知道我病着,我去信要他来,只要他能来,他一定会来看,他会帮助我的!”

7月1日,小说《小城三月》发表(载《时代文学》第一卷第二期),端木做插图,署名金咏霓。

※《时代文学》第一卷第四期载《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9月26日,《大公报》“文艺专栏”发表《“九一八”致弟弟书》。

9月,由周鲸文负担全部费用,住进马丽医院。查出肺病,从此卧床不起。

《时代文学》编辑田大顿曾去玛丽医院,协助照顾萧红,至12月6日。

11月,厌烦医院生活,回到九龙尖沙嘴住所。

12月,诗人柳亚子来探望,赠诗,留下40元美金。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九龙陷于炮火之中。

12月9日,端木和骆宾基把萧红渡到香港。在柳亚子、于毅夫、周鲸文的资助下,进驻思豪大酒店(原张学良胞弟张学铭住宅),日军轰炸激烈,再迁酒店后山上的别墅、皇后大道上的民宅。十余天全由骆宾基扶她,几乎就是用双手托着。在此后萧红生命最后的四十四天里,骆宾基一直陪在萧红身边,以弟弟的身份照顾她,而且放弃了回九龙取他长篇小说《人和土地》手稿。期间,中共地下党派《时代文学》编辑李刚女士前来慰问。

12月10日,端木离开重病的萧红,准备和文艺界的朋友离开香港。

※萧红也曾与骆宾基说过:“……如果三郎在重庆,我给他把拍电报,他还会像在哈尔滨那样来救我。”

1942年 31岁

1月13日,由骆宾基护送住进跑马地养和医院。已经三十四天不见面的端木突然回到萧红身边。她被误诊为喉瘤开刀后,根本没有瘤,伤口不封,十分痛苦。

※因打空气针和受凉病情加重,她说:“我想到萧军,若是萧军在四川,我打个电报给他。请他来接我出去,他一定会来接我的!”。

1月18日,在一位日本记者的帮助下,又转入玛丽医院治疗。

※来看萧红的,还有茅盾、巴人、于豫夫、林泉、葛辛等人。

※病重的萧红,一再嘱托骆宾基,将来把她的骨灰的一部分埋在鲁迅墓旁。

1月19日,上午12时许,已经不能说话的萧红用手势向骆宾基要来纸笔,写下了:“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吧,不甘,不甘。”

1月21日,日军占领玛丽医院,不得不送往红十字会圣士提梵女校的临时医院。

1月22日上午12时,逝世。

1月25日,端木把骨灰分为两份,分别葬于香港浅水湾,和圣土提梵女校土崖上的一棵树下。端木还保留萧红的一束发丝,后来赠给哈尔滨萧红纪念馆。

有关纪念萧红的各种活动

1942年

5月2日,悉萧红病逝,延安文艺界于文抗作家俱乐部召开追悼会。丁玲、萧军、舒群、塞克等50余人参加。

1948年

※夏,郭沫若和香港青年人学院学员在浅水湾萧红墓前,举行悼念活动。

1957年

7月22日,受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和端木的委托,经香港中英文化学会的大力支持,市政局批准挖掘浅水湾萧红骨灰。组成“迁送萧红骨灰返穗委员会”。在香港作家叶灵凤、陈君葆、市政局秘书华布登三人的指挥下,挖出一个装骨灰的黑釉瓦罐。

8月3日,香港文艺界同仁在红砺永别厅举行萧红骨灰送别会,并送往深圳。广州文艺界组成了“萧红同志迁葬委员会”。他们前往深圳迎接,举行了交接仪式。

8月15日,广州市文化艺术界,在别有天殡仪馆举行萧红骨灰迁葬悼念仪式,并葬于银河公墓。

1981年

6月15日—18日,在哈尔滨召开纪念萧红诞辰70周年学术讨论会。著名作家塞克、萧军、舒群、骆宾基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化界共八十余人出席会议。罗烽、白朗、蒋锡金发来贺词和书面发言。美国葛浩文、日本前野淑子等宣读12篇学术论文,并参观了萧红故居。

1982年

1月22日,在呼兰召开萧红逝世4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黑龙江省60余人出席。

3月12日,呼兰文化馆丛广滋,赴呼兰姜家窝棚采访92岁的萧红三姨姜玉凤老人,她讲述了张姜两家提亲、相亲、结婚,乃至生张逎莹,躲臊窝子等全部过程。从而写下《张廷举张逎莹系嫡亲父女》,彻底否认萧红身世研究中的养女说。

1986年

6月11日(旧历端午节),修葺后的萧红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

1991年

※补修的萧红故居后花园对外开放。

6月,萧红诞辰8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艺术片《呼兰河的女儿》。

1992年

11月6日,萧红纪念碑和萧红青影冢落成典礼,在呼兰西岗公园举行。冢内葬有端木保存的萧红一缕青丝。

1993年

9月5日—8日,呼兰县举行萧红文化节,同时举行萧红国际学术研讨会。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了《萧红文化节丛书》。

2001年

9月15日,在呼兰举办纪念萧红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日本、俄罗斯、韩国、波兰、乌干达等8个国家、地区的84名专家学者出席。

2011年

6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联合举办萧红诞辰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萧红研究专家纷纷出版研究专著,黑龙江省学者何宏、刘乃翘编著了《萧红画传》一书(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萧红年谱(下)简评

1937年至1942年,是萧红人生最后的五年。这五年,是萧红生不逢时,在战争动乱中辗转求生的五年,萧红先从上海前往武汉,后去山西临汾任教,后因日军飞机轰炸,又纷纷撤往重庆,最后飞抵香港,初住在九龙,后渡到香港。五年中,生活不得安宁的她,身体每况愈下,导致她早离人间。这五年,是萧红勤奋坚持写作的五年,先后创作了《呼兰河传》《八月之日记》《马伯乐》《梧桐》《后花园》《北中国》《小城三月》《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等作品。她拖着带病的身体,到一地写一地,从不停息。这五年,是萧红和鲁迅“不离不弃”的五年,1937年6月,参加《鲁迅先生纪念集》的编辑工作。1938年12月,在苏联塔斯社驻重庆分社,萧红应罗果夫之邀,与之长谈鲁迅,后来他写下《记萧红的谈话》。1940年1月,完成了哑剧《民族魂鲁迅》。8月3号下午3时,在加2路连山的孔圣堂里,由香港文化界联合举行纪念鲁迅先生60岁诞辰会,由萧红报告了鲁迅先生的事迹。10月,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萧红的剧本《民族魂》分十天连载在《大公报》的《文艺》和《学生界》版上。1942年,病重的萧红一再嘱托骆宾基,将来把她的骨灰的一部分埋在鲁迅墓旁。通过萧红年谱,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对萧红一直很关心,萧红在西安时,住在八路军办事处大院里。萧红在香港病重时,中共地下党派《时代文学》编辑李刚女士前来慰问。萧红去世后,1942年5月2日,悉萧红病逝,延安文艺界于文抗作家俱乐部召开了追悼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萧红故乡的各级人民政府,多次举办了纪念活动,并且修建了萧红故居纪念馆,举办了萧红文化节。这些,如果萧红在天之灵有知,也会感到慰藉的。

纵观《萧红年谱》,感到如果把后来纪念萧红活动几次学术研讨会的内容,择要加以介绍,会更加充实和丰富,更好地体现萧红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地位。毕竟,萧红的思想、情感和才华体现在自己的作品里,喜欢她的读者,还是读她的作品吧!

猜你喜欢

端木萧军萧红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偷拍镜头
萧红墓畔口占
你们遇上了好辰光
“馆霸”端木笑盈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琴声不再响起的遗憾
《延安日记》里的萧军与毛泽东
文人萧军是决斗高手?
度过浩劫终见光明的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