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3D 打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11-12胡兴宏李思文

安徽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芜湖市增材芜湖

文/胡兴宏 李思文 邹 新 方 浩

(1.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2.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芜湖市3D 打印产业发展现状

1.集聚发展成效显著

芜湖市3D打印产业起步于2013年,并于2014 年比国家战略提前一年将3D 打印产业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历经8 年发展,集聚了60 余家企业,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涌现出以三绿电子、哈特三维为代表的上游材料企业,以隆源成型、西通三维为代表的中游设备企业和以卓锐三维、恒利为代表的下游应用服务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2.载体建设高位推动

高标准规划建设总投资50 亿元、占地1200 亩的3D 打印产业园,提供成熟的厂房、人才公寓、展厅、办公大楼等配套条件。目前该园区已获批安徽省特色小镇、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3.创新驱动持续增强

通过实施科研项目攻关,芜湖市3D 打印产业基本掌握SLA、SLS、3DP等工艺技术以及PLA、ABS、等耗材的制备技术。已发布国家标准2 项,地方标准1 项。

4.平台建设全面推进

依托安徽省春谷3D 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了增材制造(3D 打印)智能装备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通过导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实现金属粉末材料、激光制造和精密快速制造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5.人才支撑精准发力

“十三五”以来,该园区共招引6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4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0 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累计获得奖补8000余万元。

二、 芜湖市3D 打印产业发展不足之处

1.产业规模较小

3D打印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体量还较小,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支撑明显不足。企业数量虽多达60家,但企业规模较小,规模以上企业少,不少企业订单以小批量定制为主,与同类园区相比,差距较大。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企业间缺乏协同机制,导致园区内3D 打印产业“形聚而神散”,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2.产业配套不全

园区内3D 打印产业尚未与周边区域相关配套企业有效衔接,导致产业配套不足。高端检测装备及公共平台较为缺乏,不能满足企业检验检测、认证等的需要。园区的人才培养能力较弱、没有专业的技术培训机构,造成技术型员工数量较少。受限于户口、子女就学、社保等因素,高端人才在芜湖发展的意愿不强烈。此外,园区内3D 打印企业多处于初创期,资金相对缺乏,吸引高端人才流入较为困难。

3.同质竞争趋势明显

园区内3D 打印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且周边用户企业对3D 打印技术认知尚不充分,限制了3D 打印技术在芜湖相关产业的应用范围扩展。不少企业以产销消费级3D 打印机为主,产品差异性不明显,导致产品定价不高,利润率低。

三、芜湖市3D 打印产业发展建议

1.全力推动“双招双引”工作

落实芜湖高质量发展一号工程“双招双引”工作要求,聚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引3D 打印产业重大战略项目,全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团队。要按照拉长、补齐、拓宽、提升产业链的目标,加大对工业级3D 打印装备、专用粉末材料、高端核心零部件及软件系统等相关企业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化为企业服务能力,在把企业招进来的同时更要服务好。积极推进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安徽)中心和共享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等重大项目建设。

2.培育龙头企业

培育园区重点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依托龙头企业设计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支持安徽拓宝、西通三维、恒利增材制造科技、盛赛再制造、三绿电子等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重点产品。支持哈特三维、卓锐三维等专业化、精细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成为行业“单打冠军”,在各自擅长的打印原材料、TPU 鞋中底等细分领域进行深耕。

3.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照《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实施意见》,落实“研发双50 强企业”补助,引导园区企业增加R&D 经费支出、加大R&D支出强度。针对园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的实际情况,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尤其要抓住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这一难得的政策机遇期,引导园区企业加速成长。积极参与3D 打印国家标准的研制,并争取成为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委员会服务与培训工作组成员单位。

4.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落实《芜湖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芜湖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绩效考核细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增材制造(3D 打印)智能装备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源头,一方面高效运行已有的增材制造协同研发中心;另一方面积极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D 打印技术优势高校在园区设立技术转移机构,面向市场和实际应用,开展3D打印金属材料、设备等共性技术难题征集,与高校院所进行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精准供给。抓住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合作机遇,建设好芜湖激光示范应用中心,在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等方面拓宽行业运用。积极与省质检院合作,筹建省级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检验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第三方权威检测服务。

5.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全力构建塔尖集聚领军人才、塔身集聚高端人才、塔基集聚技能人才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依托本地高校,精准对接园区技能型人才需求。落实与安徽工程大学签订的新一轮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定向培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展开更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探索建立安徽工程大学增材制造学院,开设快速制造与快速成型等3D 打印技术领域课程,缓解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支持高校选派优秀教师赴产业园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实践能力,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充分发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学芜湖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智慧城市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等市校合作共建研究院作用,以项目合作为指引,引导研究院培养研究生到园区企业实习、就业。发挥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这一“科创飞地”作用,支持园区企业通过人才柔性引进等形式集聚和利用上海优势创新资源,构建“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芜湖”的协同创新模式。

6.开展应用示范推广

拓宽应用推广范围。一是开拓个人市场,抓住消费领域“个人制造”的兴起机遇,在桌面级3D 打印机、3D打印笔以及上游光敏树脂耗材等细分领域深耕,加大在中小学及科技馆、产业创新馆、少年宫等公共机构的展示和推广力度。二是拓宽工业领域应用,把握芜湖市汽车制造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3D 打印快速、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在汽车模具制造、造型设计等方面和整车厂、零部件厂进行合作。在文化创意领域,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创意产品设计制作,吸收芜湖铁画、长江公铁大桥等文创元素,使创意设计更具多元化、自由化。

7.强化产业资金保障

鼓励市区两级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吸纳民间和社会资本,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针对3D 打印产业发展特点,探索产业投融资机制,加大3D 打印原材料、先进增材制造技术、高端成套设备开发等产业核心领域投入,以推动市场应用为方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领3D 打印产业向更高更广领域发展。

四、结语

3D打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发展阶段,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软件、材料、设备、应用服务等领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培育壮大新动能,为芜湖打造“四个名城”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芜湖市增材芜湖
进击的芜湖
进击的芜湖
芜湖市第一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赛
2018中国增材制造大会暨展览会在杭州举行
《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布
别被3D打印的炒作忽悠了
习作展示
胡亚楠、张国英作品选
太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