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创新引领“四化”同步发展

2021-11-12李红兵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省科学技术档案馆

安徽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四化进程工业化

文/李红兵[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省科学技术档案馆)]

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 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历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互促进,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成为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发动机。18 世纪中叶,欧洲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大生产和机械化,开启了人类工业文明时代。19 世纪30 年代,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同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张和制造业兴起,农业机械的发明和使用速度大大加快。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电力开始应用到农业,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20 世纪40 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电气时代进入到电子时代。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的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同时,生物技术发展促进了农业进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达国家抓住了三次技术革命的机遇,率先开启了人类社会新一轮的现代化进程。

“四化”建设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早在1954 年9 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1964 年12 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20 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四化”从此确立。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当前,我国工业化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推广应用有着无限潜力,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农业现代化蓄势待发。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型工业化必须走新发展理念指引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信息化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和智慧社会建设。城镇化要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努力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口吸纳能力。 农业现代化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技术创新,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 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梦想在前,使命在肩。我们一定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四化”同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四化进程工业化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