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听觉的两类
2021-11-12马之选
马之选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我们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也可以说它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外界的声音先通过人类耳蜗去刺激神经,然后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中,从而产生听觉。由此可见,音乐基于听觉感应。视唱练耳这门学科是音乐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主要包括视唱、音乐听觉及音乐基本理论知识,音乐学习者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能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听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贯穿着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一、关于音乐听觉
音乐听觉能力分两种:一种是外部听力,即聆听通过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或是聆听一个人演唱以及合唱的声音;另一种是内部听力,也称内心听觉,指的是在大脑中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处理,对听到的声音形成音乐概念,它是一种音乐经验积累与外部印象相结合的心理活动。本质上来看,人生下来都只具有一般的听觉能力,想要具备音乐听觉能力则需要经过一定的系统化训练。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听觉能力后,才能准确地感受、认识与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培养音乐听觉能力可从音高听辨、节奏训练、识谱视唱及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音乐听觉有绝对听觉(固定音高概念)和相对听觉(相对音高概念)这两种类型。
二、绝对听觉与相对听觉的概念
具有绝对听觉的音乐学习者具备绝对音高的听觉,也可以说拥有固定音高概念,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比较音高的情况下,音乐学习者通过主观的听觉就可以确定每个音的位置高度。绝对听觉在概念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性绝对听觉,是指一个人在不给比较音的情况下能够找到任何一个音准确的位置;而另一种则是被动性绝对听觉,指的是一个人能够不依靠任何比较音,准确地听辨出所听到的音。相比之下,主动性绝对听觉是较少见的。
相对听觉,也即相对音高,指的是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凭比较和记忆来听辨每个音符的确切高度。假如在钢琴上按下一个音,具备绝对听觉者能够立刻反应出音名,而具备相对听觉者则需要通过一个基准音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这个音。
三、绝对听觉与相对听觉的功能
一般来说,具备绝对听觉者可以迅速反应的音高是不限于单一频率的。例如,世界上通常使用的标准音是小字一组的a,它的振动频率是440 赫兹,在气候影响下会有所变化,或由于其他原因也会发生变化,但只要是比440 的振动频率多或少于平均律的四分之一的音,具备绝对听觉者听到后依然会反应出来是小字一组的a 的音,不会在听觉上产生混乱。具备绝对音高感的人在听音后可以准确地模唱出这个音的音高;可以凭着记忆以固定唱名来唱出这个音的实际音高;可以从听到的声音中听辨出实际音高,并准确地说出这个音的音名;可以区分出两个不同音高的声音。例如,具备绝对听觉的指挥者了解熟悉任何音符的音高位置,在排练中能准确直观地判断乐器的音高位置是否准确,能随口给出所要的音的位置高度,帮助纠正音准。相对听觉高度发达的作曲家,可以写出优美动听的曲调与和声,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拥有绝对听觉,兼具很强的调性感,则会进一步丰富创作的构思。聆听音乐时,具备绝对听觉者不看谱即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音高及调性与转调的位置,并且能够准确地按音高及调性记录自己创作或听到的乐曲。
拥有相对听觉的音乐学习者是将所听到的音,通过音程关系的比较而得出其他的音,要熟悉调式中每个音之间的关系,听到某一音乐片段时能够模唱出来旋律。具备相对音高感的人体现出以下特点:他们可以模唱出所听到的声音;可以区别出两个不同音高位置的声音;可以用首调唱名模唱出所听到的音乐片段。这大多是在比较晚进行音乐训练的学习者身上体现出来,他们对音高的位置很模糊,大多都需要通过标准音去找另外一个音。这种学习者在听记旋律、音程时相较于拥有绝对听觉的学习者来说要更费劲一些。
四、培养绝对听觉与相对听觉的条件
(一)进行音乐教育的年龄
各研究表明,开始进行专业性听觉训练的最佳年龄是五岁,并且在十一岁以后就很难训练出绝对听觉。有很多因素(例如先天基因、外部环境等)会影响人们获得绝对音高的能力,因此进行音乐训练并不能完全保证绝对听觉的形成。但一般来说,只要在接受音乐教育的最佳年龄进行严格且系统的训练,大多是可以培养绝对听觉的。
(二)必须经过系统的音乐训练
已经拥有固定音高感的人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音乐训练,那么也无法巩固、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他们的听觉能力只会处于初始状态,而不能持续发展;对于具有相对音高概念的学习者来说,如果经过严格的系统化听觉训练,也可以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
(三)对唱名法的选择
有些人可能会误解,认为用固定唱名法的学习者就具备绝对音高听觉,而使用首调唱名法的学习者就具备相对音高听觉。实际上,学习者对唱名法的选择并不能决定其音乐听觉的类型。使用固定唱名法的学习者并不一定都具备绝对听觉,想要具备绝对听觉还需要经过严格科学的训练,但具备绝对听觉者一定是使用固定唱名法的;具备相对听觉者唱视唱时不一定都使用首调唱名法,但使用首调唱名法的人必然是具备相对听觉者,因为心里并没有音高的位置。首调唱名法能够轻松熟悉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对于业余爱好者或声乐、民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易于掌握;固定唱名法能够直接反映乐音之间的关系,不需要通过推断,对无调性音乐也一样,能将其辨别。两种唱名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唱名法。比如在笔者大学所在的城市,艺考中视唱考试就是一条线谱视唱,一条简谱视唱。简谱视唱要求的就是首调唱名法,依据给的第一个音高,按照C大调的音程关系就能唱出这段旋律。用固定调唱不准,而使用首调又能唱准的学习者,可多进行构唱音程的训练。笔者认为在全国各大院校的音乐专业中应明确提倡固定唱名法。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相比,更便于读谱视谱以及进行识谱演奏。
(四)感性与理性培养相结合
感性积淀指的是音乐活动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从而产生直观认识,它是提升音乐听觉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理性积淀是以感性积淀为基础的,通过理性积淀可以把音乐听觉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加强内心听觉训练的同时也需要结合有关的音乐理论,二者缺一不可。例如,在听辨和弦时,听到和弦的那一瞬间,心里就应马上联想到色彩与音高,每个和弦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色彩,每种和弦独特的色彩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判断和弦的性质,这就是感性积淀;听出性质后,需要结合听到的音高判断和弦的唱名,这就需要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最终得出答案。
五、在练耳教学中培养绝对听觉与相对听觉的方法
(一)培养绝对听觉
绝对听觉是较少见的音高记忆能力,是无需任何音进行比较,便能模唱或听辨出任何一个音高的能力,并不需要思考,随时可以准确唱出、辨别任何音。而相对听觉则需要通过与开头音或是标准音的比较来推理出一个音,这需要时间和计算过程。但是,在听辨和声音程或是和弦上,绝对音高感也会阻碍辨别,因为具备绝对听觉者的优势是辨别不同音高,而不是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听觉能力应由易到难、稳步推进。让学习者先将单音掌握好,可从两三个音开始,接着可按调号体系逐步加进黑键音,然后再不断扩大音区,要不断练习、巩固,为固定音高概念的培养打好基础;同时也可加进各种音程,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可先通过模唱、构唱来寻找和声音程的感觉。在听辨或视唱时,最好不给任何比较音,即使给音,也是让学生听音之后,先唱出固定音名,然后开始视唱。
(二)培养相对听觉
虽然在各音乐院校中,具备绝对听觉的学生占一定的比例,尤其是从小学习西洋乐器的学生,但还是有多数学生是具备相对听觉的,因为其相对较晚进行专业的训练。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相对听觉能力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相对听觉对客观音高的记忆是模糊的,对不同音高不够敏锐,它强调的是调式调性的关系,长期进行训练,会习惯性地注重旋律的进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采用固定唱名法,加强对单个音程、和弦的训练。学生可以通过背熟各音上下的各种音程与和弦,加深对音程与和弦的印象,要先掌握旋律音程,再进行和声音程的训练。同时也需要进行具有调性感的音程、和弦的训练,在准确听辨单个音程、和弦之后,就可以加入音程的连接、和弦的连接练习。
2.系统科学地进行调式调性训练。①先掌握正三和弦的连接,再加入副三和弦连接的训练。正三和弦是大小调和声体系的骨架和弦,在调式的正音级一级、四级、五级上构成和弦,包含了调式的全部音级,具有明确调式、调性的作用。进行正和弦练习的同时应结合音阶练习,调式的定义是与音阶相联系的。②调式中不稳定音级的音程、和弦解决到稳定音级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音程、和弦解决的一般规律,之后再加入不协和音程及不协和和弦解决的训练。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听觉能力必须经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六、结语
在听力训练的实践中,为了让学习者获得绝对音高的感觉,必须使用科学的唱名法以及进行严格系统的音乐训练。尽管其不能完全保证绝对听觉的形成,但进行一定的科学系统的训练之后,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建立起绝对音高的感觉;具有相对音高概念的人要想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同样也需要经过科学、系统的音乐听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