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11-12向菲菲湖北工程学院
■向菲菲/湖北工程学院
由于我国的各个阶段的升学依据主要是根据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总成绩来决定的,因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的侧重点往往集中在升学考试相关学科上,使得教育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教育处于较为尴尬的位置,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倡导以及终身体育伴随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升,使得全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到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而高校作为培养即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进程推动的高素质人才的场所,更应该肩负起相应的责任,结合高校高等教育的实际背景以及终身体育践行的特殊时期,进行自身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更新,从而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
一、终身体育及全面健身的内涵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的概念是伴随着终身教育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因为体育本身也是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大类,因而终身教育中所包含的教育的贯穿性同样适应于终身体育的概念,即一个人从出生到最终的死亡,都可以持续的接受体育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逐渐形成自身的体育意识的健全和发展;当然,终身体育的另外的一层含义也是最为容易被理解的一种方式,即从事体育锻炼在一个人一生之中的贯穿性,体育锻炼应该成为一个人一生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全民健身的内涵
全民健身是终身体育实践的一种基本途径,也是终身体育实施的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于1995年由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后,我国在社会公共体育场所以及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也随之颁布了相关的体育法规和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全民健身较终身体育强调的贯穿性而言,更强调了体育活动的参与性,即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的差异,都要为了实现对全民身体控制、韧性、耐力等素质的提高和健康资质提高的目标,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活动中,并逐渐提高全社会全民参与运动锻炼的人术的比例,使得健身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终身体育及全面健身概念下的体育运动的特征及目的
(一)终身体育及全面健身概念下的体育运动的特征
其一,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了解逐渐加深,以及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有更为足够的实践和精力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形式的探索也从未停止,例如传统体育形式在当代的重新焕发升级,以及在新的领域的体育类型的产生、传播和具有影响力;其二,运动的动态变化性,终身体育的概念里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中老年、老年六个大阶段,同样的也将体育运动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在职体育和在职后体育四个大阶段,不同的阶段体育运动的目的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其三,运动方式功能的互补性,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当下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为了满足不同的运动目的性,个体所践行的体育活动种类繁多,每种不同运动的功能也相互补充,共同实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最后,无论是什么样的运动形式和什么样的运动的组合,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以及自我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二)终身体育及全面健身概念下的体育运动的目的
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目的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体育素养也是当下所要倡导的综合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的一部分,终身体育和全面健身的践行使得对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满足当下社会发展对全面人才的需求;其二,体育素质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具有强健的体魄,而参与社会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终身体育和全面健身也是在培养一个具备社会参与能力的人,以满足后天的生活、工作和个人系我发展的需求;其三,终身体育和全面健身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并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改善生活质量,并借助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和兴趣培养,不断的丰富自身的文化生活,起到健康促进的基本职能。
三、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现状及改革对策
(一)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现状
其一,高校体育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的边缘化,体育课程的边缘化其实贯穿了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尤其在初三以及高三等升学的关键阶段,体育课程以及体育运动的参与率极为低下,即便到了大学阶段,已经有了足够的空间支配自己的时间,参与体育课程以及体育运动仍不时当下高校的学生的首选,因此无论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安排还是实施,与其它学科的学习和教育相比,仍就显得边缘化和被忽视化;其二,体育课程的形式化,随着我国对终身体育以及全民健身的战略的实施,对体育的重视以及体育教育的重视上升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学生和从事高校体育的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实践达成了一种“随便上上就行”的共识,因而大学的体育课程仅仅局限于课程的完成和分数以及学分绩点的获得,并为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体育的能动性;其三,高校体育并未肩负起高等教育阶段对高等素质人才的体育知识教育与体育体系形成的重任,即人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终身体育也强调了体育参与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性,终身体育也不仅仅事体育参与,还有对专业体育知识教育的接受和专业的指导的接受以及个人体育理念与体育发展体系的形成,从童年体育活动参与强调的娱乐性、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经济性,到了大学高等教育阶段应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体育专业知识、技术、理论以及内涵的系统的学习,从而帮助终身体育过渡到更深的层次,而当下的高校体育在一点上仍有很大欠缺;其四,当下高校的体育教育缺乏教学的目的性,即到了大学阶段,无论是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认为体育课程中学生应该由更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然而这种时间、课程完成上的自由使得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的目的性缺乏,究竟是成为高校学生的减压途径,还是提升身体素质的手段,还是为终身教育做阶段铺垫等,目前尚未有明显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性;其五,高校的体育课程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即目前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检验仍然以教师按照表现和成绩进行打分的方式,这样机械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的评价和展现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能力,也不能给教学结果一个正面和积极的反馈,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良性循环;最后,高校的体育课程还表现出了沉闷、守旧、不能吸引高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神更缺乏参与高校体育课程和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兴趣。
(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策
其一,开展终身教育以及全民健身的相关的专业的课程,帮助高校学生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终身教育以及全面健身的内涵和意义,进而才能帮助高校学生真正的投入到终身体育和全面健身中去;其二,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而要在学科以及学时的安排上,充分的兼顾体育课程与其它学科,确保高校体育课程在高校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三,高校体育课程要同其它专业课程一样,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等,并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安排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并且也要重视体育教学的监督性和考核性,避免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主义化;其四,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即高校的高等教育要肩负起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升华,这种升华也包括体育素养的提高以及升级,即充分的认识到终身体育不仅仅是体育锻炼的参与,还有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技巧的掌握,两者缺一不可;其五,高校的体育课程的完成以及评价体系需要更完善,主要包括,高校体育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针对某一项体育课程运动结束时的成绩的打分,而应该贯穿体育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实施动态的监督与评价,并且评价指标不仅仅有运动成绩,还有运动理念、体育知识储备、身体综合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以实现对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的真实的反馈以及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其六,高校的体育课程也要结合终身体育与全面健身概念下体育运动的特征,充分的考虑高校体育课程安排的多样性,以实现对高校学生的兴趣的吸引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调动,也要充分考虑到体育运动功能互补性,以实现对学生身体以及心理全面的促进作用,也要兼顾体育运动的动态变化性,以实现一个人在终身体育践行不同阶段的过渡和升华;其七,高校体育还应该做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即高校体育课程既要顺应终身体育发展的阶段完成高校体育教育应肩负起的使命与责任,也要帮助高校学生培养兴趣、形成习惯、深化意识,实现由校园到社会体育的转变,以实现体育运动的可持续性;最后,高校体育课程也应该做好与当下体育运动发展的同步性,即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内容要仅仅的鱼当代体育发展相同步,以避免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知识的滞后。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终身体育与全面健身对提高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以及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终身体育和全面健身的概念下,当代的体育运动的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功能互补性、阶段性和动态性等特点,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随也随着这些特点产生积极创新,但仍存在不足,需要积极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实现终身教育与全面教育在高校阶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