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教学模式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1-12王雅婷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
■王雅婷/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
一、立足时代背景,融合现代化“教”与“学”的技术
(一)打破“教”的形式禁锢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发展的需要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的课堂必须“活色生香”才能“博人眼球”,现在的老师必须要基于学情的考量,才能创设出有效的课堂。所以,单纯的“讲授式”、“练习式”教学形式亟需打破传统的禁锢,融合新鲜的技术手段,足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让“教”有的放矢。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包括课前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采集(包括图文、音视频材料)、课上多媒体的教学辅助(电子白板、演示文稿等)、课后作业的多样性选择(分层作业、合作探究)等。不难看出,要想学生在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综合发展、高效学习,我们的教学手段必须跟上学生发展的需求。
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亦是跟着时代的步伐,统筹了教学模块和单元目标,综合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新“教”的形式,拓展“教”的维度,能把有限的教材挖掘出丰富的内涵,能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的呈现方式,亦或是课后作业的设置,我们都不能局限于书本和笔端,而应让学生从一本书、一篇课文走进更宽广的世界,借助老师所提供的方法、工具、资源,学会查找信息、整理资料、辅助学习,这不正是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过程?
(二)丰富“学”的表现方式
老师的“教”不拘一格,学生的“学”自然也应该丰富多样。传统的学习方式只是注重课堂的听讲、完成课后笔头练习。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局限了,如何在固定量的时间内收获最大的学习价值,则需要学生不仅仅动用他们的眼睛、耳朵和手,更要动用的是他们的嘴巴和思维。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习的能力,才能将习得的内容内化成学识、涵养和技能。
“学”的方式如何在“融合式”的教学模式下更新、活化、丰富,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学生的表达、实践、思考能力。比如在预习工作中,学生习惯于识字、读文,权当完成了任务。而如果将预习作业具化为:(1)熟读课文,查字典解释不理解的词语;(2)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预习单的问题;(3)将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这样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步骤和方法,也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适当的问题,这样的能力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主要训练学生的探究和表达能力,由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大家交流研讨,变一成不变的“教”为积极主动的“学”。再如《两小儿辩日》这篇古文中,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后,可将课后作业设置为:将这个小故事排演成课本剧,小组竞演。这样的设置丰富了学生作业的形式,既趣味横生,又在实践中巩固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融合式”教学模式对应的是学生“学”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以工具书、网络资源、团队协作等为手段,综合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化,将生活学习化,“融合性”地学、“浸润式”地学,使学习结果最大效益化,升华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拓展教学时空,衔接“课前课后”与“线上线下”
(一)延展课堂宽度——“前置”加“后补”
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拓宽”,拓宽教学的空间,老师的“教”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的约束是不够的,所以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自主学习。“教师不在场”的学习效果才是衡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充分利用起课堂教学的前后时间,可以称之为课堂的“前置”和“后补”,让学生学会预习和学会复习,将大大拓展教学的宽度,深化教学效果。
“前置性”的学习可以表现为预习单的设计:(1)通过预习,你知道《草原》的作者是谁?查找资料,介绍一下他;(2)摘抄一句文中你最喜欢的话,说说理由;(3)你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这样的设计能够清晰地抓住文章的学习重点,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当然也可以是笼统和开放性的预学任务:(1)批注式赏析你喜欢的句子;(2)标记不理解的地方,课堂交流。
“后补”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强化,以往师生均不重视课后的复习,大多以完成笔头基础性练习为主,这样的作业设置无疑不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将课堂“后置”,让复习更自主,师者则需要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如学习了《古诗三首》后,我们可以变传统的作业“抄写并背诵三首古诗”为“将古诗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既检查了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写作能力。延展课堂的宽度,需要创新作业形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展示的空间,以趣味为引导,学生更愿意投入学习的过程,延长学习的过程,课堂的前、中、后完整衔接,教学才会更加高效。
(二)活化教学时间——“定时”加“选时”
课堂的宽度可以拓展,把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里,那么教学的时间也可以打破限制,课上的四十分钟固然是教师的主战场,但是仅靠这四十分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远远不够,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更迭的迅速使得学习也更碎片化,时间也更自由化,因此,我们的课堂也应走出四十分钟的框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为方向,更新教学模式。
教学时间的“定时”是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不可变更的,而我们要努力的是通过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将教学目标具象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的这四十分钟的学习是沉浸式的、无可替代的。而在这“定时”之外,并不是教学的终止,因而需要发展出“选时”教学。
“选时”是针对学生主体而言的,更为自主式、自由式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选择。比如在教学六下第一单元时,围绕第一单元的“民风民俗”主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延伸活动:(1)找一找斯妤的《除夕》一文,读一读,比较其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有何异同?(2)在《古诗三首》的基础上,再去搜集与节日有关的古诗,与同伴交流;(3)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有什么独特的习俗及其背后的寓意,可以演讲、书画的形式向同学展示。这些实践性的任务可以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和充分的选择自由,这样的好处是充分营造浓郁民俗文化氛围,学生能够浸润在教学文化中,同时抓住课堂之外的碎片化时间,充分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三、回归学生本位,强化“合作探究”与“综合评价”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
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综合运用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手段。区别于传统的“听—讲”模式,当今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鲜活的,所以我们开始倡导“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引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再以“探究—解决”问题为途径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此过程中的学习收获才能够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走向纵深处,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部编版教材中的略读课文都会在篇头设置一些阅读提示,对于这类文本,无需详尽的解读,完全可以将阅读提示作为问题引领,放手给学生进行阅读探究。以六下教材中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为例,对于这样的一篇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想象类微型小说,学生是很感兴趣的。而且孩子们对今天他们所体验的学校和学习模式有很深的感知度,因此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寻找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何不同,学生可以找的非常迅速。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内的竞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形式,比较哪组能够找得既快又全面,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训练了快读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其次,对于课文所设置的第二个问题:想象一下未来学习生活还可能是什么样的?教师则更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集思广益”,再把老师的“讲台”变为学生的“演讲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畅所欲言,一起讨论想象内容的好坏之处,辩证地分析问题。
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改变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将课堂创设成学生“生命在场”的体验场,这是“学”与“练”的融合,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二)以发展的眼光组织评价
有教学就应该有评价,“融合式”教学模式必将包含与时俱进的评价眼光。评价再也不是“唯分是上”,义务教育阶段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成长发展结果,无论是针对学生的个体评价,还是针对一节课的教学评价,都应该将目光聚焦到学生,发散开来看学生获得的体验,而不是只看学生是否能够将知识点背默出来。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是科学主题,从科学发展到想象,所以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对于这样一个写科幻故事的习作教学来说,评价必然不可能僵硬固化。我们要通过学生的写作看到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通过交流展示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勇气、自信心、表现力等。
每个学生都是在发展中的人,如果我们的评价标准也能基于学生的能力养成,那么自然能反向触动教学模式的革新,以鼓励和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能激励学生自主投身到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中,只有主动地参与和体验,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融合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利用好有效的教学资源,去革新我们的教学手段,生成新的教育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融合进“课上”与“课下”、“教学”与“评价”,立足学生本位,致力于素质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