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陈最良与其他文士形象,初探文人生存困境

2021-11-12冯修齐

散文百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家庭教师贾雨村范进

冯修齐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一、范进之于陈最良:百无一用是书生

1.范进其人。

范进是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是底层文人的样板,吴敬梓通过圆熟的讽刺笔法描述了范进一系列令人发笑的场景,这背后折射是一代底层文人最深沉的凄凉,范进既是喜剧的丑角,又是悲剧人生的直接承受者。

2.范进与陈最良的比较。

相同点:终日受人嘲笑,胡屠夫对范进的折辱无所不用其极,范屡屡因没有生计而无力反驳;陈最良考居后等而停廪,被后生称为陈绝粮,通晓各类知识又被戏称为“百杂碎”。生活困顿,范“面黄肌瘦”,科考多年“花白胡须”五十四岁且考了二十多次;陈年近六旬,疾病缠身,功名未就,引以为傲的事却屡屡受挫,“科场苦禁,蹉跎直恁”,12岁进学,观场15次“自幼学儒,灯窗苦吟,寒酸撒吞。”

不同点:范进除了读书别无长处(参看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除了科举考试,百无一用),陈最良却拥有其他技能,他精通医、卜、地理,虽地位低被人看不起,但不至于挨饿。范进沉浸在科举的迷梦中不能自拔,而陈已经动了放弃之念“也不想甚的了”;范考上了进士,跨越了身份和等级的界限,人格依旧是卑琐的,为母丁忧,筷子使用小心谨慎,却到燕窝里面拣大虾元子吃。像王安忆《叔叔的故事》那个知识精英叔叔的故事,即使他成了一个文化名人,但在精神上还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陈最良从始至终是布衣。

二、贾雨村之于陈最良:玉在匮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

1.贾雨村其人。

贾雨村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形象,不是主角却着墨颇多,他既不是彻底的底层,詹光、单聘仁等“篾片相公”;又非四大家族的宗亲、绝对的权势之流。换言之,摆脱底层文人的困窘而跻身于上层社会是贾雨村毕生的追求,为此可以抛却一切,到头来发现上层社会是不允许这类人与自己比肩的。

2.贾雨村与陈最良比较。

相同点:都曾做家庭教师,特别是女学生的老师,贾雨村被革职后曾经有两次做家庭教师的经历,一次是甄宝玉,因祖母溺爱,每每辱师责子,贾雨村不堪其苦便辞馆离去;一次是林黛玉,身体弱,功课少,十分省力;陈最良给杜丽娘当老师也是麻烦不断。都想走仕途,无论是开篇的诗“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还是复官后的小心谨慎都能看出贾雨村对仕途的执著;陈用六十载光阴证明走此路的决心。都不是纯粹的腐儒形象,贾深谙官场之道,门子的“趋利避害是君子”之言未尝不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写照,也是利与义之间的博弈;陈深谙官场现状,分析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头头是道,与门子合说“但凡出府游,则捻着衫儿袖”

不同点:贾雨村出场比较年轻,大志未酬,雄心勃勃,突出了他的成长与蜕变过程;而陈最良出场已年近六旬。贾是几经官场浮沉,陈是穷其一生也没谋得一官半职。贾被社会腐蚀逐渐丧失人性: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惺惺作态到从石呆子手中巧取豪夺的得心应手;陈虽能力有限却能保有善良的天性。

三、底层文人的生存困境

1.相同之处。

(1)自恃清高,缺乏社会认同感。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前胡屠夫对范进的伤害包括“现世宝”言语刺激,“啐在脸上”人身攻击,骂娘等人格侮辱,范只得唯唯诺诺“岳父见教的是”;后则极尽巴结之能事,“带酒来贺”,认为范进是打不得的星宿,频替“贤婿老爷”扯后襟。同乡看法也间接造成了范进悲剧人生,张乡绅“至亲骨肉”的恭维,也足以使范忘乎所以。

贾雨村也是一样,以读书人自居,面对甄士隐堪比及时雨的五十两银子和冬衣,不过“略谢一语,没有放在心上”。看出此时的贾还胸怀坦荡,以及“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以事理为要”为人爽朗,不刻板。孤高自许的性格是根植于骨髓中的,就像于连做家庭教师的唯一要求就是同主人同桌吃饭一样。饶是这样努力依旧得不到上流社会的认可,已是京官的贾雨村还会被平儿骂为饿不死的野杂种,生事精。

从大家对陈最良的称呼中就可以看出,陈是极度缺乏社会认同感的,几十年的科场生涯已经把那份自信清高消磨殆尽,残酷的社会生活逼迫他做妥协,不仅后辈给他取外号,就连春香也戏弄他;甚至自己也在调笑自己,儒变医,菜变虀。

(2)生计艰难,却又放不下面子。范进家住草屋,十几年猪油没吃过两三回,瞒着老丈人出去乡试家里已经饿两三天,没有做早饭的米,只得把家里的母鸡卖了换米吃。中举后范母一喜而死,可见之前是何等的清贫。范进的妻子没有一双鞋,只能靸个蒲窝子,歪腿烂脚。

贾雨村出场便是寄居在葫芦庙的穷儒,家道中落,人口衰微,靠写字作文为生,在甄府丫头娇杏眼中,衣衫褴褛像贫穷亲友。没有应试的盘缠,靠甄士隐接济。为了生计给甄宝玉做家庭教师,却屡次受辱;给黛玉当老师之前贫病交加,身体劳倦,盘费不继。

陈最良两年失馆,衣食单薄,听说杜太守给小姐请先生,别人奔竞钻去,他却表现出淡定从容,一是虚荣心作祟,不愿与钻营者为伍;二是发现当小姐老师有诸多困境。个中原因夹杂在一起使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3)追求功名,成其毕生的追求。范进应试多年终在周进的赏识下,应试成功,得此消息范情绪激动到疯狂,只会念叨“噫,好了,我中了”,这是一种种极致的快乐,五十四岁高龄还是个童生,大半辈子都搭在这上了。

与其说官场对贾雨村的诱惑大,不如说他更享受权力的乐趣。革职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权力的转瞬即逝性,紧握住权力才是生存之道。也就是那个时候曾经孤高耿介的贾时飞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贾大司马。

陈最良虽然迫于生存压力,从事他业,但内心对科举还心存幻想。多数时候陈是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科场挣扎四十余载儒变医、杜小姐老师这个烫手的山芋不接也得接,甚至连讲课的内容和方式都是被预先设定的。

2.不同之处。

(1)走了太久的路,忘了为什么出发。正如《高老头》中拉斯蒂涅一样,贾雨村有一个逐渐的蜕变的过程:发迹→革职→教书→复职。

发迹时,听到甄士隐的境遇时感伤叹息、探访甄英莲的下落、送甄家娘子银钱锦缎、并把自认为是人生知己的娇杏娶为二房,也算是不忘恩,求仁得仁。

革职对贾雨村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贾考取进士、升任知府春风得意,他的问题在于“贪酷之弊,恃才侮上”;而被参本上则写“擅篡礼仪,暗结虎狼之属”。行事高调,招人侧目,不善结交才是被参的核心原因。官场的门道他此刻才略通一二,这课上的不所谓不深刻,所以他全无怨色,喜笑自若。

教书的经历使他渴望回归官场,甄家的不尊重,伤了他维持太久的自尊;女学生的病娇,自感英雄无用武之处,自我消耗的无奈情绪勃然愈发。在与冷子兴交谈的过程中,表达对官场的见解独到,但就人生而言,竟不若一个古董商通透。

复职是个天大的喜讯,面对林如海修书一封为他筹划,其态度与之前对甄士隐截然迥异,不仅谢不释口还追问现居何职。当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更是又谢,唯唯听命,十分得意。,从葫芦案中与王子腾搭上线,到五十二回升任大司马,他的行动轨迹在一步步印证“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2)缺乏理智清醒的认识,一条路跑到黑。范进一生都在为功名而奋斗,几十年的科场生涯磨砺了他的意志,没有一技之长来维持基本的生计,终将沦为科举的工具。

易碎的科举泡沫梦为什么范进不愿醒?首先,是社会地位的转变,获得人们的尊重,为了这一刻,甘愿忍受几十年的白眼、嘲讽、谩骂,“衣锦还家”“前倨后恭”的故事洗脑了一代代的底层文人,可除了科举还能有什么途径呢。其次,便是是荣华富贵的诱惑,范进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汤惠“一年清知县,八千雪花银”,这对常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范进来说是莫大的诱惑。从他后来与各色人打交道娴熟得体,别人送来的东西也照单全收,他已不再是胡屠夫口中“烂忠厚没用的人”。

既无雄厚经济实力和强劲的人脉,又无赚钱能力,仅有一个不现实的美梦,如果没有周进的怜惜,范进的进阶之路恐怕会走得更久些。

(3)碌碌无为,籍籍无名。陈最良最像普通的大多数,有自己的坚持却也会有选择的放弃,被生活逐渐磨平了棱角。既有文人的迂腐习气,又不乏小市民的圆滑世故。

年近六旬,疾病缠身,功名未就,听说杜太守要为女儿延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大家争破头要去的七点原因,不脱名利二字,且指出这项工作的诸多艰难之处,口中是拒绝的,颇有闲云野鹤看世俗人争名逐利之感。

善于变通,当知道太守女儿的家庭教师可能是自己的时候,又会给自己找台阶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之饭,有的你吃”,一个是情感需要,一个是生理需要。合情合理,不是十足的迂腐顽固,为了吃饭亦可以放下所谓的面子。

猜你喜欢

家庭教师贾雨村范进
范进中彩
《红楼梦》中小人物的爱情对人性的启示
A 17-year-old helps to feed 12,000 homeless people
精灵当家⑰ 家庭教师
in class
论贾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诗语叙事
家教热现象透析
范进一日游
只和土豪做朋友
贾雨村:当坏蛋不是我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