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1-12赵朝会
赵朝会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项全球的流传最为广泛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中职英语学生在就业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英语水平,还重视其职业能力。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英语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以及其英语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打造出社会所需人才。
一、重视英语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那么中职学生就业时若要想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就需要在具备过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现实中与高等院校学生相比,中职学校学生在专业知识上呈现劣势,那么就应当着重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力求弥补劣势,打造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最终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就我国中职英语教学方向、方法,教育部颁布了相关的条例,力求高效能够培养出具有职业方向性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并且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使用英语交流,在不断的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实践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还需注重其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积累专业的同时,提高其应用能力,真正意义上不断适应社会。
二、培养中职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1.职业能力培养——课堂。
课堂作为学生的集中学习场所,那么课堂中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当秉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尽力丰富教学手段、及其课堂内容。
(1)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在许多英语课堂会进行着一种常见的流程,学生们齐声朗读单词、课文,教师再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然而这样的教学过程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灌输,提高学生的语法知识,却忽略了让学生把知识同实际相结合,未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那么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劣势,教师应当在让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增加寻找其中蕴含的交际话题并结合职业情景,同时教师需要预先设置问题交给学生相应的回答。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塑造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发展。
(2)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听力一直是作为英语学习中最难学习掌握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学生们在听听力时难以立即理解,其主要原因还是语境方面呈现劣势。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着重对语境进行讲解,循序渐进,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去适应去理解,最终使学生听力能力得到质的飞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的口头转述能力,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提升听力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其在口语能力。
(3)提高口语实用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实用能力,中职英语教师应当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营造出英语语言环境。再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前做好设计,通过设置与现实相关的情景对话,鼓励学生进行模拟。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打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此类的课堂,学生会在提升其口语能力的同时,增强口语的实用能力,让知识从书上转移到现实。
2.职业能力培养——课外。
虽然课堂是中职学生集中学习的场所,但是对于培养英语职业能力还相对局限。那么除开课堂,课外也可以利用起来,并且课外职业能力的培养会根据多样性,对课堂的培养的局限性进行弥补,从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促使学生进步,并最终适应社会需求。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对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而这种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不能够及时获取帮助时,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应当通过丰富课外自主学习活动,激起学生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还要通过课外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最大程度的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最终提升自己能力水平,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2)采用多元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获取变得快速便捷,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学习。让学生们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课本。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英美优秀作品进行观看,在这些极富生活性、实践性的作品中,使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这些多元的学习方式,是大多学生所感兴趣的。
(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而大多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难有机会在课外进行应用实践,因此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需要同外企进行合作,以学校途径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场地,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经验,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结语
中职英语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并且需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在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下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