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托马斯·哈代笔下乡村的多面性
2021-11-12张洁婷
张洁婷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享誉文坛,他的作品展现了乡村的广阔图景。哈代小说中的乡村被广泛研究,但其诗歌中对乡村的描写尚未得到足够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几首哈代的诗,探究哈代诗歌中乡村的特点。
哈代的诗呈现了风景如画、静谧淳朴的乡村,《挤奶姑娘》就是一首佳作。诗的前三节描绘了风光旖旎的田园。在布满雏菊的河岸边,红色的奶牛在反刍,它身旁是一个挤奶姑娘。牛奶刷刷地注入桶里,姑娘轻声低语,似乎要抒发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描写乡村中的普通事物和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诗人刻画了乡间生活的朴实纯真。诗中意象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让读者全方位感受乡村的美。视觉上,雏菊、牛、挤奶姑娘和鲜奶构成兼有自然与人的画面,纯白、鹅黄、红等色彩交织,既淡雅又浓烈。牛奶注入桶里的声响、河水流动的声音和姑娘的低语给人听觉享受。另外,河水的流动与牛奶的倾泻为乡村图景增添了动感。除了意象美,该诗还具有音乐美。前三节多单音节词,节奏明快流畅, rich与red、seems与sense押头韵,悦耳动听,彰显了乡村生活的愉快。
但是随后,挤奶姑娘潸然泪下,列车的噪声打破宁静。诗中粗糙尖锐的爆破音/b/、/g/和/p/强调了列车声的刺耳。近代工业使乡村受到影响,诗中的火车意象就是工业文明侵入乡村的标志。在哈代笔下,乡间的恬静舒适并非永恒不变。诗的最后表明姑娘因害怕爱人另觅新欢而落泪。第五节开头的“Nay!”使前文的抑扬格在此中断,格律的变化呼应了姑娘焦躁混乱的心境。为使爱人忠于自己,姑娘宁愿更多噪音划破天际,遍地小草尽数干枯。可见乡村里的爱情不都是纯真持久、坚不可摧的,爱情的易逝困扰着乡村女性。
《挤奶姑娘》展现了充满诗情画意却受到工业文明破坏、存在爱情折磨的乡村。张载中指出,哈代写诗时善于“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准确而恰当地表达他的感情”(84),该特点在《挤奶姑娘》和《不用为我遗憾》中都有体现。
《不用为我遗憾》呈现了乡村生活的欢愉。叙述者早晨穿行于谷物之间,感叹诞生的荣幸,傍晚于麦垛间流连,无忧无虑。她期待丰收,那时果物都将成熟,乡里人和秋虫会尽情欢歌,友人能享受美酒佳肴,在她眼中,乡村生活的美好持续不断。aaabbbcccddd韵式让各诗节结构完整,韵脚的重复产生回旋的音乐效果,呼应了田园趣事带来的美的享受。该诗还具有视觉美,每节中的诗行长度递增,因而各诗节看起来像三角形,宛如成堆的农作物,乡间事物的情态跃然纸上。
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指出人们常认为乡村代表着“美好的过去时光”(12),但实际上乡村生活既是欢乐的又充满劳作、压迫和灾难,不存在没有苦难的过去时光,众多田园诗脱离现实,被美化的田园生活只剩静谧纯朴的一面。威廉斯认为,揭示乡村真实历史的诗具有反田园色彩。哈代的一些诗恰恰具有该特点,客观描写了乡村的固有缺陷,表明即使没有外来冲击,乡间生活也并非总是田园牧歌式的。
物质匮乏是乡村生活的一个特征。在《堕落的姑娘》中,一位女子曾在乡下过着贫寒凄苦的生活,日复一日辛勤劳作却依然穷困潦倒。艰辛的日子夺走了美貌和健康,摧残了精神。为改善生活,她不惜堕落,背负污名,该诗突出了物质短缺造成的痛苦无奈。而在《回家》中,新娘随丈夫来到托勒高地,因该地的偏僻和生活的困难而痛哭流涕。高地人烟罕至,寒冷刺骨,树木光秃,与人们对乡村的美好印象相去甚远,新娘的哭诉强调了乡间生活的贫苦艰难。
除了贫穷辛劳,哈代的诗还反映了乡村的其他苦难。在《天气》中,牧羊人总担心下雨时洪水会淹没草地、毁坏作物,可见农业生产不稳定,乡里人的安定得不到保障。《慢性子》同样体现自然对人的威胁,哈代用简短诗行记录了男子被牛撞死的事,仿佛它并不沉重,可轻描淡写,表明意外在乡村并不罕见。
另外,农村社会有束缚人性的道德观念(张载中 162),在描写乡村的诗中,哈代多选择女性为中心人物,反映社会观念对她们的残害,《苔丝的哀歌》就是典型例子。苔丝没有指责爱人的狠心抛弃,而是深深自责,诗行间充满她的内疚,如“这一切不幸都是我造成,/都是我造成,/是我使他——一个真诚善良的人,/遭受了重重一击”(哈代109)。“都是我造成”的重复暗示了苔丝的愧疚程度之深。贞洁观念给乡村妇女带来严重的精神痛苦,加深了她们的不幸。
从以上哈代关于乡村的诗中可见,哈代的诗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乡村的多面性,他笔下的乡村和谐美好,同时在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发生着变化,其固有缺陷造成了乡里人的苦闷。在描写乡村的不同维度时,哈代善于选择恰当的形式,让形式为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