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的破与立:当代男女的“封闭化”现象

2021-11-12

长江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男女现象家庭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一、男女封闭现象的历史溯源

传统观念认为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是其产生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差异又形成了性别分工。中国文化中“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正是建立在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从原始儒家的思想来看,‘别’不仅是一种社会分工,还体现了‘男尊女卑’的道德判断。这种“男女有别”在儒家经典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地位有别,即男尊女卑;第二,分工有别,即“男主外,女主内”;第三,礼仪有别,即男主女从。

西汉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许多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名义上以儒家的“仁”来治国,实际上依然是“霸王道杂之”,是一种外儒内法的管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这种外儒内法极有力的表现形式——“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其中,“夫为妻纲”说明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其各自的地位以法令的形式被固定下来。男性是女性为人处世的根本标准,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成为父权制管理的工具。女性“被封闭”,使得男性在这种三纲的束缚中也背负了沉重的担子,需要负起更多的责任。“夫为妻纲”虽有男尊女卑消极的一面,但也强调了男人的社会责任。丈夫和父亲不能任意买卖妻子女儿,有赡养妻子和女儿的义务。因此男性也逐渐走进了封闭自己的怪圈,由此形成了长达数千年的男女“封闭化”现象。

二、当代男女在家庭中的封闭化现象

(一)女性在家庭中的“破”与“立”

在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呼声和制度努力下,过去关于男女性别的一些极端对立思想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对“男主外、女主内”现象产生的影响依然比较有限。当代男性与女性作为社会的基本成员,以结合构成家庭的形式组成了社会的基本单位。当代大多数家庭是“421”模式,核心成员夫妻双方各自需要赡养两位老人,此外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孩子需要抚养。按照过去仅仅依靠家庭中的主要男性成员去维持这个大家庭显然有些吃力。这种生活压力使得女性逐渐走出家庭,开始工作。

相应地,这使得女性面临着一种新的角色困境——即如何处理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双重身份。女性虽然打破了女主内的封闭现象,得以参加生产、工作,但是这种情况并非女性自发选择,是她们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做出的必然选择。在一些经济压力较轻的家庭中,也有部分女性主动打破封闭,走出家庭,与其他的家庭成员进行角色转换或者角色分担。这两部分女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由她们主动做出选择。

女性在家庭中的封闭已经被打破,虽然是被动无奈之举,但却也是进步的表现。而这种封闭的结束却也是另一种封闭现象的起点:女性需要平衡其在家庭和社会工作中的关系。

(二)男性在家庭中的“破”与“立”

相较女性来看,男性家庭的封闭现象基本上延续了古代的情形。主要表现在男性要成家立室,不仅需要成家还需要养家,提供家庭所需的一切生产生活资料。这种现象归咎起来源自古代“夫为妻纲”的伦理思想,从而形成了男性需要承担家庭大部分的经济来源的封闭现象。现代女性加入到“养家”的队伍中,与男性共同承担这一责任也属于男性封闭现象的“破”。而在这种新的模式下,男女共同寻找一种维持家庭稳定的平衡可称作是这一过程新的发展。

三、当代男女在社会中的封闭化现象

(一)对男女职业的要求

从男性、女性所从事职业的封闭现象来看,一些职业群体性别固定化的现象被打破。古代一些特定职业的种类如歌姬、舞姬、伶人等,其性别不再仅仅局限于女性。除了性别的严格约束,这类职业的群体较过去也发生了明显的扩大。此外,由于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女性被认作只可以从事一些次要的艺术,“如烹饪、编制、刺绣和缝纫”。女性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初级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活动,更遑论其他依靠脑力等的高级活动。这一点从古代当朝为官者皆属男性,女性寥寥的情形中可见一斑。当然这也是古代纲常思想约束下的产物。近代外来思想的冲击,也带来了男女平等的先声。兴女学和废缠足的进行便是最好的例证。近代的女性可以与男性进行相同的生产工作,到后来女性有权参与选举,到现在各行各业都有杰出女性的身影。这当属女性打破“男主女从”这一标签的进步选择。

对于性别封闭化在社会中的表现,不得不提的是女性因其孕育生命进行人类再生产时所遭遇到的封闭化。有研究表明,城市女性在工作上花的时间已经与男性相当,但是个人每周自有时间比男性少10个小时。究其原因,女性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其留给自己的时间显然会比男性更少。这属于“女主内”在新时代下的延续,不同的是女性多了“在外”的一部分内容。目前因为“‘生孩子’使女性挣扎于家庭与职场两难境地甚至遭受就业歧视的‘原罪’”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二)对男女的刻板印象

现代社会除了有男女所从事职业的封闭化现象外,还存在着对于男女作为社会个体的封闭。虽然社会文明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男女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一谈到礼仪,个子高挑,样貌出众的女性形象便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与古代部分女性职业领域的封闭化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但是显然长期“被封闭”的女性已经忘记使用自己的这项权利。当女性认为自己应该做某件事,提不出异议的时候,证明她们尚处在封闭的圈子里而不自知。

对于男性的刻板印象则是古代传统观念“男以强为贵”的延续,这也是男性在新时代下封闭现象的直接原因。或许是解放女性运动的成效过大,女性的许多标签被撕下。当女性不再以弱为美,而是身穿男性的服装或者剪去被视为其显著特征——长发的时候,这属于社会可接纳的范围。反之,男性如果穿一些有违于男性群体普遍所穿戴的服饰或者留长发,则极有可能会引来异样的目光。“娘炮”一词便是对男性违背这种刻板印象形成的产物。那么究竟是衣服和发型这些附属物被封闭化了,还是人们自己在走向封闭化的过程呢?显然,饰物从属于人类,是为人类服务的,封闭的不是物品,而是物品的主人本身。

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现代社会在以一种革命性方式批判传统社会中的“男女有别”、努力建构男女平等,但是又走向抹杀性别差异的另一极端。男性、女性应该如此做,正是他们在社会中所面临封闭的最好解释。

四、性别封闭化现象下的几点思考

首先,性别封闭化与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以三纲为核心的纲常礼教乃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也代表着一种以尊卑等级为基础的伦理专制主义。这一现象在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传入后开始发生改变。近代的先哲们为了反抗封建专制制度,对这种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批判:认为这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制造的精神枷锁。还将批判以“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为核心内涵的传统家庭伦理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结合起来。这种男女性别的破与立虽然是接受近代外来思想后的产物,却也有助于改变古代以来男女的封闭化。至于其后所形成的新的封闭,也是性别破立过程繁复现象的一种体现。

男性与女性在当代社会中均面临作为家庭成员或是社会个体的封闭化问题,而这一封闭化又在不断的“破”中冲出封闭,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立”中又走入了另一封闭。男性从过去的“为妻纲”,到现在与女性共同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各自的领域中贡献力量,分别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这对比过去是极大的进步。

相较于男性,女性的封闭现象则复杂得多。近代的女性解放运动是打破女性封闭的一次大事件。主要表现为身体层面的废缠足以及精神层面的兴女学。过去女子必须缠足以求美观,而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好的婚配对象,进而又落入了男主女从的封闭中。就精神层面而言,女性被要求无须有过多的知识,即便读书也仅是识字即可,为了更好的嫁与夫家,女方家人会让女子读《女四书》,了解为人妻、为人母之道。当然这种也仅仅局限于个别家庭。其本质上还是在贯彻三纲。因此大多数女子的受教育权利仍然不能保证。废缠足运动的进行使得女性身体得到解放,兴女学使得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女性一改以往封闭化现象的一大进步。

最后,性别封闭化现象既已形成,我们所要做的,所能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封闭。如上所说,即使一种封闭被打破,也仍会陷入一种新的封闭。但这并不意味着打破封闭没有任何意义。其实仔细看来,每一次的“立”虽然形成了新的封闭,但却打破了过去的封闭,这恰恰是调和性别封闭现象的进步表现。男性,女性的差异在于其性别,但二者都是社会中的成员,本无大的不同。可是男性与女性如今都或多或少地为自己的性别所累,陷入了封闭现象,并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地在自我封闭化或被封闭化。因此,肩负起打破封闭的责任,努力做到性别中的求同存异是当下社会每个成员应该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男女现象家庭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男女有别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第四章光现象
“意式”男女的街头时髦选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