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兴起对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影响

2021-11-12汪月如

名家名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表演者民歌少数民族

汪月如

一、短视频的兴起及其特点

短视频又叫短片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的、时长在几十秒到几分钟的视频。诸如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APP目前均运行良好,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高达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亿,占网民总人数的88.3%。2011年快手推出“GIF快手”,2013年快手由工具应用转为短视频社区;2013年9月腾讯推出微视;2016年抖音上线,头条视频升级为西瓜视频;2020年1月微信视频号内测。十年间短视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以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抖音为例,截至2020年8月,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人次,而截至2020年12月,抖音日均视频搜索次数突破4亿人次。

短视频的制作门槛低且娱乐性强,这些APP均具有易操作的视频编辑功能,视频制作者只需要拍摄一个简单的视频就可以通过编辑功能把视频变得精美而有趣。因此短视频具有以下特点:(1)短视频平台的受众涵盖面广。以抖音为例,其日活跃用户达到6亿人次。(2)短视频平台传播者众多。得益于视频制作的门槛低、智能手机普及率高且国家的通信技术强大,人人都可以是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者。(3)短视频的内容丰富,而且大多是娱乐性的。以抖音APP为例,搜索广西民歌会发现无数的视频资源,有些播放量甚至达到几百万次。

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增加了用户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这些短视频APP也对广西民歌的发展及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与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二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与传播途径

(一)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现状

由于语言和地域等的限制,导致广西少数民族民歌传唱范围不广、受众较少、影响面窄。大多数少数民族民歌只是口头传唱,缺乏曲谱留存,民歌演唱者和传承人随着岁月更迭也在逐渐减少,导致大量优秀民歌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政府和各类民间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民歌文化,但由于传唱人大多只会演唱而不会记录,所以很难将优秀的民歌通过文字和乐谱的形式留存下来。

在网络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传统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者和关注者越来越少,流行音乐的编曲、节奏感和配器等更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在传统少数民族民歌逐渐遇冷的现状下,一部分作曲家也在改编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他们将流行音乐元素有选择性地加入少数民族民歌的编曲中,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就有众多的版本可供听众选择,作曲家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使民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二)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播途径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最初都是用口耳相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代代进行传承和传播的。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坐妹”、京族的“哈节”等传统少数民族节日,都是民歌演唱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广西的少数民族大多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中国第一大少数民族—壮族也是在1957年才拥有了统一的文字,以至于有很多优秀的民歌没有得到及时的记录。后来,随着电视机和收音机的普及,民歌得以更直观地面对大众。例如,1960年上映的电影《刘三姐》,其中就包含着《世上哪有树缠藤》《只有山歌敬亲人》等经典的广西壮族民歌唱段。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广西的文化和民歌有了更直观的传播方式,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通过各种平台搜索到广西少数民族民歌,其中就包括目前最时尚、最常用的短视频方式。

三、短视频对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影响

(一)对广西少数民族民歌传播的影响

传统模式下,广西少数民族民歌大多通过口口相传以及文字、电视、电台等途径进行传播,这也是多年来广西民歌大多只在本区内传播,很难向区外扩大其影响的原因。但今天短视频的兴起显然使广西民歌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更是成为人们学习和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短视频拥有自己的大数据算法,如果用户在搜索框输入了“广西少数民族民歌”并相对完整地观看了一个视频,平台根据算法会认为“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是该用户的兴趣点所在,就会给该用户推送与之相关的各类内容,让他们不断欣赏这些内容以增强用户黏性。这种传播方式突破了区域限制,将广西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当然,由于用户众多且背景复杂,也导致了短视频质量良莠不齐,需要大家擦亮鉴别的眼睛。

(二)对广西少数民族民歌表演者的影响

传统的民歌表演者大多在村庄进行表演,但今天借助于短视频APP,很多表演者拍起了民歌短视频并从中获得收益。广西的少数民族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融合了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多姿多彩的民歌对多数观看短视频的受众来说是非常新奇的。新颖的短视频会增加观众的点击量及评论,进而获得短视频平台一定的奖励,这大大地增加了表演者的创作动力。民歌表演者的视频也有机会被专业的音乐人看到进而收获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促进表演者提升自己的短视频质量。笔者在抖音搜索民歌表演的视频发现,点击率较高的表演者大多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歌手,他们上传的视频通常旋律优美、表演性强,这对于民歌表演者制作短视频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对广西少数民族民歌受众的影响

以往喜欢听广西民歌的观众大多数都是通过传统的传播渠道来获得资源,现在得益于各类短视频APP的飞速发展,人们通过抖音、快手等APP在移动客户端就能观看到自己喜欢的歌手或演员的表演,大大地增加了受众观看的便利性。观众在短视频APP中“关注”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表演者,就可以与表演者进行直接的互动。当然,受众也可以发表对当前曲目的看法或感受,直接在APP进行民歌的学习等。短视频APP成为受众获取广西少数民族民歌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对广西少数民族民歌产业的影响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又称“歌圩节”,于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举行。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广西将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重要节日,全区人民享有两天的假期。“三月三”期间广西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如抛绣球、对山歌、吃五色糯米饭等,用歌声和舞蹈来欢庆这一盛大的壮族节日。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表明,2021年4月14日至4月17日,广西“三月三”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1577万人次,广西游客接待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3.1%,实现旅游消费比2013年同期增长4.6%。这些喜人的成绩和广西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也离不开短视频APP对广西秀丽山水和动人民歌的推广。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在这些短视频APP上注册了官方账号,制作精美的宣传内容,对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小结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有效的大范围传播,甚至有些少数民族的曲目在“非遗”政策的保护下才得以存活。如今得益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日均活跃用户都以亿为计。这些APP的发展也带动了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对广西的文化产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极具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文化也充实了短视频平台。广西少数民族民歌和短视频APP二者相互促进、互利共赢,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表演者民歌少数民族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穿花衣 唱民歌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