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油吊灯下

2021-11-12唐德淼

名家名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马灯竹签煤油

唐德淼

煤油吊灯下,珍藏着太多的故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乡农村没有通电、通水、通水泥路(主要是泥巴路)。

村里的自来水至今都没有安装到户。在地下水质下降的情况下,吃着井水,还是有点遗憾的。2016年底,水泥路已完全通到村口。照明电的接通尽管比较晚,但欣慰的是比水、路来得爽快。基本设施的滞后,是我们的村太偏僻?是经济太落后、投入不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通电之前,每家每户都是点煤油灯照明。

煤油灯是自制的。一般用容量为200毫升左右的旧玻璃药瓶做煤油灯。该药瓶须是铁皮盖儿,因为铁皮不会熔化。首先在盖子上戳个孔,再用铁皮卷成的管子穿过盖上的孔,用旧棉花捻成灯芯穿过管子,在瓶子里倒上大半瓶煤油,盖上带灯芯的盖子,一个简易的煤油灯就做好了。然后,在瓶口的螺纹下部缠上铁丝,单边留个小环或双边对称留两个环。带单边环的煤油灯可以挂在墙壁上的钉子上用来照明,主要用于厨房或房间。

当时,家徒四壁,连安放煤油灯的桌子、柜子等家具都没有。我们只能趴在大约一米见方的吃饭桌上写作业。这个桌子是家里仅有的家具。据说,还是外婆的母亲“传”给我们的。

为了安静,有时会趴在窗台下倒扣纸箱的底部上面写作业。但是,煤油灯放哪里就是个问题。这时,“双边环”煤油灯就有大作用,可以用细铁丝从屋顶斜坡芦苇笆上吊挂下来。

另外,有的煤油灯瓶口不缠铁丝即无铁丝环,这种煤油灯有什么用途呢?是防风照明用的“马灯”。

当时,有一种带玻璃罩的可提、可吊、可防风的照明灯具,叫马灯。其实集市上可以买到,但由于经济拮据,只能自己动手做。

怎么做?在一块面积比500毫升医用盐水瓶底部大一点的圆形木板边沿上均分对称地钻四个孔,用铁丝穿孔把木板水平吊起,四根铁丝在高于医用盐水瓶的顶部汇拢,留一个可提的钩子或环,如此类似于鸟笼的可提的“马灯”框架就完成了。其实,那个盐水瓶瓶体就是灯罩,当然,需要盐水瓶是透明的,才可以充当灯罩。

可是,盐水瓶是封闭的容器,必须去掉盐水瓶的底部。在瓶体离底部约1厘米处,重复绕上多根棉线,蘸上煤油,点火烧热瓶体,然后把瓶体的底部垂直插入冷水中,瓶底就会整体掉下来,马灯的灯罩就形成了。

最后,把无环的小煤油灯端放在木板中央并固定,罩上无底无盖的盐水瓶体,至此,手提“马灯”就大功告成了。

用时,拿起盐水瓶体,点燃煤油灯即可。

昏暗的夜晚,低矮的茅屋里漆黑一片。“绿豆”大的煤油灯芯,像萤火虫一样,在漫长的黑夜里厮守着,晃“舞”着。

吊在芦苇做成的篱笆天花斜板下的双环煤油灯,随着门缝钻进来的一阵又一阵凛冽寒风晃了又晃,时而偏离母亲床头的正上方。

母亲不时抬起头,迎着光晕,伸手去阻止灯的晃动。

灯挂在母亲床铺正上方,因为冬天的夜晚母亲总要做些家务活,如做衣服、纳鞋底,或修补孩子脱下的衣服,或捉去孩子衣服上的虱子、跳蚤(接缝中或跳蚤卵比较多而无法捉的部位,母亲就用牙齿反复咬着,缩在被窝的我们有时会听到微弱的咯吱声)。

家人穿的衣服或相关家务,基本都出自她的“挑灯夜战”。

母亲手中飞着针线,嘴里还会为孩子们讲着奇闻趣事。

她时不时地突然停下来,朝着犄角旮旯的方向发出“赫吱赫吱”的声音。有时,她会静静地听着,试图听得清楚点……听了一会儿,她停下手中的针线活,蹑手蹑脚地走向发出微弱声音的角落,忽然喊出声来:“他大大(父亲)快来,土夹子(地猫)逮到老鼠了。”

乡下的房子里有很多老鼠,尤其茅草房里。人还没睡,老鼠就开始肆无忌惮,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有时还窜到床上东张西望。它们不光偷吃粮食、咬嚼衣物,还在家里的角落里挖洞筑窝繁衍。时常,老鼠满地跑,骚味满角落。

母亲经常催促父亲制作土夹子,逮捉可恶的老鼠。土夹子即是在墙根或老鼠窝旁或其经常出没的地方,用竹签巧妙地撑起泥巴做的土砖,竹签上固定老鼠爱吃的诱饵,它吃诱饵时,会带动竹签,重实的土砖就会倒下压住老鼠。

睡前,在瑟瑟寒风挤进破柴门的撕裂声中,我被赶老鼠、逮老鼠的动静吓得只能蜷缩在被窝里,心不在焉地听着母亲讲故事,紧紧地搂着母亲的大腿,享受着母亲时而抚慰、时而掖实被角的感动,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温馨的梦乡……

猜你喜欢

马灯竹签煤油
马灯舞:一舞马灯千古传
飞机为什么要烧煤油?
竹签,算筹
会“动”的竹签
在苟坝,三月是一盏马灯
挣扎(外一首)
为什么煤油灯需要借助灯芯才能燃烧
竹签陀螺站起来
苟坝 一盏马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