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彦琮的“八备说”解读及其对当今翻译的要求

2021-11-12毕晓雪

名家名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翻译者佛经佛教

毕晓雪

彦琮作为我国佛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著作家,对佛教的发展与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彦琮的《辩正论》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化的翻译专论,其在书中明确提出我国翻译历史上最早与翻译主体译者的条件和要求有关的“八备说”。虽然在此之前,也曾有佛经翻译者提出了相关内容,但全面且具体地论述合格译者的条件和要求,只有彦琮一人。不管是从当时社会的认知水平分析,还是对现今翻译事业发展而言,八备说都具有极深的影响作用。

一、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基于大数据网络技术开始全面优化语言服务领域,不仅引入了大量先进软件设备,而且根据各领域语言需求规划设计了更多优质服务。从整体角度来看,当今翻译事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且随着语言技术和相关产品研发水平的日益成熟,未来必然会向着产学研的方向稳步发展,但这也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的翻译史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为古代翻译阶段,第二为近代发展阶段,第三为现代翻译阶段,第四为当代翻译阶段。虽然不同时期的思维意识和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存在差异,但从深层角度分析可知,这些内容对未来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事业,需要译者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基础上,多学习和借鉴传统翻译史所提供的思想意识和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拓展语言服务行业的同时,为国家建设发展奠定基础保障。而本文研究的彦琮就是处在古代翻译阶段的优秀代表人物。

二、彦琮“八备说”

(一)内容介绍

彦琮在《辩正论》中提出,佛经翻译者必须具备:“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其备一也;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其备二也;筌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暗滞,其备三也;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其备四也;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其备五也;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衔,其备六也;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其备七也;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其备八也。”

上述为原文内容,而对其解读分析可以选用的版本很多,本文主要选用王宏印教授的注释本进行深入探讨,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求翻译人员拥有高尚品格和对梵文的修养造诣。而在陈福康看来,上述八备论中的一、二、五、六都属于人格修养,三、四、七、八是指人的学识修养,两者都是培养优秀翻译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提出背景

第一,社会历史。一方面,当时的统治者为佛教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兴建寺庙,而随着佛教的兴盛,相关译文也随之增加。隋文帝延续了北周统治政策,要求各地方全面修复寺院,支持人们出家,并且又大力塑造经像。在这一阶段,民间所拥有的佛经要比儒家的六经多很多倍。在这一背景下,受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彦琮在深入研究佛经翻译事业的同时,更从中发现了更多内容,这也是其展示自身才华的重要时机。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在当时属于主流内容。从孔孟思想大力推广开始,我国一直深受这一理论思想的影响,不管是汉武帝提出要“罢黜百家”,还是清末时期帝王崇尚儒学,都让孔孟之道成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了解这一思想理论可知,其核心内容就是关注人类的伦理道德。结合这一背景分析,彦琮提出的“八备说”中也有相关内容,由此可见这对于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和翻译事业发展而言也具有积极影响。

第二,前人之鉴。在彦琮提出“八备说”之前,也曾有研究学者对译者及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为例,其对彦琮提出的翻译思想影响极其深刻。在后期研究中,彦琮在认可道安思想观念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可知,道安的思想理论要求翻译人员要关注译经期间的艰难和辛苦,而这也是当时翻译人员必须克服的困难。而针对这些问题,彦琮经过多年的探究与对比分析,在“八备说”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三,案例分析。对“八备说”中备二提出的“践觉场”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对其的翻译各不相同,且存在较大分歧。而在笔者看来,根据所在语境分析,“践”属于动词,表示登上或到达的含义,而“觉场”在一般的佛教工具书籍中并没有查到相关内容,但阅读相关文献并联系上下文分析可知,主要是指成佛的重要时期,具体可以表示为菩萨觉悟的第七个阶次之意。再根据佛学家吕澂提出的观点分析,菩萨觉悟的第七个阶次是指比较高阶次。由此可见,“践觉场”可以直接翻译成“达到菩萨觉悟的第七个阶次”,在“八备说”的语境当中可以用来表示觉悟或成佛。香港学者将其直接翻译为“prepare oneself for enlightenment”,可以表示为觉悟做好准备。而在后半句当中的“不染讥恶”中,各家的翻译也各不相同。以“染”为例,有人将其翻译成“惹”,也有人将其翻译成“招致”,还有人英译为“arouse”表示为引起等。而在笔者看来,在这一语境当中的“染”就代表感染或沾染的含义,当今翻译可以利用借词法的方式,而在英文翻译中可以表示为“be infected with”。“讥恶”作为“染”的宾语,有人将其翻译成“讥疑”,也有人将其翻译成“非议”,在英译当中将其翻译成“scorn or laughter”代表嘲笑。但这些都没有考虑到此语语境的问题,因此在笔者看来,“讥”可以表示为佛教术语八风或八法。

三、彦琮“八备说”对当今翻译的要求及启示

(一)要求

第一,彦琮“八备说”作为我国翻译史上最早系统研究与分析翻译者所需条件和要求的学说,直观呈现了作者对翻译的独到见解。第二,在“八备说”以前,研究佛经翻译问题主要体现在译文中,而彦琮的“八备说”让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翻译者的身上。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并让译者的主体地位随着翻译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高。因此,翻译人员在参与译文活动时必须具备主体性。第三,“八备说”提高了对翻译人员的道德意识和学问修养的要求,为翻译人员提高能力和素质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第四,“八备说”不仅符合佛经翻译人员的需求,也能用于科技或文学等书籍翻译。这一理论知识既在古代翻译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又在当今翻译事业发展中展现出了积极作用。第五,“八备说”也为后来研究佛经翻译和相关译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启示

结合上文概述内容分析可知,彦琮“八备说”对当今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启示。

第一,这一内容既适合用来翻译佛教文学,也能用于研究现代应用翻译。从古代传承至今,“八备说”所展现出的应用价值和时代意义都是翻译人员在当今时代无法获取的内容。因此,在培养专业翻译人员时,一方面要向他们传递新知识和新理论,另一方面也要组织他们积极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及相关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同时拥有正确的翻译观念。第二,对翻译人员来说,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必须多参加翻译实践和社会实践。原因在于只有丰富个人经历和社会阅历,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翻译经验和正确观念。第三,在翻译探索期间,翻译人员要在深入学习中经常对比和归纳总结,多利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彦琮也是在对比和评估历代译经的得失后才提出“八备说”。同时,阅读《辩正论》可以发现,彦琮对道安的翻译思想进行了肯定,但并不是全面的肯定,而是利用一种批判继承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相关理论和思想。第四,在翻译事业中,翻译人员要尊重并且热爱原著作品,确保其不会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在翻译后发生过多变化,以此确保译文和原著作品都具有相同性和独特性。同时,翻译人员要和原著作者在情感表达和思想高度上达成一致,这样有利于得到和原著作品相同质量的译文。第五,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了解作者所处时代及背景。原因在于,所处时代存在差异,翻译文章的语言风格也要有所变化。由此可知,在翻译中时代背景与语言风格是息息相关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角度分析,彦琮在《辩正论》中提出的“八备说”,远超当时的认知水平。虽然相关理论探讨都是从佛经角度进行思考的,但对其他文学题材的翻译也有极深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彦琮不仅发现了翻译人员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对翻译文章质量的影响,而且还着重强调了品德修养在译事中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八备说”作为我国翻译史上的一大宝贵财富,是非常值得当今学者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翻译者佛经佛教
美丽的佛经故事
佛教艺术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看中国·在浙江
推销有方
推销有方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