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的字义演变与语法化发展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义项现代汉语用法

申 旻

兰州交通大学

“开”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动词,在句中可以单独做谓语,也可以和名词、其他动词组合成词,它的字义演变和语法演变也较复杂,含义涉及范围很广。

一、“开”的字形演变

“开”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最早的字形见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张也。”“张,施弓弦也。”战国文字作,从字形上看,由[門]、[廾],附加[一]构成。从[門],表示动作的对象之义;从[廾],古字是两只手,表开门的主体之义;[一]像门栓之形。[廾]、[一]合而为[开],表示两只手将门闩拉开后使门打开,并且这种开门的动作状如拉弓的动作。从造字法的角度看,“开”是会意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附加实象,规范字作“开”。

二、“开”本义起源

“开”最早的字形以《说文解字》中的为定本,在表示“启门”义之前,“开”表示“打开其他东西”的意思已经出现。如:

(1)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诗经·周颂·良耜》)

(2)户开亦开。户阖亦阖。(《礼记·曲礼上》)

因此,“开”的本义应该为“打开”,且本义一直沿用到今天。

三、“开”字义的历时演变

汉语“开”的语义演变较复杂。本文将按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五个阶段对“开”的语义演变进行历时分析。

(一)先秦时期

1.本义:打开。该义项沿用至今。

2.具体动作义。

(1)睁开、张开。“开”后常见的表示人体器官的名词有“目(眼)”“耳”“眉”“胃”“口”“怀”“膛”“心”等。相对而言,“目(眼)”和“口”的搭配频率是最高的,与之相应的动作义为“(眼睛)睁开”和“(嘴巴(张开)”。该用法沿用至今。如: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庄子·秋水》)

(2)开创。常见的后接对象是“国家”,对于古代帝王而言,开创国家就是开创基业,因此“开创”义后接的对象还有“基”“业”。“开创”义也沿用至今。如: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周易·师卦》)

(3)开掘;开发;打通。如: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 )

(4)开通,使原来闭塞的(如风气等)不闭塞。由“打通”义引申而来。该用法沿用至今。如: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以耀德於广远也。(韦昭注:“开,通也”)(《国语·晋语八》)

(5)推衍。如: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管子·地员》)

(6)成立、设立、设置。由“开创”义引申而来。国家运转后,需要开通基础设施,成立各类机构,设立不同官职等,“成立、设立、开通”义由此形成。该义项沿用至今。如: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

(7)冰雪融化。如:地不刚则动闭不开。(《吕氏春秋·贵信》)

(8)开导、启发。由“开通”义引申而来。该义项沿用至今。如: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 学记》)

(9)赦免;开脱。如: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书·多方》)

3.夏历十一月月建的别称。如:太阴所建……子为开,主太岁。(《淮南子·天文训》)

(二)两汉时期

1.开辟,开拓。 由“开创”义引申而来。如:武帝广开上林……周袤数百里。(汉·扬雄《羽猎赋》)

2.展开,舒展。如:前开唐中,弥望广橡。(汉·张衡《西京赋》)

3.心情舒畅、思想通畅。由“展开、舒展”义引申而来,这种用法在佛经中使用频繁,且多与“心”“意”“悟”等共现。该义项沿用至今。如:令我心己开,如冥中有灯火;如人乘船,船坏依岸;如盲人得扶;如老人持杖行。(东汉·安世高《佛说摩邓女经》)

4.开朗;明亮。由“冰雪融化”义引申而来。该用法沿用至今。如:帅尔阴闭,霅然阳开。(汉·扬雄《甘泉赋》)

5.引起;导致。如:宗邑无主,则民不畏,边境无主,则开寇心。(汉·刘向《列女传·晋献骊姬》)

6.开裂;分开。如:养流睇而猨号兮,李虎发而石开。(汉·班固《幽通赋》)

7.开列;逐一写出。该用法沿用到清代,现代汉语中这一义项基本消失。如: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后汉书·徐防传》)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具体动作义

(1)展示;展现。由“展开;舒展”引申而来。如:《河》《洛》开奥,符命用出。(魏晋·左思《魏都赋》)

(2)(花朵)绽放。由“展开”义引申而来。该义项最早出现于六朝时期,这一用法在唐诗宋词中很多,且一直保留下来,常见的词有“开花”“花开”等。如:何解冻之嘉月,植荚之尽开。(梁·萧纲《梅花赋》)

(3)允许。如:谓九品既除,宜先开移徙,听相并就。(《晋书·李重传》)

(4)排列。如:钓台临讲阅,樊山开广讌。(南朝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5)销除;解除。由“赦免;开脱”义引申而出。如:臣闻理之所守,势所常夺;道之所闭,权所必开。(晋·陆机《演连珠》之四四)

(6)开始。该义项沿用至今。如:欲以物开,患以事成。(三国魏·嵇康《太师箴》)

2.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开”位于动词后的用法。如: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子夜四时歌春歌》)

3.星名。开,开明星,即木星。如: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三国魏·曹操《气出唱》)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具体动作义

(1)冰雪融化。该义项最早出现于先秦,但用例很少,直到唐代,数量才有所增加,明清时期,该义项已基本消失。如:雾散因和气,冰开得暖意。(唐·白居易《早春》)

(2)云雾消散。该义项沿用到明清时期。如:巴国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唐·陈子昂《渡荆门望楚》)

(3)开动、发动、操纵车、船。由“开始”义引申而来。如: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唐·韩愈《桃源图》)。

该义项一直沿用至今,“开”后的对象也扩展至“飞机、机器、枪、炮”等,并引申出现代汉语中的“队伍开拨”义。

2.出现“V开”结构,“开”由动词逐渐虚化为动词后的趋向补语,“开”由原来的词汇义引申出“分裂,分开”义。如:牛马行无色,蛟龙斗不开。(杜甫《雨》)

(五)宋元明清时期。

1.宋代。

(1)具体动作义。

①吃。是“张开”的引申义,现多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方言中。如:若道得老僧便开粥饭相伴过夏。(宋·释道原《景德灯传录》卷十四)

②开办、经营。由“开通”义引申而来。如:亦开卦卖卜,卦无不中。(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十八)

③指假期已满,开始工作。由“开解”义引申而来。如:今方寒食,俟假开,如卿所奏。(《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④刊刻。如:小人家旧贫窭,因开苏内翰、黄学士词翰,遂至饱暖。(宋·张淏《云谷杂记·人之识见》)

(2)出现“V开O”、“V得开”结构。如:

①小童添炭,拨开火散乱。(《朱子语类》)

②如善画者,只一点墨,便斡淡得开。(《朱子语类》)

(3)“V开”结构用于“被”字句,如: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霞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朱子语类》)

(4)“开”和“去”组成复合趋向动词,如:盖晦日则月与日相叠了,至初三方渐渐离开去,人在下面侧看见,则其光阙。(《朱子语类·天地下》)

2.元代。

(1)具体动作义——说话。是“张开”的引申义,现在由其他言说义动词“讲”“说”“告诉”等所替代。如:这匹夫好无理也!怎敢开如此大言?(元·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

(2)抽象动作义——(水)沸腾。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如“开水”。如:但看水开了一会儿。把那铡的草。放在豆子上。(元·佚名《老乞大新释》)

(3)“V开”结构用于“把”字句。如:便把箱儿打开,内中有十来包珠子,又有几个小匣儿,都盛着新样簇花点翠的首饰。(《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4)出现表位移义的“开”,且“V开”的客体由指物名词扩大到指人名词。如:众人怕事的四散走开了。(《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3.明代。

(1)具体动作义。

①天晴。由“冰雪融化”和“云雾消散”义共同引申出来。如:一时间云开见日连风也没有了些。(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十三回)

现多用于方言。如:天晴曰开。(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牟平县志>》)

②举行;举办。由“开动”义引申而来,该用法沿用至今。如:如今冯员外大开赈济,我和你同去他家走一遭看如何?(明·沈受先《三元记·博施》)

③建造。该用法现已基本消失。如:纯阳阁之上,则开轩三楹。(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

(2)抽象动作义——揭晓。由“公示”义引申而来。该义项沿用至今。如:今北场及会场朱卷,皆以开榜时,立刻送部磨勘,无复遗失事矣。(《万历野获编》卷十五)

(3)出现表“离开”义的“开”,如:应捕见他不肯走开,道是冲了节,一把拿住。(《二刻拍案惊奇》(下))

(4)出现表抽象结果义的“开”,如:吩咐门子不要把言语说开了。(《初刻拍案惊奇》(下))

4.清代。

(1)具体动作义。

①“开心”成为固定词汇,表示心情好。如:他们自从略知人事,就是满腹忧愁,从无一日开心,也不知喜笑欢乐为何物。(《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②提出。由“开列”义引申而出,如:海外卖货,怎肯预先开价,须看他缺了那样,俺就那样贵。(《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③提供。由“开列”义引申而出,如:学吏道:“旧规但是老爹们来……开本花名册送来,秀才癝粮中扣出一个常例,一同送到,一件事就完了。(凌檬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

只有“开列”的动作带有他人的目的性,“开列”义才能引申出“提供、提出”义。

④免职;辞退;解雇。由“解除”义引申而来,沿用至今。如:本朝定制,凡以尚书协办大学士者,不开尚书缺。(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三)

(2)出现了表起始义的“开”。如:人人纳罕儿,说张老者老两口儿想开了,无儿无女,天天弄嘴吃。《七侠五义》(下)

(3)量词。沿用至今已经引申出“按十分之几的比例分配或分开”、“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的意思。此外“开”与外来词的音结合,出现了表示“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

四、小结

从“开”的历时发展看,“开”最先是一个实意动词。之后出现了“V开”的结构,“开”作为具体动作的结果义出现最早,位移义和抽象结果义在它之后,起始义的“开”出现最晚,到了当代,“开”用作抽象结果义和起始义越来越多。至此,“开”由实意演变为虚意。

猜你喜欢

义项现代汉语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作”与“做”的用法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特殊用法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撞车”、“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