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2021-11-12孙曼华廊坊师范学院
孙曼华/廊坊师范学院
在全党和全社会“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共识下,为改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偏理论轻实践,课堂多“纸上谈兵”的局面,提出建设促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第二课堂,帮助大学生切身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台阶,提高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
(一)第二课堂的涵义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多年来硕果累累,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无根之萍,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者与传承者,更应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实践短板,为解决这一弊端,如今已初步形成了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
第一课堂即理论教学,为我们熟知的教材授课,第二课堂配合第一课堂开设,为理论课程之外的实践教学。多为学校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自愿为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有效引导学生“身体力行”的感受知识。
(二)课堂实践的教学定位
在第二课堂模式的推行中,很多高校将实践教学简单理解为了带有社会实践因素的活动,未起到相应效果,反而走上了增负学生的形式主义道路。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践应当是针对该专业的性质而开展的,具有专向性,不能与学生日常假期实践等相提并论。找准课堂实践的教学定位,关键在于是否掌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实践所需,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政课程教学知识,增强课程的效果和吸引力,摒弃单向式的知识灌输,建立学生与教师交互式学习的良好模式。
虽然第二课堂为实践教学,但是应当牢记其教学本质,不应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二者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我们的目的不是实践而是教学,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规划,不需一味追求良好的实践教学场地,举办大规模活动,例如以小竞赛带动实践教学,探索性专题研讨、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即可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同时,与第一课堂一同制定考核细则,分配学分学时,将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具体化,普遍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意义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自古圣贤之言学,咸以躬行实践为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教导我们,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的大力倡导与推进,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在实践中感受真知,只有切身走到实践的位置上,才能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并推动理论的发展。校内第二课堂作为实践教学的依托,更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开放共享的平台也便于大家从中获取他人的实践信息与经验,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有助于思想政治高素质人才培养
在理论思想及课外实践双重基础作用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快了进程,更加适合我国国情,贴近学生生活,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渠道和空间,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同感,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都是全面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地用理论知识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的灵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第二课堂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用知识武装头脑,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赋予其新的发展,成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一)趋于形式主义,不达实际效果
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参与度和积极性,一般高校选择将实践活动与学业学分挂钩,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执行组织者只认签到码等情况屡见不鲜,真正参与实践的同学可能被排除在外,只签到不实践的同学却加上了学分,或者根本不参与过程,只在实践最后“借鉴”一篇实践成果,保障机制、考察机制均不完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整体参与积极性逐渐走低,效果不佳,趋于形式主义,不达实际效果。
(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授课脱节
首先,我们要清楚实践教学的定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最终落脚点应当为教学,而不应一味突出实践。现实中,很多实践活动与理论授课脱节,甚至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来,实践教学应当是多形式的,贴近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其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实践教学效果,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实践而实践,反而会起反效果,最终流于形式,成为一个新包袱。
(三)实践效果受现实条件制约
由于各高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不同,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在实践教学上矛盾更为凸显,如今,各校的实践教学,均由学校自行提供实践场地及资源,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室等,可供实践的范围具有局限性,实践效果受现实条件制约,折扣严重。同时,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参与度远低于理想水平,多数由学生独自完成,长远来看,会降低实践教学的效果,降低学生的实践参与积极性。
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现有问题解决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首先,各高校要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视第二课堂的发展,将第二课堂的发展完善作为学校长期战略目标,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合理设置学分、学时等并制定可行的考核制度,摒弃形式主义作为,将实践教学落入实处。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比重,将第二课堂的内容编入教学大纲,与第一课堂交替进行,最大化的发挥第二课堂的效用,把握当今社会热点及学生需求,利用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设计多样化、多层次、多趣味的实践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再者,学生应当积极为活动的开展建言献策,主动组织认真参与,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置于同等高度,同学校老师一起完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促进思想政治课的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除一系列运行机制的完善外,还应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拨出专项资金和场地支持实践教学的发展,积极与周边社区企业等开展合作,拓宽学生的实践范围,解决部分实践教学资金问题,实现学生与社会的真正接触。同时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实践教学的宣传力度,实现实践教学长期向好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用实践教学检验理论知识,同样实践教学也应得到现实评价的检验,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接近真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刻不容缓。首先,就评价方式而言,应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画上双箭头,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在不断的纠错和吸取经验中前进。其次,就评价原则而言,要保证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合理性,防止流于形式,评价要公正客观,保证每一位师生的建议得到重视,全程评价采用匿名方式,保障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挥评价机制的效用。再者,事物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不能在看似完善的评价机制中一劳永逸,要时刻把握时代动向,紧跟时代浪潮,根据现实需求,不断调整完善,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持续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毋庸置疑,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是跨越式的新发展,但绝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摒弃,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慢慢解决,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