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2021-11-12刘晓佳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刘晓佳/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从学校的人际关系来看,要数师生关系最为关键,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与学习观念,还能够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是一种指向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心理学体系,在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明显地改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以此来改善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冲突,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师生关系,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
一、师生关系
(一)概念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师生关系的定义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互关系,同时也是教育领域人与人最基础的人际关系,该关系主要是通过“传到、授业、解惑”为媒介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受到政治、经济、道德等因素的制约。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所以在交往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教师多加重视。
(二)师生关系的影响
首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从师生关系和症状自评量表来看,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的亲近行为,可以促使学生认知性学习、情感性学习等行为;第二,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影响着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喜爱程度;第三,学生与教师关系好,便喜欢这门学科。总的来说,积极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对学生适应性的影响。从师生关系和症状自评量表来看,师生关系对学生在校园适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的校园适应性越强;师生关系差,学生校园适应性就差。最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师生关系和症状自评量表分析来看,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关心、支持、鼓励等行为,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师生关系越好,学生的幸福感越强。
二、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一种与人类幸福有关的理论和实践,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和培养天才。从其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三点:一是积极情绪体验,二是积极人格特质,三是积极社会环境。从其理念来看,主要有三点:一是有关注心理问题转向关注积极力量;二是从关注个体心理到关注社会群体心理;三是从关注“心理问题治疗”到实现“心理自愈”。从师生关系和症状自评量表分析来看,师生关系、症状自评量表的精神病维度存在相关;师生关系、精力维度和忧郁与愉悦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师生关系、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存在相关;师生关系、对生活的的满足和兴趣、精力维度和忧郁与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存在显著相关;症状自评量表与幸福感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可见,积极心理学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一)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来看,主要以专制型为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是以命令的形式体出现出来,学生唯有服从。但是,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来看,这种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有着较大的影响,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心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尊重学生,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从学生的心理分析看,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内在动力。若是学生的自尊心被伤害,其只会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并产生消极情绪,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发展成变态化的心理。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的进行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理化的沟通,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使学生明事理、懂是非。
(二)摆正位置,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提倡较多的便是“尊师重道”、“师道尊严”等理念,对于学生的地位并没有过多的重视。虽然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但是教师不是“神”,并不能成为真理的代言人,所以师生之间需要的是平等、尊重、换位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生前进和发展之路的引导者,而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摆正自身的位置,抛弃形式上的“师道尊严”,为学生打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够在心理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公正的看待问题,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歧视心理。
(三)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承受能力
从日常对学生的观察来看,很多学生会在课下抱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太多,每天的作息时间非常固定,“起床—吃饭—上课—写作业—睡觉”则是生活常态,在每天忙碌的过程中,学生就不能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大多数教师为学生布置较多的学习任务,甚至是题海战术,主要是想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为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致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教学质量,在“质”不再“量”,所以只有合理的制定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难点,并搭配有效的教学方式讲解这些知识,才能够使学生高效利用时间,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承受能力,合理的布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此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赏识学生,注意日常沟通方式
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难以估量的潜力,有长处也有不足。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用心观察,寻找学生存在的闪光点,并能够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潜力。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与学生沟通的方式,通过积极向上的语言和行为,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在日常与学生沟通时,教师不要使用传统的观念评价学生的优劣,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加鼓励,帮助学生寻找问题原因,还要采取激励性教育,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五)组织竞赛,激活学生团队意识
从学生心理的角度来看,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具有极强的竞争心理。若是对此不能进行合理的引导,便会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形成扭曲的心理。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团体活动,学生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要合理组织竞赛,引导学生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从学生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竞赛活动,学生在为班级争得荣耀的同时,激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六)肯定学生,营造积极班级文化
从学生的学习生涯来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对于学生来说,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家,而教师就是学生的家长,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还有助于学生品行修养的培养和塑造,所以打造积极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班级中,教师适时的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以及宣传班级优秀学生,可以打造一种积极的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学生的精神境界进行熏陶。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积极心心理学的理论,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班集体活动,比如开展以“寻找身边最美的人——夸夸我的同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学生敢于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发现的美,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向榜样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七)立足学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不同的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而师生关系则影响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教师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实现积极的发展。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依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以此来拉近师生关系,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讲解知识,增强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看到人性化的一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其引导者,唯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同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需要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够与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以此来激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上,与学生做朋友,才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