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1-11-12纪文莉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纪文莉

沧州市运河区南陈屯乡中心学校

在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尔而言,他们不仅仅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当结合所学的知识加强应用实践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以致用,不断促进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成长为更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前在小学阶段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师生缺乏良好的互动以及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等。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研究,对提升课程教学成效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探究的意义分析

注重探究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式,这样可以持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深入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视角出发来进行课程的优化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可以看出,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教学改革环境,只有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注重从全方位塑造人才的视角来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改革顺利完成相关的目标,持续提升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此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主要暴露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体系不完善。

虽然教师按照相关的教学进度安排有序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但是目前相关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对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缺乏深度的研究,自身也没有对相关的教学理论开展系统的学习,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作为基础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往往是拘泥于常规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视频和图片等。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没有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不够活泼和浓厚,一定程度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

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关的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理论测评为主,没有充分将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到测评机制中,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评估,从而不利于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探索:

1.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首先要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导教师系统地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和知识,注重培育教师的道德素养,鼓励他们不断创新,汲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加强和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从而切实围绕课程教学形成更具特色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学好用好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提供更多的更科学的帮助。

2.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评价机制的优化。

一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当不断强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新,打造具有特色化的趣味课堂是关键。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性建设。要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节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另外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场景,鼓励他们开展对话学习、辩论互动等,还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其他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要避免单纯地评估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打造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应用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测评,结合发现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共同整改和完善,持续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架构,全面提升教学现代化水平。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对教学体系不断优化,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构建以生为本的趣味开放课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