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打架“危机”为育人“契机”
——高校女生宿舍打架事件的处理与启示

2021-11-12佘燕文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纪校规言行

佘燕文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一、案例陈述

2021年3月,窦同学早晨起床将电脑放在她和谭同学的桌子之间,准备上网课。因为桌子较窄,谭同学也在用电脑上网课,觉得比较拥挤,便让窦同学将其电脑挪一下。窦同学不以为意,并将数据线甩向谭同学,砸到其手上。谭同学的委屈涌上心头,将以前窦同学对其欺负的事情全盘托出对窦同学控诉为何总是这样欺负自己?这下彻底激怒了窦同学,便对谭同学骂了一些脏话,随即对谭同学大打出手,先是扯下她的头发,再是打掉她的眼镜。舍友田同学看不下去,便和窦同学理论,窦同学觉得田同学对她语气不好,让自己颜面失尽,便将田同学推开,再将其按到墙上,打了田同学的脸,将其脸部抓伤,又将其手臂多处抓伤。

二、事件的分析与处理

1.细心倾听、了解缘由。

得知事情后,辅导员第一时间将当事人以及目击证人叫到办公室,将其分开谈话。据了解,谭同学平时在宿舍里为人谦和,很少与舍友发生争吵。窦同学性格较为暴躁,一不言和就会和舍友引起摩擦与冲突,加之因转专业的失利近期心情极为郁闷,平时在宿舍也经常对谭同学有多处言语攻击,谭同学之前对这些都选择了隐忍。因为本次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谭同学便开始爆发出内心的不满对窦同学予以控诉。窦同学见状心中怒火涌上心头,便对其大打出手,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将劝架的田同学也打伤。据宿舍其他目击者说,宿管阿姨听到动静曾前来调解过,但是窦同学对于自己的不当言行毫无认识,依然声称自己无错,情绪依然激动。宿管阿姨见劝诫无效,便将此事上报学院年级辅导员。

2.耐心引导、公正处理。

在全面客观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可以得知本次事件冲突的关键点在于窦同学的言行失范,因窦同学此次冲动的行为,舍友对其都产生了一些恐惧。辅导员先是对谭同学和田同学进行安抚,从关爱他们的角度出发,消除其内心的恐惧,也指出谭同学“控诉”这一举动的不当之处。并告知其他舍友对两位多加关注,巧妙化解与窦同学的矛盾,用爱心去拉近舍友间的距离。随即,辅导员对窦同学的不当言行予以严肃批评,打开《学生手册》中关于打架的违纪处理规定,让窦同学大声读出,窦同学起初还是不以为意,随即声音变得哽咽,深知自己行为会受到严肃的纪律处分。女生由于心思细腻,在集体宿舍中,容易因小事引起摩擦,但是像其这样大打出手的暴力行为确实少见。于是,辅导员便询问窦同学成长环境,得知其家里有两个弟弟,父母比较重男轻女,她从小便由爷爷奶奶抚养,11岁时才接到父母身边,父母对于他关爱较少。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窦同学的性格变得非常暴躁,她甚至希望通过一些出格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关注。针对其不幸的成长环境,辅导员对窦同学进行了心里疏导,并对其不当言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经过耐心引导,窦同学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深刻的悔悟,但其言行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学院对其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在处理事件的同时,辅导员也与窦同学的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工作,对其多做教育引导,在今后生活中要在情感上对她予以关心与呵护。

三、案例思考与启示

1.案例思考。

打架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一大公害,更是学生管理工作中棘手的问题。一旦有打架斗殴事件,教育工作者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调查事件缘由,对当事人安抚、批评教育乃至纪律处分等等,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法律纠纷与经济赔偿。若打架事件频发,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势必会对学校盛誉产生不良影响。打架虽然是一外在的冲突行为,但却有着复杂的内在因素。面对校园暴力事件不能单方批评、处分简单粗暴地解决,应当深入事件本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化危机为契机,达到良好的育人成效。在本案例中,打架的起因虽为简单的生活琐事,但却引起了不小的暴力冲突。这折射出00后大学生情绪控制力差、交际能力的欠缺以及规则意识欠缺等问题。

2.案例启示。

(1)重视学生思想状态,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源来自五湖四海,成分复杂,由于社会环境、地域文化以及家庭背景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大学生群体个性鲜明、性格迥异,其中不乏性格固执、偏激的人。这类人在遇到人际矛盾时往往不会变通,将事情复杂化,成为冲突事件的始作俑者。在疫情常态化下,宿舍更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宿舍成员间交流的时间会更长,同样摩擦也会随之增多。辅导员平时要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班级建立自己的信息源,及时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干预,从关爱学生角度出发,让其意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其正确处理矛盾,使他们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

(2)加强校规校纪教育, 将规则意识植根学生心灵。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远离家庭的管教,加上大学日常管理较之于中小学时期要宽松不少,容易产生放飞自我、摆脱约束的心理,遇事我行我素,缺乏规则意识,这是高校打架事件的一大诱因。然而,大学作为青年人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是其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在高校管理中,应当将树立规则意识当成一门必修课来抓。在入学之初,辅导员应当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为学生做校规校纪的专题教育,加强宣传打架的危害以及严肃的纪律处分后果,起到广泛警示作用,从一开始就将规则意识植根学生内心。同时,辅导员还应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教育、社会实践以及文娱活动等等具体活动,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同感与遵循意识,使其内化为自身主动遵循规则、适应规则意识。总之,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教育时,要立足于学生角度,让其深刻明白遵守规则就是保障自身的安全,是一自爱表现。

(3)发挥家校联动机制, 关爱学生成长成才。预防和处理校园打架事件,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工作,单靠学校的教育管理是难以达成理想目标的。家庭与学校都是大学生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双方之间虽然存在紧密联系,但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只有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达到更好的育人成效。一旦学生有打架的行为,不能单方面对其以批评教育或是纪律处分一处了之,一定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在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使得学生认识到打架的后果与责任,达到良好的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校纪校规言行
校规校纪如何制定?
校规校纪如何制定—写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出台之后
校有校规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校风校纪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校纪校规的制定与执行都要以学生为本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妙语连珠
校规啊,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