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音乐课堂思政教育研究

2021-11-12巴晓琦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音乐

巴晓琦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可以讲文化自信是处于一种基础性的地位。高校音乐课堂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信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自信是一股坚定的精神力量,需要我们充分挖掘传统音乐的精粹,全面地了解青年人的思想观念现状,根据问题一步一步地有针对性地提升音乐课堂中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高校音乐课堂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可能被时代抛弃。

古往今来,传统音乐文化一直都是文人学者们重要研究的领域,例如有唐代的坐部伎与立部伎、宋元时期的杂剧与南戏和明代的“四大声腔”都是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然而近现代关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是将传统音乐部分元素和西洋音乐作曲形式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形式并不容易。当今世界文化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不断地融合在一起,而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也遭遇了可能被时代所抛弃的危机。如果一个国家被他人侵略了我们还可以通过革命斗争去带来解放,但是当一个国家的文化落寞了,人民无信仰,民族无自信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力量来拯救呢?所以现今面对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以及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现在高校音乐课堂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2.当代青年大学生独特的思想特征。

要想进行对当代青年音乐课堂内思政教育的研究,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就要对他们独特的思想特征有所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大多都是95后或00后,他们都有着独特的思想特征。

(1)个性十足,缺少集体荣誉感。

当代青年生活在经历高速发展,思想高度开放的21世纪。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融合,他们充满了好奇心理,面对各种文化无论优劣全都一并接受,尤其是一些不好的拜金、享乐主义会严重影响高校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另外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青年人普遍都有较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事物往往都有自己的理解,喜欢追求个性,表现与众不同,而欠缺一些奉献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缺乏信仰,个人心理素质较差。

当代青年面对着西方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多种冲击,有时他们会迷失自己。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从而失去了精神信仰,他们往往会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但当他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打击就会让他们感到绝望和无所适从,于是又回到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里找寻安慰,有些甚至沉迷游戏世界荒废学业,心理抗压能力不足,个人心理素质越来越差。

二、高校音乐课堂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1.音乐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

音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由来已久,孔子的儒家思想中便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他设的的六门课程“礼、学、射、御、书、数”中音乐便居第二位。他认为音乐教育是使一个人成为完美无缺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即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还提出音乐具有政治功用,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将以乐为教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发挥音乐的育人效果,不仅增加了教育的乐趣,而且通过寓教于乐,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内心,内化于心,同时使教育本身的趣味性更强,更具灵活性,从而提升育人的效果。”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还要注重将音乐元素与思政育人高度结合起来。

2.音乐课堂当中的美育、德育功能。

音乐的美育功能来源于音乐本身属于一种听觉上的感官体验,它通过音高、节拍、速度等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产生美妙的音乐,引导着人们去领悟和感受它给人带来的美的体验。音乐的德育功能体现在音乐作为一种人的情感载体,可以歌颂英雄的英勇事迹,赞美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高尚品德,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因为音乐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更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所以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合在高校音乐课堂里是非常符合大学生的身心需求的。

三、提升高校音乐课堂思政教育的举措

1.合理安排音乐课堂内容,提升课堂吸引力。

“首先,音乐教育本身所体现的思想政治内容就相当广泛,它包罗了美育、德育、智育等各方面的内容”。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它可以帮助人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实现对现代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通过增加有吸引力的中华传统音乐课堂内容,增强高质量的高校音乐教育,安排合理的音乐教育课堂结构,提高大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在传统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将整个课堂渲染出来一些传统音乐文化的气氛和意境,引领学生全身心地领悟和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并适当地留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里来的目的。

2.提高音乐教师的育人意识,建设高质量的教育者队伍。

首先要提升当代高校音乐教师的育人责任意识。从某一方面来讲音乐教育也是文化教育,也对文化思想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进行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等内容融入进去,并体现在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推崇传统礼乐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教师拥有了文化底蕴,才会自如地面对学生,自如地应对各种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完成其教书育人的使命。再者是要建设高质量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早在我国第一所独立的专业音乐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就有校长萧友梅将聘用高水平的教师看作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完善教师体制机制建设,建立起一个拥有高质量教育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升音乐课堂思政功能的重要力量源泉。

3.探索建设独立的音乐教育体系,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体系虽然是沿用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在音乐技法、音乐美学等方面还是与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更加强调音乐的意境与美感,而在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高超技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为了建设我们独立的音乐教育体系,从内容上我们就要将我们中华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以及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作为核心,并将少数民族音乐、革命歌曲、传统戏曲等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列为重点课程。通过建立我国独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并将思政教育的核心与文化自信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思政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并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四、对普系学生和音乐专业学生音乐课堂思政教育的区别

1.普系学生。

普系学生的专业各式各样,加之当今时代发展迅速,青年学生的思想开放,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会引起学生们对课堂的腻烦心理,从而导致现今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可使用音乐作为辅助性手段。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具有可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的作用,所以针对高校普系学生,选修的音乐鉴赏课堂中加入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加入一些中国传统乐曲的鉴赏,让普系学生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还到达了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的效果。

2.音乐专业学生。

音乐专业学生相较于普系学生思维更加跳跃,更注重个性的表达。还有一点不同的是音乐专业学生可能是将来的音乐教师,身上可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所以对他们的培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同时进行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1)从形式上与实践相结合。形式上将课上课堂与课下活动整合起来定期开展汇报演出,增加学生的组织策划、分工协作的能力,重点利用国庆,建军,五四青年节等红色精神文化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汇报演出,从而加强学生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的革命精神。并且利用志愿者服务和“三下乡”等活动让学生们真实地接触最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走入社会,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从内容上与教师职业教育素养相结合。可以通过加强监督教育,比如严格规定课堂考勤制度,鞭策促进学生练好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声乐曲和钢琴曲之前做好课前工作,了解每一首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以及表达的内涵,尤其是对于近现代创作的表现民族革命精神力量的高质量优秀作品,例如《黄河怨》、《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红色歌曲,通过音乐能传递情感,重现历史,来达到以声传情,以乐感人的目的。还可在中国古代音乐史课堂中找到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国近代音乐史课堂中充分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其中包含的红色革命精神,最终将个人的职业教育理想与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为一体。

五、结论

高校音乐课堂教育的思政教育关乎青年学生的未来,更关乎国家的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份子肩负着使命去带领青年人走向文化自信道路,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从古至今,音乐的教育功能已经被证实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以及提升爱国主义情怀。为了提升音乐教育功能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将音乐的多样化形式与思政的丰富内容相结合起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音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