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用分析
——以《推销员之死》对话选段为例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听话者比夫

张 胜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研究言语交际的典型代表是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与李奇(Leech)的礼貌原则。上世纪八十年代,认知科学发展迅速, 产生了认知语言学。在福特(J.A.Ford)认知理论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影响下,史伯博(Sperber)和威尔森(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为认知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推销员之死》的研究多从主题,创作手法,人物形象等角度入手,大都忽略了对剧中人物对话的认知语用角度的分析。本文从认知角度对《推销员之死》的选段进行分析是对关联理论的一次尝试性应用,旨在揭示人物心理状态,体现阿瑟·米勒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从而证明关联理论在戏剧对话分析中同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一、理论基础

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关联论认为,语言用于交际只是一种表现,其实质是为了认知。史伯博和威尔森认为关联原则是言语交际所遵循的惟一原则,并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将关联理论定义为: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者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者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含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者认定一种惟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

简单来说,如果一则信息改变了听话者的认知语境,即具有语境效果,那么对听话者来说它便是相关的,从而具有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史伯博和威尔森提出了最佳关联的概念,即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关联理论的工作原理。假设小明和小刚都知道小刚下周要去上海出差,小刚正考虑是否要带上雨伞。小明告诉小刚说:“下周上海下雨。”这则信息同小刚大脑中旧有的语境假设“我下周要去上海”和“下雨天应当带上雨伞”等共同演绎出语境暗含“我应当带雨伞”。小明的话可能还有许多别的暗含内容,如“下周上海会很凉爽”,“下雨天很讨厌”等等。但根据两人当时的认知语境,“应当带上雨伞”这一语境暗含是最恰当的,具有最佳关联性。

二、威利和比夫的对话分析

在本节中,我们运用关联理论对威利与比夫一段对话进行具体分析。一些学者基于文学作品中对话的虚构性,因此怀疑关联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对话分析的适用性。而笔者认为,虽然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是虚构出来的,但仍能反映虚构人物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仍可用关联理论来分析。本文所选取的威利与比夫的对话包含两个交际层面:(1)威利与比夫一段对话的话语交际(虽然是虚构的,却依然很接近现实生活);(2)作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这是作家的最终意图,通过前一个层面的交际行为实现)。在后一个交际层面中,阿瑟·米勒处于主控地位,预测和控制观众的可能会有的反应。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先看一下威利、比夫以及观众的认知语境中可能包含的相关语境内容:

威利:

比夫去向奥利弗借钱了;比夫向奥利弗借钱或成功或失败;比夫借到钱后可以大有作为;若比夫没借到钱就是比夫没用;比夫没用是因为数学考试不及格;比夫因为数学考试不及格去波士顿找威利;威利在旅馆和女人鬼混;比夫发现威利出轨;比夫放弃数学补考的机会;威利害了比夫…

比夫:

比夫借钱计划失败;比夫开体育商品店的计划会泡汤;威利会失望;比夫偷了奥利弗的自来水笔;比夫是小偷;比夫什么也不是;比夫不会成功;…

观众(观众了解威利和比夫各自的认知语境):

比夫数学成绩不合格;威利出轨导致了比夫数学成绩不合格;威利对比夫今天的失败负有一定的责任;威利眼前时常会出现幻象;比夫的失败破碎了威利的美国梦;威利会自杀…

最后,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威利和比夫的对话:

WILLY: No, no! You had to go and flunk math!

BIFF: What math? What’re you talking about?

很显然,由于威利和比夫认知语境的偏差,威利话语所提供的新信息并没有与听话者比夫的认知环境发生关联。威利和比夫首轮的话语交际不能算是成功的。

WILLY (wildly): Math, math, math!

BIFF: Take it easy, Pop!

话语所提供的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还必须改变听话者的认知语境,产生语境效果。听话者认知语境的改变有三种情况:新信息产生语境含义,新信息加强旧信息,新信息排除旧信息。威利的回答“数学,数学,数学!”这个新信息与旧信息“什么数学?您在说些什么?”有关联,并加强了旧信息。虽然威利作了新一轮的回答,但此时比夫急于安抚威利的情绪,提供了新的话语信息,“别着急,爸!”,而由于情绪作用,威利对比夫的话,并没有直接作出回应而是继续愤怒地说道,

WILLY (furiously): If you hadn’t flunked you’d’ve been set by now!

BIFF: Now, look, I’m gonna tell you what happened, and you’re going to listen to me.

由于威利的认知语境对比夫来说并不明确,比夫最后选择了对威利的话语置之不理。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交际,在明示推理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关联性来处理话语、认知事物。如果所提供的新信息与听话者的认知环境没有关联,人们就会对此置之不理。一方面,由于威利的认知语境对于比夫来说并不明确,为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进行推导所需付出努力较大,因而采取了忽略的态度。另一方面,比夫因为没有借到钱,急于向威利坦白一切,且并没有弄清威利的想法,最终选择忽视威利的话。阿瑟·米勒正是通过这种对比反差来加强此段戏剧中反讽的艺术效果的。

作为旁观者,观众却非常清楚威利在说什么,原因就在于较大的认知语境。观众在阅读剧本的过程中,由于剧本情节的设置,很清楚此时威利的眼前已经出现了幻象,威利的话是针对剧中的幻象场景而发出的,结合已有的认知语境,观众会根据威利和比夫的对话作出一系列的推理。具体来讲,和比夫相比,观众的认知语境要的要大,在推理的过程中一系列的语境假设会随着语词的重复由弱到强的显现出来。上述对话中,“数学”、“烤糊”等词虽一再地重复,但是语词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概念含义也没发生变化,所进行推导的努力为此将会引起更大范围的语境刺激,所获得语境效果也逐渐变强。比如,“比夫为什么数学成绩烤糊了”、“比夫成绩不合格和威利是脱不了干系的”等等,并由此进行一系列的推理。当然,观众在获得此语境效果的过程中,也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会获得更好的悲剧体验。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文学作品中的对话具有虚构性,但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是能够反映虚构人物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的,因此可以用关联理论来分析。在自然语言对话中,说话人对关联语言的运用是潜意识的,而在虚构的戏剧对话中,剧作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特殊的创作技巧,运用关联理论以取得特殊的戏剧效果。

猜你喜欢

推销员之死听话者比夫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妊娠早、中期应用替比夫定可以完全阻断HBV母婴传播
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用功能
电影《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悲剧特色
《推销员之死》中的非语言交际分析
让学生“听话”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