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用功能

2016-12-27汪丽琴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戏剧性

汪丽琴

摘要:从文学语篇的角度对语用预设在戏剧《推销员之死》中作用和功能做了初步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语用预设在作品中的语篇衔接、组织和戏剧性功能。作为语用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用预设的语篇视角的研究成果不仅是语用学内涵的延伸,同时也为文学欣赏和创作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语用预设 组织功能 戏剧性

一、引言

戏剧文学是再创造的文学剧本,台词是戏剧语言的主体,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它的语言具有简洁、精炼、口语化、个性化和文学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戏剧语言的独特性充分揭示人物性格,展现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随着英美戏剧在本土的兴起,学者们对戏剧文学的研究已数见不鲜,已小有成就。但角度不同;近年来学者们开始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戏剧文学。如王莉“语用原则的应用与剧本人物性格及其关系的分析”。本文将一得之见,探讨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的语用功能,试图为戏剧文学的欣赏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成名作,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悲剧,它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梦想破灭的悲剧故事。剧本的情节安排巧妙,不仅娴熟了应用了易卜生惯用的写作技巧,还遵循了传统的“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性。鉴于此,本文选取剧本《推销员之死》为例,分析剧作家如何运用预设这一强有力的语言策略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和制造典型戏剧冲突。

二、语用预设的语篇视角

随着学者们对语用预设研究的深入,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构建作用也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法国语言学家Durot指出,预设的基本功能就是为语篇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一个框架。本土学者朱永生等对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他们指出,语用预设在语言交际的信息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发话者在发出一个语段时往往同时表达了预设信息和断言信息。断言信息构成了信息流中的新信息,预设信息则是信息结构的起点。从动态的角度看,语言交际是发话者和受话者为进行信息的传递而磋商共有场(common ground)的互动过程。

三、预设在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篇功能

1.预设是戏剧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

文学语篇既可以表征现实世界,也可以表征虚拟世界。当文学语篇表征现实世界时,读者在解读语篇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建立起语篇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当文学语篇表征虚拟世界时,作者往往运用预设来表征虚拟事物的存在,并以此来确立一个虚拟世界,读者在解读语篇时也是通过语篇中的预设来假设虚拟世界的存在,并把自己置于虚拟世界中,从而对语篇作出理解。

戏剧文学是再创作的文学剧本,自然也是一种语篇。它是演员之间、演员和观众进行的交流。预设在戏剧文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预设在文学语篇中常常通过语言本身的描述,嵌入或通过陈述者的隐含话语来体现。在戏剧作品中,除了运用以上方式来实现,剧作家们还通过舞台的道具,背景及舞台音乐等戏剧手段来预设虚拟世界。在剧本《推销员之死》中,剧中的许多“情节”实际发生在威利那精神错乱、反应迟钝的脑海中。编剧通过预设这一有效的策略来实现场景的切换。如图:

现实世界:威利的家矮小又阴暗,被高耸的建筑包围;只能看见从天上照射的青光;四周笼罩着愤怒的橘红色。

虚拟世界:宽敞明亮的房子周围旋律优美的音乐;房子的四周草原、树木和天空。

布景1预设:灯光亮→灯光暗过去切换到现在

布景2预设:灯光暗→灯光亮现在切换到过去

笛声1预设:优美的旋律忧伤的旋律→过去切换到现在

笛声2预设:忧伤的旋律优美的旋律→现在切换到过去

上图中,预设作为介质来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威利的现实世界是年过六旬已经筋疲力尽还是一事无成的销售员。花了一生的心血购买的房子已经失去了过去的田园风情,他时常想起在春天释放香气的紫丁香、紫藤和牡丹花,这种美好欢快的情绪通过轻快的笛声微妙地预设出来了。场景切换到现实,如今却被那高耸的高楼大厦紧紧包围着,再加上自己的事业不如意,那种忧伤、无奈又惶恐的情绪渐渐展现,缓慢忧伤的笛声及阴暗的灯光预设了主人翁威利这种心情,这两种场景通过灯光和舞台音乐自然切换来实现过渡。

戏剧一启幕,剧作家就运用舞台背景和音乐来预设故事发生的背景。萦绕于耳际的笛声乐曲不时的更换以预设乐观或者悲哀的基调。预设的共知性巧妙地把观众或读者和剧本的语篇世界衔接起来。整幕剧中贯穿始终的是主人翁威利对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交替。为了让观众或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并拉近读者和虚拟世界的距离,作者运用预设作为桥梁来传递信息,剧本中的预设使前后情节构成衔接关系,使剧中的“过去”和“现在”自然顺畅的切换,不显得那么突兀,并使剧本构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整体。

2.预设刻画和凸显了人物性格

预设与语境紧密相连,预设的合适性依赖于语境。作家在塑造主人翁威利的性格时,在不同的语境下,运用语言预设凸显了威利的性格弱点,正是他人性的致命弱点导致了他的性格悲剧。

《推销员之死》主要讲述了主人翁旅行推销员威利梦想破灭,自杀身亡的故事。威利一生都在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名誉地位,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喜爱。为了实现个人梦想,勤奋工作35载,到头来因为年衰又无业绩被老板解雇。他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两个孩子身上。然而由于受到威利扭曲的价值观和不正当的教育,两个孩子长大后一事无成。当一切梦想都破灭时,可怜的威利竟然自杀,以便将保险赔偿金留给孩子们作为经商的本钱。例如:

Willy: No, its me, its me. Suddenly Irealize Im goinsixty miles an hour and Idont remember the last five minutes, Im-Icant seem to-keep my mind to it.

Linda: Maybe its your glasses. You never went for your new glasses.

Willy: No, Isee everything. Icame back ten miles an hour. It took me nearly four hours from Yonkers.

Linda [resigned]: Well, youll just have to take a rest, Willy, you cant continue this way.

Willy: I just got back from Florida.

这是节选第一幕刚开始威利和妻子之间的会话。在该剧一开场的对话中,威利内心暴躁又忧心忡忡的性格编者已经运用预设从侧面展现出来。在回答或呼应妻子琳达的话语时,威利直接运用了两个“NO”和“I just got back from Florida.”在会话中为了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Grice把这个基本原则称为合作原则。然而在现实交际中,为了交际的某种需要,人们为了合作又使用一些语言技巧和策略故意公开违反合作原则,使自己的真实意图隐含地表达出来。在剧本创作中,剧作家也常常运用这些语言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上文中威利的回答表面上遵循了会话的合作原则,但是却违反了礼貌原则。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避免冲突、缓和面子威胁的一种策略。只有当交际双方尊重彼此、维护对方的自尊心或面子时,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否则,交际双方之间必然会产生误会、反感、对抗等情绪,最终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在上述的话轮中,威利对妻子琳达的好言相劝全部置以否定,如威利无法控制车速,琳达安慰说,是车出问题了,修理工Angelo技术不佳;威利直接予以否定,坚持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妻子琳达又顺应了威利的心理世界,顺势说那可能该更换眼睛了。双方的交流本该中断,对威利交际不配合,妻子表现得毫无厌烦之意,相反妻子琳达仍然非常耐心又体贴的照顾威利的心情。剧作家正是运用了双方言语的强烈反差预设出威利的内心浮躁又充满幻想及妻子百般忍让和温柔体贴的性格。

3.预设制造戏剧性冲突

何自然指出,语用预设具有互知性或共同性的特征,说话人的语用预设得到说话对象的理解很重要,否则,就会遭到误会,或双方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预设是发话者对交际语境中没有异议或不容置疑的信息的认同和设定,即该假定信息为交际参与者所共有并可以为对方所理解。一般来讲,预设表达的是语篇世界中已经确立的事实或合乎情理的事态。由于预设具有可取消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即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作出的,在被听话人处理之前它只相对于发话人而存在,发话人发出话语的预设不一定能得到听话人的理解。正是由于预设信息与语篇世界中的一般事理发生矛盾,产生预设冲突。无论在文学语篇创作还是戏剧电影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们经常把语用预设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策略制造戏剧性冲突,以产生荒诞或幽默的效果,并推动情节发展。例如:

Biff: Missed you every minute.

Willy: Dont say?Tell you a secret,boys. Dont breathe it to a soul. Someday Ill have my own business,and Ill never have to leave home any more.

Happy:Like Uncle Charley,heh?

Willy:Bigger than Uncle Charley!Because Charley is not—liked. Hes liked,but hes not—well liked.

这段对话是节选第一幕中威利在他脑海中重温过去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时间回到孩子们的中学时代,威利和他的两个儿子比夫和哈皮在开心得谈话。谈论的内容是:威利认为他的推销员的事业正值日中天,并向他两个儿子吹嘘自己销售的丰功伟绩。而且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他的人缘好。这段对话中包含了几个预设信息:威利的销售事业很成功;儿子比夫和哈皮崇拜他们的父亲威利;威利的朋友查理拥有自己的事业;威利的人缘好。从比夫和哈皮的语言“Missed you every minute.”“Whered you go this time,Dad?”“Like Uncle Charley,heh?”预设出孩子们崇拜自己的父亲并时刻盼望着和父亲见面。

这一预设信息和后来发现父亲在波斯顿出轨行为产生强烈反差,进而产生预设冲突。戏剧性冲突使剧情跌宕起伏,产生荒诞地戏剧性效果。威利认为人缘好是成功的关键,从“Charley is not—liked. Hes liked, but hes not—well liked.”表述中我们可以推断他的预设:(1)查理有人缘,但不够好;(2)我的人缘比查理好的多;(3)我的事业要比查理更成功。他的成功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却成了极大的讽刺。现实是,威利并没有因为人缘好而飞黄腾达,却是一事无成,还面临被解雇的困境;相反他的朋友查理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家庭和睦。剧情的发展步步都与威利的预设期待截然相反。剧作家运用预设的主观性制造了高潮,推动了情节发展。

四、结语

从预设角度观察和分析戏剧文学是一个崭新的语用学视角。它把语用学理论运用到戏剧文学创作和欣赏中,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应用价值。剧作家运用语用预设的共知性的特点在戏剧文学语篇构建中起到衔接和连贯的作用,运用主观性和可取消行的特征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总之,语用预设作为语用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不仅对戏剧文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会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oulthard,M.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Longman,1977.

[2]Nourse,J. Arther MillersDeath of a Salesman andAll my Sons.Simon & Schuster,1997.

[3]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姜旭.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作用 [J].东华大学学报,2006,(01).

[5]王守元,苗兴伟.预设的语用意义在文学分析中的价值.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3):1-3.

[6]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外国语,2000,(03):25-30.

猜你喜欢

推销员之死戏剧性
长春花蓝+玉米黄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浅析美国梦在《推销员之死》中幻灭的原因
从《推销员之死》看阿瑟?米勒戏剧中的悬念设置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成因
电影《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悲剧特色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