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 味

2021-11-12杨滨瑞王一凡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乡味小面咸鸭蛋

杨滨瑞 王一凡

河南大学

我来到河南已有些时日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乡,并非是说我从未出过省,只是因为每一次外出都有父母亲人的陪伴,所以过去并没有体会到古今文人雅士在诗词文章中所流露出的那种背井离乡之苦。直到这次,我拎着大包小包站在站台上,看着那班从重庆开往河南的列车远远驶来,心中的愁绪便猛地翻涌了起来,为我的家乡、我的家人,还为那被家乡菜惯坏的胃。一千多年前的人们不就有这种担忧吗?《世说新语》中记载到,西晋张翰曾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因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不过我可没有这种魄力,那便免不了产生一丝隐忧,我这南方的胃到了北方,该会如何地“水土不服”。

实际上,在如今这样信息和交通都十分发达的年代,北方与南方在饮食上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渭泾分明了。在河南,你不仅可以品尝到当地鲜香浓汁的灌汤包、香辣可口的胡辣汤,而且还能在街上看见许多挂着山西刀削面、上海鲜肉包子等外地特产的招牌的店铺。自然,其中也包括重庆小面与重庆火锅。

不过,我自从来到河南就没有尝过带有“重庆”两字的菜,虽然每每和朋友路过那几家,美名其曰重庆XX的小店时,我总会欣喜地叫一声“重庆菜!”,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招牌上的重庆两字,猛吸一口气,试图攫取从店中飘出来的家乡的味道。但我从不进店,就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我往前推挤着,我来不及驻足片刻,便又匆匆离去。

有一次,我忙着去商店买毛巾,请求朋友先帮我点一份午餐。去了食堂后发现,一碗热腾腾的汤面摆在我的桌前。圆面,看上去很有劲道,碗里赤红色的汤汁上浮着嫩绿的葱花,旁边点缀着几片青翠欲滴的菜叶,汤香而浓。吃完后,朋友笑眯眯地问我,吃得出来是什么面吗。我愣了愣,并没有觉得这面有什么特殊之处,便毫不在意地随口列举出一大堆河南的面条,她似乎有点失望似地“咦”了一声,看着我,几个字轻轻地飘进了我的耳中,“这——是重庆小面啊,你吃不出来?”我睁圆了眼睛,脑子里发出一声轰鸣,愣愣地,“这是重庆小面?不是正宗的吧,也许...”我用三言两语将朋友唬弄了过去,心里却不是很好受,就像是“他乡遇故知”时,却忘记了这位“故知”的名字一样,有些欣喜,又有些内疚,还暗含着一丝不甘。

是因为面不正宗?还是因为我的的确确是那个忘了乡味的背叛家乡的人?事实上,我粗鲁的味蕾也许确实难以分清各式各样的面的不同。再者,这里的重庆小面固然不错,但却也少了些味道。汪曾祺老先生曾在《端午的鸭蛋》中无不骄傲地慨叹到:“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那么,我也想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乡小面,我实在瞧不上。

但时间久了再回想此事,不免心生疑惑,开封的重庆小面真的就比家乡的面差吗?是因为面不是重庆本地产的面呢?还是因为做面的人不是重庆人?事实上,如今全国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就比如从开封到重庆,若是乘坐高铁,早晨还在黄河边上,晚上就可以瓢饮长江水了。因为来回方便,一个省市里往往本地人与外乡人混杂着,甚至有的地方外乡人多于本地人。既然如此,重庆人去开封开重庆小面馆,开封人到重庆开灌汤包子铺,也是非常容易的事。但虽然如此,在开封品尝重庆小面的那一瞬间,我舌尖上泛起的乡愁仍在顽固地拒绝承认小面的正宗性,即使重庆小面的原料可能产自开封,做面的人可能是旅居在外开封人。

那么,我这没来由的固执又该做何解释呢?也许是因为煮面的汤水不是长江水吧,也许是因为开封的重庆小面没有受到家乡的清风的祝福吧,也许是因为陪我吃面的人不再是那面带微笑的慈祥的亲人了吧。我依旧不能清晰地感受出开封的重庆小面中缺少了什么味道,只能笼统地说,是——乡味吧。

猜你喜欢

乡味小面咸鸭蛋
咸鸭蛋的幸福
高血压患者谨慎食用咸鸭蛋
有乡味才留得住乡愁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品质特点及评价标准建立
美在乡味
高血压患者谨慎食用咸鸭蛋
『咸鸭蛋』爸爸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
重庆小面的文化与经济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