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传承与保护

2021-11-12姜刘佳

对联 2021年7期

□ 姜刘佳

花山岩画承载了骆越先民原始社会时期的精神风貌以及独特的图腾崇拜文化,它不仅是壮族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传承与保护花山岩画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画作为历史遗迹资料的保护困难逐渐增大。本文以左江花山岩画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花山岩画保护情况及传播方式的分析,探索在新媒介传播大环境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形式,并结合多元化的媒介发展趋势对左江花山岩画保护和传承提出可行性建议。

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先民在悬崖峭壁上留下的民族绘画艺术遗迹,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宁明县境内。它集独特的民族符号、文化符号、艺术符号于一身,是壮族先民根据生产、生活和图腾崇拜等的需要,涂绘在岩石上的各种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花山岩画代表了骆越先民的绘画艺术成就,对研究壮族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考古和科研价值。

一、花山岩画传承与保护现状

1988年,左江花山岩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单位开始初步构建以左江花山岩画为核心的岩画遗迹风景区。2016年7月,左江花山岩画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岩画绘画艺术遗迹,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形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引起岩画艺术研究学者的关注。多年来,花山岩画抢救性保护工作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点关注,并推进了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建设保护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传播与推广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

二、花山岩画保护的困境

⒈岩体保护技术欠缺

左江花山岩画是以山体岩石媒介作为载体的一种非常脆弱的艺术文化遗迹,千百年来裸露于山体岩石的表面,易溶解、易脱落,加之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常年高温多雨,对岩画的保存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游客触摸、密度过载、监管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逆的。我国岩画保护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完善,存在技术性难题。由此可见,花山岩画的保护亟需完成从传统媒介保护向新媒介保护工作的转型。

⒉新旧媒介迭代造成传播断层

艺术的传承生命力及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传播媒介。每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毫无例外地引起艺术的变革,有些艺术形式会因为无法适应新媒介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从媒介传播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人类作为传播参与者不再只担任传播者、接收者的角色,而是逐渐变成重要的“媒介”之一。新的媒介技术改变着受众的选择偏倚,产生新的传播生态圈,给民族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挑战。花山岩画艺术的传播一方面需要满足当下的新媒介交互式体验,另一方面又要保护传统艺术内涵不被侵蚀,当务之急是在大环境下探索传播与传承之间的平衡点。花山岩画的文化宣传工作在新媒介传播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岩画申遗前后,大量即时性的新闻热议、报道的传播短暂占领了一定的热点传播空间,但仍然以陈旧的传统新闻文字或者视频形式传播,受众缺乏参与感,无法切身体会传统艺术的魅力,无法形成广泛的关注。从时间性上来看,岩画本身的媒介性质偏向历史的时间记忆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与今天的传播媒介强调快速、热度、追求趣味性来说相互矛盾。花山岩画当下利用各种数字媒体技术更新了传播方式,打破了时空壁垒,但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媒介传播环境,宣传形式青黄不接,没有很好地解决新媒介带来的文化断层问题,亟需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与新媒介融合的传播方式,才能使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共生。

⒊碎片化传播造成对文化的侵蚀

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延伸了传播时空,非遗文化的传播应在新的媒介时空感知下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与习惯,还需时刻警惕在新媒体环境下过分迎合碎片化热点传播对文化内涵的侵蚀。碎片化热点频出,没有强烈的记忆点,这种对于历史文化媒介随时间沉淀特性的破坏,导致人们不能对事物进行系统记忆和深入理解。追根究底,新媒体传播生成的是一种即食文化,受众在新媒介里的感知平衡被破坏,导致接收信息被割裂,只注重当下短暂的享受,时间带来的文化沉淀被新技术的传播加速所消耗。然而民族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不同点正是延续性传承,才能深入地理解、思考文化的内涵,从而产生民族认同感。过度迎合碎片化、热点化的传播环境,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只知其文不知其义,影响受众对事物的系统感知,热点话题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很难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思,也很难引起人们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共鸣,消减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降低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认同度以及认知度。

三、新媒介时代花山岩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策略

⒈建立数字化博物馆

新媒体传播主要通过网络科技、数字媒体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传播方式产生,不仅可以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还可以跨越时空及空间的限制,使参观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掣肘,实现沉浸式视觉享受。例如,我国已有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对一些珍贵的文物进行复制、复原后,建立完善的文物3D图像进行呈现和保存。这项技术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解决了文物因为自然或人为原因损坏难以保存的困境,促进了传统文化由单一传播渐渐向多元化传播转化。

数字媒体技术合成的线上展览、云看展、3D全景展览等基于新媒介载体的展览,受到公众的欢迎,公众的参与积极性高涨。此外,数字媒体博物馆还可以实现交互式、参与式的展览,参观者可通过交互过程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⒉开发特色线上旅游

如今,沉浸式交互虚拟空间应用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花山岩画是以传统文化历史遗迹为主的风景区,可以应用数字技术、动态设计等手段来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并融入人们喜欢的现代元素,使传统文化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运用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图片等形式融合在一起的记录形式,将我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技艺保存下来,在云端技术的支持下,静态景象可以通过图片、全景影像形式呈现,文化景观如景区民俗演出等内容可以通过当下热门的短视频、H5等形式进行传播。搭建虚拟现实旅游场馆,景区可根据不同区域实际保护情况开发不同形式的虚拟现实旅游资源,游客进入虚拟现实旅游场景体验馆,借助虚拟头盔或全景互动小游戏体验遗产保护区已开发的虚拟旅游资源,达到减轻保护区人流承载压力的效果。

⒊开发花山岩画图形符号动态视觉产品

视觉宣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今,文化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喜爱和追捧,传统的文创周边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旅游需要。以视觉设计中主流的海报设计为例,动态海报中的交互性是传统海报所不具备的,游客只能被动观赏传统海报。而在动态海报中,交互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参与者在观赏的同时进行人机反馈活动,通过AI界面形成互动沟通,提升用户体验感。

四、结论

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留给中国乃至世界岩画艺术的珍贵文化遗产,如今,骆越文化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中依然有迹可循。这些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根本,是民族存在、延续中最为核心、深远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成员自我认同和族群间相互认同的标志。在传媒科技快速发展的洪流中,为花山岩画传统艺术文化遗产寻找新的传承方式,使非遗文化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通过动态视觉设计的形式重构再生并得以传承,是一种对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