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2021-11-11潘恋
潘恋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由教师基于教育目标及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多样活动环境、放置相应材料,让幼儿能在活动中依照自己的意愿及能力,展开个别性自主学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事物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基于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划分活动区域,科学设计活动主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以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序发展。此外,要让游戏活动带给幼儿更多的收获,教师就要对活动的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想法与需求,及时提供支架,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积极引导,让幼儿对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客观、立体的认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现状,探究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使之能想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儿童创造教育思想中,首要的就是“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能想”。其本意指的是,想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先要解放幼儿大脑,教师需引导幼儿大胆思考与想象。从幼儿园教育现状来看,解放幼儿大脑,前提是减少对幼儿思维的束缚,让幼儿能主动思考、学习与动手,自主学习是解放大脑最好的方式。鉴于此,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之时,应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在区域活动中基于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动手操作与实践学习,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潜在创造力。教师既不能强行介入区域活动,也不能过于让幼儿随意活动,应以隐性指导为主,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思考,把握好介入时机,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基于幼儿活动的需要担当好不同的角色,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又要适当地进行教育,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有效引导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将幼儿从条条框框的规则中解放出来,促使幼儿在思想的摇篮中体现自身创造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陶行知先生“教育要以培养创造力为宗旨”的思想,以幼儿为主体,设计区域活动内容以及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投放游戏材料,采取适当介入引导的方式,解放幼儿的天性,创设开放性的区域环境,通过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解放幼儿的大脑,使得幼儿在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创造。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为发挥每个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孩子的个性,促进幼儿进行自我认知构建,教师可充分利用区角空间,有计划地设立自由学习、自由活动的区角,进行个性化、主题性教育,让幼儿能在开放性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自己想玩的区域。如,在歌唱区,有一星级的“跟着图谱演唱”,二星级的“乐器伴奏演唱”,三星级的“自主创编演唱”等不同星级难度的歌唱方式,使得活动具有挑战性与趣味性,既不会让幼儿感到无聊,又能让幼儿不断地挑战,积累知识经验。所以,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设计区域活动以及投放区域材料时,都应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基于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自主选择项目,参与到活动之中进行探索、学习与思考。
二、合理划分活动区域
合理的活动区域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划分活动区域时,首先要考虑活动区域的环境。活动区域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划分活动区域时可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需求,布置活动区域的环境,使幼儿能够在对应的活动区域环境中自由活动。在布置活动区域的环境之后,接下来要做好相应的区域划分。区域划分应遵循动静分开的原则,即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动和静两个不同功能的区域。例如,教师可将一个活动区域划分成为集体活动区域和动手操作区域,集体活动区域即静区域,动手操作区域即动区域,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特点,可让幼儿获得不同的体验。在集体活动区域,教师不要放置可能对幼儿活动造成障碍的物品,确保幼儿在区域之中自由自在地活动,而在动手操作区域,教师可放置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或成品,让幼儿根据成品,运用对应的材料制作对应的物品。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活动内容对其中的物品加以调整或更换。
三、对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观察
教师只有一双眼睛,要观察班级所有幼儿的表现,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设定观察内容,即本节课观察的重点是什么。有了这样的设定,才能将关注点集中在一定的范围,才能细致地观察到幼儿的相关表现。
比如,以一次“观察蝌蚪”的户外活动为例,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行为。幼儿都在一个小小的水塘边站着,水里有一群蝌蚪快乐地游着。幼儿看着,说着,样子特别专注。幼儿们说的内容大致是蝌蚪怎么这么难看啊,蝌蚪是不是鱼,蝌蚪长大了,会记得小时候的样子吗,蝌蚪吃什么呢。幼儿的户外活动在继续,教师的观察也在继续。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看到好多幼儿有了这样的一个举动,他们跑到别的地方找来树枝,并用树枝戳蝌蚪。教师感到惊讶的是,有这样行为的不只有男孩,也有女孩,还有平时胆小的孩子。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呢?从他们的动作来看,有的还不止戳了一下。教师先是制止了孩子们的行为,没有过多地批评他们,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孩子们想法的分析上:孩子们是不是出于好奇,想从中获得什么,如果不去制止,他们还会怎样做。为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教师去问了几个孩子。一个孩子说:“想看看蝌蚪疼不疼,是不是还能照样游。”另一个孩子说:“看别人這样做,我也就这样做了。”教师问幼儿:“小朋友们,在医生打针的时候,你们哭过吗?用枝条戳蝌蚪,就如同给它们打针。”孩子们听懂了,也就不做这样的事了。基于这次观察,教师给孩子们安排了更多的户外活动,也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小动物,孩子们更好奇外面的世界了。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顺利开展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结合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合理划分活动区域,科学设计活动主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婷,杨晓萍.论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基于情境认知理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05):78-82.
[2]徐慧芳.深度学习对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幼儿使用科学学习方式的影响[J].教育科学,2019,35(02):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