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PIEB给药时间联合患者自控镇痛在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1-11伍玉秀福建省宁化县总医院365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间隔硬膜外麻醉

伍玉秀 福建省宁化县总医院 365400

急性疼痛对机体功能的负面影响较大,包括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患者还可形成疼痛恐惧记忆,是产后初期妇女常见问题,可能影响产后恢复[1]。早在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上就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作为会议主题,强调必要时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目前我国镇痛分娩相关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适用于广泛的疼痛控制,但可能出现运动阻滞,PIEB是一种自动化程序系统,结合手动推注与连续输注优点,不仅能提高镇痛效果,还可减少麻醉药的使用,但其给药时间可能对其效果有影响[2-3]。为此,本文以60例实施镇痛分娩的孕妇为观察对象,探讨PIEB给药时间对分娩痛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11月本院60例要求实施镇痛分娩的初产妇,按照年龄、体重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年龄21~25岁 23例,25~28岁 17例,28~31岁 20例,体重50~55kg 11例,55~60kg 35例,60~75kg 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项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均为妊娠≥37周且身体健康的初次妊娠分娩者;(2)入组年龄在21~35岁;(3)麻醉开始时子宫扩张2~3cm或有规律宫缩;(4)子宫收缩间隔≥3min。排除标准:(1)既往精神疾病史;(2)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患者;(3)过敏体质者;(4)双胎妊娠;(5)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影响效果观察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PIEB+PCEA镇痛模式,并在入产房后均进行常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胎心、宫缩的监测,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孕妇取左侧侧卧位,在L2~3间隙或L3~4间隙下进行硬膜外穿刺,如硬膜外阻力消失表示穿刺成功后,硬膜外注1%利多卡因3ml实验量,向头端(也可以向尾端)置管3~4cm。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后注入麻醉药,常用局麻药浓度设置为0.075%~0.1%+0.3~0.5μg/ml舒芬太尼。负荷剂量为15ml,持续剂量为8ml/h,自控剂量4~5ml/次,锁定时间为15~20min。观察组在首次剂量60min后进行PEIB给药,脉冲剂量10ml;对照组在间隔90min后给药,脉冲剂量15ml。两组泵内药液均为100ml,配方与首次给药配方相同。分娩镇痛中如VAS评分>3分,嘱患者自行按压镇痛泵给予,至胎盘完全娩出。

1.4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记录实施镇痛即刻(T0)、镇痛后1h(T1)、镇痛2h(T2)、镇痛4h(T3)、宫口全开时(T4)、分娩后1h(T5)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在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分为0~3分,0分表示无运动阻滞,1分表示麻醉对象无法做直腿抬起,2分表示无法进行屈髋、屈膝等操作,3分表示不能屈踝。并记录硬膜外药物的用量,以及产妇在围生期PECA的平均按压次数。统计两组的单侧阻滞及缩宫素使用、剖宫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胃肠道反应、产间发热等。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与T0时间点比较,均明显下降,且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同一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在T1时间点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的评分比较,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Bromage评分、硬膜外药物用量、PECA平均按压次数比较 两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药物用量及PECA的平均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romage评分、硬膜外药物的用量、PECA平均按压次数比较

2.3 两组麻醉阻滞及分娩结局比较 两组的单侧阻滞、缩宫素使用、剖宫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阻滞及分娩结局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镇痛方式为椎管内镇痛技术,包括硬膜外镇痛、腰硬联合镇痛等模式,但不同的镇痛技术对医师要求有所不同。间歇性硬膜外快速注射往往需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频繁干预,可能影响分娩镇痛效果。本文中采用镇痛分娩方式有两种:PIEB和PCEA[4]。

PCEA模式属于硬膜外镇痛,其镇痛原理是阻断了感觉冲动的向心性传导,抑制分娩时子宫的反射性收缩[5]。因分娩时子宫的舒缩主要源自胎盘分泌的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其他的一些细胞因子(主要调节激素释放),产生自律性收缩;另外,子宫收缩同样受神经调节,通常为T12~L2的交感神经支配着子宫肌肉活动,通过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达到分娩镇痛的效果。但PCEA麻醉中还需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药,不同的局麻药对产程、会阴侧切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6]。根据医师临床经验,本文中用的局麻药为罗哌卡因,并有研究证明,罗哌卡因在低浓度时对运动神经阻滞的效果更轻,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相对其他局麻药而言更小。此外,麻醉药的浓度也是产科关注的重点之一,局麻药的浓度对产力的影响非常明显,为尽可能降低非自然分娩率,本研究选择低浓度的罗哌卡因,浓度设置为0.075%~0.1%,并给予0.3~0.5μg/ml舒芬太尼,减轻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尽管PCEA的优点较多,但其弊端非常明显,无法做到上次药效消失之前程序化自动给予下次剂量,实现每次给药的有效衔接,同时还可能增加硬膜外药物的消耗[7]。为此,观察组联合PIEB给药。

PIEB给药压力更高,能够实现药物与神经的充分接触,神经阻滞效果更加完善,在较高的注射压力下,局麻药物在硬膜外弥散的更加均匀,起效更为迅速,开创了硬膜外镇痛新时代。但有关间歇给药时间仍存在一定争议,在徐翠翠等[8]的研究中,讨论了3种不同间歇给药模式,时间间隔包括30min、60min、90min,脉冲剂量从5~15ml不等,结果显示时间间隔为60min时,该组患者的硬膜外药物用量、PCEA按压次数及镇痛效果优于其他组,认为该时间间隔模式是一种合理的分娩镇痛方式。在王朝晖等[9]的研究中,以186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时间间隔行PIEB或CEA复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在给予首次剂量后间隔60min行PIEB,分娩镇痛效果更好。为此,本文选取较为常用的两种时间间隔模式——60min、90min,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尽量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在T1时间点,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硬膜外药物的用量及PECA的平均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从整体而言,观察组的镇痛效果略优于对照组,结果与徐翠翠、王朝晖的类似,证实本文结果。但两组的Bromage评分以及单侧阻滞、缩宫素使用、剖宫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一方面证实PIEB联合PCEA给药模式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提醒临床麻醉师,分娩镇痛后,产妇呼吸急促不复存在,散热减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可能出现产前发热、麻醉药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0]。

综上所述,以上两种镇痛模式均能有效减轻分娩时的痛苦,但PIEB复合PCEA镇痛模式更适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且间隔60min行PIEB复合PCEA模式效果更佳确切。

猜你喜欢

间隔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间隔问题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间隔之谜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上楼梯的学问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