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RP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1-11-11魏双胜翁爱英张锡链江西省贵溪市中医院335400贵溪市人民医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步行炎性膝关节

魏双胜 翁爱英 张锡链 江西省贵溪市中医院 335400; 贵溪市人民医院

骨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多与年龄、损伤史、环境、肥胖等因素相关,患者会出现酸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僵硬等症状,对其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1]。对于此症,临床治疗多以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保护,预防出现残废等为主[2]。非手术治疗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较为常见,但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症状,影响治疗效果。血小板血浆(PRP)中的活性物质可有效促进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等,有利于组织修复,协助组织重建,此种药物与神经阻滞联合,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3]。本文随机选择我院90例患者,展开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贵溪市中医院骨科及贵溪市人民医院疼痛科(2019年9月—2020年12月)住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收集60例。诊断标准:依据《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4]。具有受累关节隐痛、持续痛、关节僵硬、活动后好转、后期关节肿胀增大、活动受限等症状。X线片显示:早期关节边缘具有唇样增生、中后期具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有骨刺形成、伴有骨质疏松等[5]。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长期服用西药或其他药物、需停药1周后可纳入观察。年龄45~70岁之间者。站立、髌骨轴心位X线表现符合X线分级标准。知情此研究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者;晚期关节畸形、残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具有心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疾病者;具有精神类疾病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50±2.12)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8.00±2.1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展开此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由我院一组年资较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于麻醉诱导前,行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叮嘱患者采取仰卧位,患肢处于外展状,于超声引导下,对其进行股神经定位,给予2%利多卡因,对穿刺部位行表面浸润麻醉,将穿刺针与神经刺激器进行连接,初始电流为1mA,进针深度为2~4cm,使其穿刺针平行于股动脉处,以30°~45°的角度进针,与镇痛泵连接。镇痛泵配方:给予300ml 0.2%的罗哌卡因,于术前30min,将镇痛泵开启,以速度为5ml/h进行输注,每次5ml,持续30min。观察组:采用PRP+神经阻滞。于对照组基础上,在其膝关节腔内注入富血小板血浆(PRP)成分。制备设备:选择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套装(生产厂家: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抽取患者20ml周围静脉血,将其注入离心管。制备步骤:将设备转速调整为1 000r/min,离心处理10min,将血液分为三层,吸取约8ml的下层红细胞,以相同的方法,将其余血液再次进行离心处理。其底部出现白模样物质,则为白细胞、血小板沉积层,将一部分上部血浆吸取后,剩余4ml左右,即为PRP。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消毒,将4ml PRP注入其膝关节腔内,1周之内,叮嘱患者尽量避免膝关节负重。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6]:显效: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消失,膝关节指数为0~1级。有效: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关节指数改善1~2级。无效: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与步行能力:①疼痛评分:应用疼痛评定表,0~30分:0分:疼痛难以忍受、无法控制;1~5分:需服用止痛药物,休息时也无法减轻;6~15分:疼痛可以忍受、但会对情绪造成干扰;16~25分:具有微痛、劳累后痛等症状;26~30分:无疼痛症状。②膝关节功能: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膝关节功能评分法:0~100分,分值越高关节功能越好[7]。③步行能力:由我院医护人员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定,分值0~20分,若患者无法行走,记为0分;若仅可在室内走动,记为1~5分;若行走距离在0.5km以内,记为6~10分;若可行走0.5~1km,记为11~15分;若可快步走,则记为16~20分。(3)炎性因子水平:抽取患者3ml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选取血清,选择血清炎性因子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对比分)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IL-1、IL-6、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3 讨论

近些年来,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此症患者发病时多会伴有滑膜退变、外侧半月板损伤等病变,且多具有关节肿胀、膝部酸痛、僵硬等症状,严重者日常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7]。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对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对其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抑制,以降低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患者炎症,起到镇痛、抗炎的效果,但此种药物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损伤,预后不佳[8]。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改善更明显。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可对患者疼痛的上行传导通路进行直接阻断,以有效减少中枢对疼痛的应激反应,缓解疼痛程度;此外,神经阻滞对患者机体的血流动力学、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有效稳定,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梅高昌等[9]学者研究提出,对患者进行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其麻醉药物作用于患者局部,对其全身系统影响都比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更明显。IL-1、IL-6、CRP等炎症细胞因子,对于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具有刺激作用,可分泌炎性递质,从而有效对滑膜炎症、骨性关节炎软骨起到降解作用,对蛋白聚糖、软骨胶原的合成进行抑制,最终有效抑制骨细胞的活性。血小板血浆(PRP)主要是离心自体全血后,得到的一种血小板浓缩物,此血小板经过有效激活后,可释放多种的活性物质,主要包括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PRP中的相关活性物质,对患者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还具有炎性趋化作用,应用此物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进一步促进组织的有效修复,协助组织重建。PRP为自源性,应用此种物质不会使患者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并且PRP物质中的大量因子、与体内相关生长因子的比例具有一定相符性,从而会发挥协同作用。此外,PRP中还具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对于凝血、组织的修复可起到促进作用,将其注射至患者的关节腔内,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且其制作成本也较低,更易被患者接受。本文数据可进一步证实,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使其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得到恢复,促进病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PRP+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患者IL-1、IL-6、CRP、TNF-α炎性因子,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继续应用。

猜你喜欢

步行炎性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步行回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从步行到奔跑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