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希替尼联合放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血清肿瘤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11-11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奥希替尼放化疗因子

蒋 轶 叶 韬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33200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属于肺癌常见类型,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的一类肺恶性肿瘤,其早期病情隐匿,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手术最佳时机,导致5年生存率较低[1-2]。目前,临床治疗晚期NSCLC多以常规放化疗为主,虽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整体预后欠佳,患者生存时间仍较短。而随着靶向治疗技术发展,临床治疗方案的选取已逐渐从组织学方法转向分子驱动方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作为主要致癌驱动基因之一,针对性抑制EGFR活性亦成为治疗重点。奥希替尼属于EGFR靶向抑制剂,其具有高选择性和不可逆性特点,可有效阻断下游细胞信号传导,阻止细胞过度增殖、变异和血管新生,以阻断肿瘤细胞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4]。鉴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奥希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4±4.75)岁;体质量指数19~26,平均体质量指数23.65±1.14;病理类型:腺癌25例、鳞癌12例、鳞腺癌5例;TNM分期:Ⅲa期13例、Ⅲb期22例、Ⅳ期7例。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2.38±4.76)岁;体质量指数19~26,平均体质量指数23.68±1.17;病理类型:腺癌23例、鳞癌12例、鳞腺癌7例;TNM分期:Ⅲa期14例、Ⅲb期22例、Ⅳ期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4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5]中NSCLC相关诊断;TNM分期Ⅲ~Ⅳ期;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卡氏评分低于60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用药过敏;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机体内分泌系统严重紊乱;精神障碍;中途自愿退出。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放化疗治疗,放疗:仰卧位,双手举至头顶,固定后,以64排螺旋CT扫描全肺组织,数据分析后制定治疗计划,计划靶区以呼吸伪影为标准,将临床靶体积边界扩大1.0~1.5cm,以剂量体积直方图优化治疗计划;设置食管受照量40Gy,脊髓30Gy,心脏30Gy以下,1个靶点2~5个野,单次2Gy,照至40Gy后避开脊髓,后设置3~6个野,大体肿瘤取照射70~80Gy。化疗: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20mg/m2,d1;静脉滴注顺铂(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30mg/m2,d1;放疗开始后同步化疗,1次/周,治疗6周。观察组加用甲磺酸奥希替尼片(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H20170166)治疗,口服80mg/次,1次/d,连续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病灶彻底消失,且至少1个月无新病灶;部分缓解(PR):瘤体缩小50%以上,且至少1个月无新病灶;稳定(SD):瘤体缩小25%~50%;进展(PD):瘤体扩大25%以上或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CR率+PR率。(2)血清肿瘤因子水平:采集两组5ml空腹血,离心处理后,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链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水平。(3)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血小板降低。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血清肿瘤因子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CYFRA21-1、CA125、CEA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肿瘤因子水平对比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白细胞降低5例、恶心呕吐6例、血小板降低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15/42);观察组出现白细胞降低7例、恶心呕吐6例、血小板降低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6%(18/42)。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49,P=0.503)。

3 讨论

NSCLC发病复杂,临床认为其是由个体的遗传、免疫、营养等相关因素与环境污染、吸烟的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致,促使体内致癌物未能及时清除,引起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未能及时被DNA修复系统修复,从而导致增殖信号增强和凋亡信号降低,最终诱发NSCLC[6-7]。手术是临床治疗NSCLC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切除肿瘤组织,避免肿瘤细胞转移对机体其他脏器造成损害。但本病患者大多确诊时已错失手术最佳时机,仅可依靠常规放化疗来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阻止肿瘤细胞增殖,以延缓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8-9]。但常规放化疗部分患者耐受性较差,且长期治疗发现整体缓解率低,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奥希替尼属于第3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通过C797氨基酸共价键不可逆结合EGFR的某些突变形式,以阻断EGFR内同源二聚体形成,干扰下游信号传导,从而阻断肿瘤病理性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并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以促使肿瘤体积缩小,改善病情进展[10]。此外,奥希替尼还可诱导EGFR突变细胞降解,避免EGFR-TKI活性过高造成的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在常规放化疗基础上加用奥希替尼可协同增效,增加抗肿瘤作用靶点,增强抗肿瘤效果,从而稳定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CYFRA21-1、CA125、CEA属于血清肿瘤因子,监测其水平变化对判断NSCLC病情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YFRA21-1属于肺癌新的肿瘤标记物,在各类NSCLC均具有较高表达,且水平高低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CA125在多种恶性肿瘤内均有高表达,其半衰期长,可用于NSCLC辅助诊断;CEA属于酸性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胚胎组织及癌细胞表面,在肺癌中也具有较高表达,可用于判断预后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后CYFRA21-1、CA125、CE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奥希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效果显著,可阻止病情恶化,促进血清肿瘤因子水平下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奥希替尼联合放化疗可提高晚期NSCLC治疗效果,降低血清内CYFRA21-1、CA125、CEA水平,延缓病情恶化,且耐受性好。

猜你喜欢

奥希替尼放化疗因子
晚期肺腺癌患者奥希替尼后线治疗耐药后基因突变模式研究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奥希替尼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影响因子
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奥希替尼研究进展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